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中國鉅資投入南美 風險巨大

?"
2007年以來,中國已貸款超過500億美元給委內瑞拉,以交換未來的石油輸送。圖為委內瑞拉一處煉油廠。(AFP)

近年來,在全球能源、原材料和出口市場的探索上,中國頻頻在拉美現身。最近,中國承諾在接下來的10年,在該地區投資2500億美元。為什麼中國在拉美經濟增速放緩的時候決定做出如此大的承諾?中國可以在一個有債務歷史的地區收回投資嗎?

文 _ 楊佳

南美國家「賴帳」有歷史

中國一直企圖擴大國際經濟以謀求經濟增長和穩定。例如,糧食和資源稀缺,中國的目的是確保通過全球貿易和投資長期獲得能源和原材料。拉美地區的豐富資源和稀缺的資本,使其成為這一戰略的理想目標。

中國如何實現這些目標?中國開發銀行(CDB)扮演著一個關鍵的角色,貸款數十億美元給拉美國家,以換取未來商品輸送或與中國公司的保障合同。在經過第一次冒險進入採掘業後,中國已經擴展到了食品、農業和建築行業,建立一個不斷增長的區域基礎設施網絡。

中國宣稱這個不斷擴大的關係是互惠互利的,不過它帶來了一些風險。很多學者已經注意到,拉美變得太過於依賴中國了。

然而中國也正在為自己製造漏洞。中國指定國家開發銀行為海外最大的貸款方,作為融資工具為中國企業和國外的承包商創造更多機會。中國貸款給拉美各國政府通常附加的條件都較少,這缺少了傳統西方強調的財政清廉。(他們轉而強調不干涉內政的規定,如規定在中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中國因此願意做出在本質上有風險的賭注。例如,直到最近,中國開發銀行也沒有過多的擔心南美最大石油出口國委內瑞拉的信貸風險。中國認為委內瑞拉豐富的石油已足夠作為抵押,自2007年以來,已貸款超過500億美元給這個國家,以交換未來的石油輸送。

中國已經制定了類似的借款人協議,如阿根廷和厄瓜多爾已經避開全球市場。

去年夏天,阿根廷已經轉向中國信貸,在財政上幫助它的基礎設施計畫和在違約後加強它下行的貨幣儲備,而厄瓜多爾已從中國獲得大量貨款來填補其預算缺口。

中國的行為與西方策略制定者和債權人從1980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中學到的教訓正好相反。在那場危機中,在拉美,銀行首先延長新資金給借款人,希望收回最初的投資和避免進一步的主權債務違約,這將削弱他們自身的盈利能力。但十年過後,他們的債務越積越多,迫使他們核銷這些壞帳。

中國可能會走向一個類似的情況。首先,它刻意回避強加條件,西方政府通常強加給拉美--尤其是要求拉美國家頒布財政緊縮。當然,該要求是受爭論的。有觀點指最近美國經濟復甦,一些經濟學家建議,財政刺激,不是控制,能更好促進經濟增長和確保借款國償還債務。

沒有條件的貸款,中國可能鼓勵拉美各國政府無限制花費,從而播下未來債務危機問題的種子。如果中國最後決定對諸如委內瑞拉之類的國家減少資金注入,這些國家的破產會影響他們的石油流向中國。

迄今為止,中國選擇了繼續放貸。例如,去年夏天,它承諾再貸給危機四伏的委內瑞拉40億美元,以及今年很有可能會再增加200億美元。如果拉美國家使用這筆錢,繼續貸款可能是「南南合作」的一個積極發展。但達不到這樣高的目標的後果,是中國將不得不扮演西方世界已經很熟悉的雙重角色:在產能過剩和緊縮政策之間尋找平衡。

北京南美投資上千億

《華爾街日報》5月17日報導,這周中共總理李克強定下給南美更大的財政支持,這是北京試圖安撫那些被中國的原材料需求減低所影響的那些發展中國家的動作的一部分。


5月19日,巴西總統迪爾瑪.羅塞夫(左一)與李克強(右一)出席巴西利亞一場商業論壇。(AFP)

