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酒糟鼻的調理


15世紀意大利畫家多梅尼哥.基爾蘭達約(Domenico Ghirlandaio)畫作〈一個老人與他的孫子〉顯示了肥大型酒糟鼻對皮膚造成的損害。(公有領域)

文 _ 鄧正梁(中西醫師)

酒糟鼻(Rosacea),又稱玫瑰痤瘡、玫瑰斑,是一種以臉部紅斑、丘疹為特點的慢性皮膚病。酒糟鼻在所有年齡層都可能發病,有些會波及眼睛。疾病若沒有及時處理,病情會隨著時間逐漸加重,應用類固醇效果一時好,但會加重病情。

酒糟鼻常以臉頰中部、面頰、鼻子、前額發紅為初始症狀,也可能在脖子、胸部、耳朵和頭皮發紅,有些人會出現半永久性泛紅、毛細血管擴張、紅色隆起丘疹及膿包,一些嚴重的會發展成肥大型酒糟鼻。

酒糟鼻初期,臉部容易變紅、微血管輕微擴張;中期如青春痘般,會有丘疹與膿泡,微血管擴張嚴重;晚期有結節狀硬塊、鼻瘤,好發臉部鼻、額頭、下巴等處,西醫認為與情緒、壓力、環境過敏原有關。

治療方面,與青春痘相差不多,只能控制病情,少數會自行痊癒。可以給予口服抗生素,通常是四環黴素(tetracyclines)或甲硝唑(metronidazole)等。

有些生活習慣容易導致酒糟鼻,如長期嗜煙酒、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者;習慣性便祕;長期熬夜,生活不規律者;有痤瘡或脂溢性皮膚炎者。

從中醫的角度看,隋朝《諸病源候論》是中國醫學最早的一本專論病因的著作,其中談到酒糟鼻:「此由飲酒,熱勢沖面,而遇冷風之氣相搏所生,故令鼻面生渣,赤疱匝匝然也。」到了宋朝,人們已經發現,不喝酒也能引起酒糟鼻,如《太平聖惠方》的記載:「鼻上紅腫,似瘡非瘡,俗名酒渣鼻者,由飲酒、血熱上攻於肺,外遇風寒,血凝不散而成,宜疏風散、荊防瀉白散、赤鼻方;亦有不飲酒而色赤者,名肺風瘡,由血熱鬱肺不散也,宜清熱飲子,或四物、五苓二方合用,加黃芩、黃柏。」「血熱鬱於肺」是一致的觀點。「肺開竅於鼻,脾在候為鼻」,因此病灶常以鼻為中心而延伸。

中醫用藥,如要瀉肺,可用枇杷葉、地骨皮、桑白皮;清熱,可用黃芩、梔子;涼血,可用牡丹皮、槐花等。

生活上還應注意飲食清淡,多吃水果蔬菜,禁食刺激性食物,矯正便祕。避免過熱、辛辣食物、飲酒、咖啡等,減少日光曝晒,多飲水。◇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