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不到官方一半 債務危機逼近
截至2017年11月,中國地方債餘額近17萬億元人民幣。中國經濟學家說,地方債是中國金融風險的來源之一。(新紀元資料室)
專家指大陸GDP增長率是官方公布6.9%的一半不到,而大陸仍向無還債能力的殭屍企業放貸。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大陸地方信貸過度擴張,尤其是被稱為銀行的變相借貸的影子銀行問題,將給中國金融市場帶來風險。大陸正被中共推向債務危機。
文 _ 何眾力
對於中國的經濟現狀,人們提得最多的是「金融風險」。近日,官方GDP數據出籠,官方聲明要升級管制影子銀行,體制內學者說「地方債是金融風險的主要源頭之一」。對此業界認為,雖然中共官方在輿論上強調監管,但也坐實了中國金融風險的嚴重、難解,以及中共對此的恐懼。
近日大陸官方GDP增長數據出籠,官方聲明要升級管制影子銀行。業界認為中共在輿論上強調監管,坐實了中國金融風險的嚴重、難解,以及中共的恐懼。(新紀元資料室)
專家:中國GDP增長率不到官方公布一半
1月18日中共官方公布中國2017年GDP增長率6.9%,但許多中國觀察家認為中國的GDP增長率遠低於官方的數據。就在官方GDP增長率公布的前幾天,相繼有遼寧、內蒙古、天津市濱海新區三個地區自曝GDP增長數據有水分。
美國兩位學者表示,中國的GDP增長如果算上債務只有官方公布數據的一半不到,而且大陸正被中共推向債務的危機。
據《自由時報》1月16日消息,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CFR)研究員史泰爾(Benn Steil)和羅卡(Benjamin Della Rocca)日前在官方部落格撰文表示,2015年和2016年大陸股市崩潰之後,中共當局以借貸刺激經濟增長,而且依然向殭屍企業放貸。
兩人表示:「短期內,中國的成長可能因為更多放款和投資而加速,但長期而言,放款和投資如果導致壞帳增加,就無法提振GDP。最大的問題是,中國目前究竟有多少壞帳,接下來還會製造出多少壞債?」
史泰爾和羅卡經過研究大陸的企業發現,在2011至2016年間,民營企業的獲利成長18%,國有企業獲利則下跌了33%。在此同時,國有企業債務占整體債務的比重由2010年的59%增至2016年的80%,這對生產力而言是個可怕的惡兆。
他們認為,大陸的GDP增長如果考慮壞帳的因素,實際GDP增長率只有官方公布6.9%的一半不到。而且有證據顯示,中國仍向沒有能力還債的殭屍企業發放新貸款,因此他們認為,中國正向債務危機邁進。
地方債和國企債務危機顯著
1月13日,中國經濟學者高培勇在演講中說,地方債是中國金融風險的來源之一,關鍵在於體制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曾在去年末直指,地方信貸過度擴張,尤其是影子銀行問題,將給中國金融市場帶來風險。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是中共地方政府包裝打造的公司,目的是融資,開始於上世紀90年代,逐漸積累了巨額地方債務。截至2017年11月,中國地方債餘額近17萬億元人民幣。
而中共地方政府與國有企業有著密切聯繫,國有企業又是「殭屍企業」的主體,地方政府在國企舉債方面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國企債務違約已經頻出,比如今年大連機床、去年東北特鋼,都相繼出現數以億計的違約理財產品。
中共地方政府對國企舉債推波助瀾。國企債務違約頻出,今年大連機床、去年東北特鋼,都相繼出現數以億計的違約理財產品。(新紀元資料室)
東亞論壇(East Asia Forum)網站1月20日引述分析表示,西方國家對中國經濟或多或少持有悲觀態度,主要是由於中國日益增長的債務及其巨大衝擊。中國經濟的潛在風險來自於高槓桿率、表外借貸行為管理缺失、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債務問題,以及高房價和投機性投資。
中共應對經濟下滑的代價一直是激增債務,包括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債務,目前仍然沒有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
《紐約時報》引述分析表示,中國經濟增長伴隨著巨大代價,這些代價包括日益增長的債務,並因此令多家信用評級機構下調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嚴重的空氣、水和土壤污染;數千萬農民工相關的社會問題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中國的債務規模占總產出的234%。《金融時報》引述分析人士警告,2018年中共更難以在經濟增長和去槓桿之間取得平衡。
不公平貿易引國際糾紛
中共官方數據稱,2017年的GDP增速,出口方面有很大「貢獻」。然而實際上,歐美國家對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表現普遍持批評態度,未來中共能否繼續依靠不公平貿易維持經濟成為懸疑。
美國貿易代表1月19日向國會提交一份報告,報告中提到,很顯然美國在2001年支持中共加入世貿組織(WTO)是錯誤的,這並沒有令中國成為一個開放、以市場為主導的國家,不足以抑制其扭曲市場的行為。
針對中共的不公平國際貿易行為,一方面美國、歐洲等國政府對中國的傾銷出口行為,已經或正在採取反傾銷措施,涉及的產品包括鋼鐵、鋁製品、太陽能板等。
另一方面在知識產權領域,美國貿易代表表示,中共以知識產權轉讓作為外國企業對華投資的條件。
另外,目前美國政府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正在縮減中國科技公司在美國市場的份額。
本月初,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取消了與中國華為集團的一項合作,接下來AT&T可能會繼續取消與華為的其他商業聯繫。
美國國家安全專家擔憂,一些中國公司,即使是民營企業,其提供的設備很可能會將儲存的數據最終轉移至中共政府手中。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項目研究主任Michael O Hanlon表示:「我們知道中共系統的運用電子通訊技術竊取知識產權。」
升級管制影子銀行
中共證監會1月13日發表聲明稱,針對金融風險,首要是監管影子銀行和銀行同業業務。路透社同一天在報導中分析,北京當局尤其擔心大規模影子銀行產業,害怕爆發違約和貸款損失會令銀行信貸難以為繼。
去年年末業界就曾警告中國影子銀行的風險。各國影子銀行都存在一定風險,但是對比歐美和中國影子銀行的情況可見,雙方在組成形式和監管方面有很大差別。
美國影子銀行是非銀行金融機構,在監管方面強調信息披露和協力廠商獨立監管;而中國影子銀行長期以來以商業銀行為主導,比如銀行的理財產品等,而銀行的影子信貸風險更高。
對於投資者來說,很多人是出於對銀行的信任而購買理財產品,結果卻血本無歸。今年1月分就相繼曝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公布22億元、交行3億元理財產品違約,去年招行也出現上億違約;1月12日曝出黑龍江工商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就高達54.7億元,涉及當地13家分行。
中國影子銀行的主要借債方包括中共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產能過剩行業和房地產商等。中國影子銀行被稱為銀行的變相借貸,一方面將令地方債和「殭屍」企業債務進一步惡化,另一方面將增加銀行信貸風險。
1月18日,蘇寧財富信息發表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志龍、付一夫關於中國人債務負擔的文章提到,自2008年以來經歷了全國各地房價的輪番上漲,中國家庭負債程度相當高,並屢創新高。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居民部門的宏觀槓桿率逾50%,居民債務收入比逾77%。
這些都是風險,都是危機。綜合來看,無論國內外,經濟學家都對中國經濟深感擔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