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乾燥症候群


現代有學者將乾燥症列為「燥毒症」。治療上以滋陰潤燥為主,常用藥物如沙參、甘草、生黃耆等。(攝 影/龔安妮)

文 _ 鄧正梁(濟德中醫診所院長)

乾燥症候群(Sjögren syndrome),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影響濡潤腺體的功能,主要症狀就是眼乾與口乾。其他症狀包括皮膚乾燥、陰道乾澀、慢性咳嗽、手腳發麻、容易疲倦、肌肉關節疼痛、甲狀腺出問題等等。乾燥症的人得到淋巴癌的比率增加5%。

發生乾燥症的原因不甚清楚,但相信與基因、環境因素,如細菌、病毒等有關。乾燥症可獨立於其他疾病發生,或與其他疾病共同發生。乾燥症讓濡潤的腺體不斷的發炎,最後失去功能。診斷可對濡潤的腺體做切片,並對血液檢測有無特殊抗體存在。乾燥症通常可看到切片的腺體有淋巴球存在。

在眼睛方面,因缺乏淚液,眼睛不舒服,有異物或灼熱感,甚至疼痛。嚴重併發角膜損傷或眼睛感染。在口腔方面,缺乏唾液,口乾,吃乾的東西更覺吞嚥困難。有時臉上或脖子周圍唾液腺甚會發炎腫大。其他位置的黏膜,如鼻黏膜、陰道,或皮膚,也有乾燥的感覺。

在身體其他部位,最常見的是慢性關節炎。其他如肺臟、肝臟、腎臟也都可能發炎造成病變。神經系統的症狀,像是麻、刺痛或無力,甚至類中風症狀。此外,還有不明原因的疲倦感,影響到工作與生活。

治療是針對病人的症狀。如果是乾眼問題,可用人工淚液補充;口乾問題,可嚼口香糖,喝水,人工唾液補充,給與刺激唾液分泌藥物,如pilocarpine(Salagen);肌肉關節痛,可服用消炎止痛藥。如果抗組織胺讓口乾更明顯,應該停藥。乾燥的控制,還可用奎寧制劑,如hydroxychloroquine(Plaquenil)等等,若是影響其他主要器官功能時,常常須使用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才能改善病情。

乾燥症的發生比率在一般人口中約0.2~1.2%,而半數以上是與其他疾病合併。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十倍以上,通常在中年發病。乾燥症若單獨發生,未與他病合併,平均壽命與一般人無異。

乾燥症在臺灣,列為重大傷病的一種,沒有真正根治乾燥症的方法,只能改善。在《黃帝內經》中有提到:「燥勝則乾」,「諸澀枯涸,乾勁皺揭,皆屬於燥。」現代有學者將乾燥症列為「燥毒症」。治療上以滋陰潤燥為主,常用藥物有如沙參、玉竹、甘草、桑葉、麥冬、扁豆、花粉、石斛等。若氣已虛,可再加上太子參、生黃耆;若是燥毒明顯,可加上板藍根、白花蛇舌草、忍冬藤等;若是肝腎不足者,可加上鱉甲、旱蓮、枸杞、淫羊藿等等。◇

新紀元周刊 第643期

新紀元周刊 電子雜誌 一年訂閱 ( 點擊進入 )

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機場書店

香港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台灣松山機場、台灣桃園機場、台灣高雄機場、台灣台中機場等。

一般書店

香港田園書店、台灣誠品書店、台灣三民書店、台灣建弘書店等。

其他販售處

請逕洽各國服務處或地方書店。( https://goo.gl/h1s2eA

新紀元暢銷書籍《中國大變動系列叢書》世局突變在即,且看中國企業家們如何保財保命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