褥瘡的調理
文 _ 鄧正梁(濟德中醫診所院長)
褥瘡,又稱壓瘡、壓力性潰瘍,是因骨頭突起處長期受到壓力、摩擦等出現的問題。最常見的地方為薦椎、尾椎、腳跟、臀部,還有如手肘、膝蓋、腳踝、肩背與頭骨下方。
褥瘡的出現,是因壓力導致全部或部分軟組織血行不良造成。斷裂也是一個問題,供給皮膚血液的血管斷裂。褥瘡最常發生在長期不動的人,尤其是臥床或長期使用輪椅者。一般相信,個人的皮膚承受能力也是形成褥瘡的一個因素,如長期營養不良、大量汗出皮膚潮溼者、動脈硬化者、半身癱瘓與神經病變者。褥瘡的癒合能力隨著年齡增長就越來越弱,各種疾病與抽菸、服用消炎藥等也會影響褥瘡的癒合能力。
雖然褥瘡越早發現越好治療,但是褥瘡在重病人身上很難預防,即使早發現,也仍難預防,如衰弱的老者、長期坐輪椅者。主要的預防還是定期的挪動位置,讓受力點不斷的變換;均衡的飲食,足夠的蛋白質攝取量,避免大小便沾染身體,也是很重要的預防方法。
中醫稱褥瘡為蓆瘡,在《外科啟玄》中提到,「席瘡乃久病著床之人,挨擦摩破而成。」久病、大病之後,氣血虛衰,肌膚失養,稍加摩擦即使皮膚潰破、壞死,導致本病發生。氣血虧虛則使瘡色呈淡紅或灰白。若長期受壓,氣血運行不暢,鬱滯化熱,熱盛肉腐,肉腐又成膿,氣血瘀滯,則瘡色紫暗。
若局部出現紅褐色斑,繼而紫暗紅腫,此為氣滯血瘀,宜行氣活血,可用桃仁、紅花、川芎、赤芍、當歸、熟地、澤蘭等藥。若褥瘡潰爛,腐肉與膿水較多,為蘊毒腐潰型,要清熱解毒托毒,藥用金銀花、甘草、玄參、當歸、黃芩、黃耆、皂刺、白芷、川芎、地丁等。若瘡面腐肉難脫,或腐肉雖脫,但新肌色淡,癒合緩慢,屬於氣血兩虛型,需要補益氣血、通絡潤膚,用藥有如當歸、黨參、黃耆、白芍、熟地、白朮、丹參、雞血藤、川芎、茯苓等。
初起紅斑未潰,可輕輕按摩,受壓部位置軟墊,並用醋溼敷,溼敷後外補滑石粉;若表淺潰腐,可用0.5%黃連溶液溼敷,如有壞死積膿者,應擴瘡切開引流,清除壞死組織,再敷上藥;如傷口逐漸收口,可用生肌玉紅膏合生肌散外敷。生肌玉紅膏由白芷、甘草、歸身、血竭、輕粉、蜂蠟、紫草、麻油等組成,而生肌散由黃耆、天花粉、乳香、沒藥、銀花、甘草等組成。
褥瘡不好預防,經常翻身,變換位置,並讓身體氣血充盛,皮膚不易潰破,有較強的抵抗力,方是最好的預防之道。◇
新紀元周刊 第626期
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機場書店
香港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台灣松山機場、台灣桃園機場、台灣高雄機場、台灣台中機場等。
一般書店
香港田園書店、台灣誠品書店、台灣三民書店、台灣建弘書店等。
其他販售處
請逕洽各國服務處或地方書店。( https://goo.gl/h1s2eA )
中美貿易戰迄今,牽動中共面向國際局勢變化後的政治佈局,以及一步步走向國進民退的收緊手段。
四中全會推遲,內幕如何?全中國的下一步在何處?且看分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