周二,李克強希望與巴西總統迪爾瑪.羅塞夫討論建造一個巨大的鐵路,企業收購和數十億美元支出用於巴西的基礎設施老化檢修的計畫。

在本周晚些時,李克強將訪問哥倫比亞、祕魯和智利,尋找安撫交易夥伴,中國經濟放緩不會影響北京在該地區的投資承諾。目前,中國的貸款方已成為一些拉美國家的頂級投資者。

「中國正在把錢投進公司,而資產是被低估的,」巴西外交官、前貿易部長塞爾吉奧.阿馬拉爾說,「這不僅是一個政治機會,而且是一個好的商業機會。」

中國經濟的降溫,一個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已引發了大宗商品大豆、原油、鐵礦石和銅礦出口商的離開。據中共統計局發布中國經濟一季度較上年同期增長7%,該增速創下2009年以來最低。

李克強為中國製造鏈尋找建立全球需求,並為中國製造商在海外創立機會。

在巴西,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其最大的交易夥伴,李克強預計將簽署聯合研究協議,共同研究建設一個跨越安第斯山脈、巴西農業帶到祕魯的太平洋海岸的鐵路的可行性。

該專案意在降低從巴西出口到中國的運輸成本。在尼加拉瓜,一家中國公司意圖建立一個172英里的海洋運河,它將能停泊大型船舶,像巴拿馬擴大其運河一樣。

以李克強為首的代表團透露,計畫在巴西投資一個高達530億美元的政府基礎設施專案。

據一個美洲智囊團估計,去年中國在拉美的投資高達220億美元,該數字超過了諸如世界銀行和美洲開發銀行機構投資的總和。

上個月,中國開發銀行為巴西石油公司開放了35億美元信用額度貸款。巴西石油公司作為國營企業,經營混亂,目前正因腐敗問題而被大規模調查,自身陷入困境。這事件不僅牽連了其供應商,也拖累了巴西經濟。

據美洲智囊團稱,自2007年以來,盛產石油的委內瑞拉已經從中國獲得563億美元貸款。而阿根廷政府在面臨嚴重的美元短缺和美國債權人持久的法律糾紛下,最近也轉向了中國信貸,以支援耗盡的外匯儲備。

在哥倫比亞,李克強將尋求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的合作。在礦物質豐富的智利,他還將簽署貨幣切換式通訊協定,並尋找方法加深中國、智利和祕魯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

大規模投資南美 風險巨大

中國一位專家劉先生表示,中國對南美地區的投資是中國經濟戰略的一部分,有政治方面的考慮,「中國對南美投資有政治和經濟兩方面的考慮。政治上就是為了在國際上增加中國的影響力,經濟方面,則是要尋找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原材料,還有就是輸出中國過剩的產能,包括鋼鐵、水泥這些東西的庫存。」

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報導說,中國對南美的投資,由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主導,主要項目包括:鐵路、公路、碼頭和其他基礎設施。劉先生表示,這與中國最近展開的一帶一路戰略類似,旨在輸出中國過剩的產能。中國媒體的相關報導說,中國加大對外投資,主要形式是通過政府借債進行鐵路、公路和其他基礎設施建設,條件是由中國企業承建專案,使用中國的鋼材、水泥,並以中國施工人員採用中國建造技術。


中國一位專家劉先生表示,中國對南美地區的投資是中國經濟戰略的一部分,有政治方面的考慮。(Gerry Images)

劉先生表示,中國對南美國家的大規模投資,隱藏著巨大風險,「實際上風險很大。南美國家在二戰之後曾被認為是下一個發展崛起的地區,歐美,尤其是美國作了大量投資。但在七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南美爆發過兩次經濟危機和財政危機,最後歐美和日本損失了數千億美元。現在中國的投資沒有附加條件,也缺乏監督的機制,因此很有可能走回歐美的老路。」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分析說,西方國家對南美國家的投資通常通過世界銀行和美洲開發銀行進行,往往附帶一些條件,比如,要求資金接受國緊縮財政政策、改善政府治理體制,減少貪污和官僚體制帶來的損失,改善人權等。由於中國的投資不設條件,因此受到這些國家的歡迎。

美國南卡州立大學教授謝田則認為,西方對

挑戰美國「門羅主義」底線

《金融時報》的報導認為,中國對南美國家進行的大規模投資,勢必提升中國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這對美國堅持了兩百多年的「門羅主義」構成挑戰。所謂門羅主義,是指美國把美洲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排斥其他外國勢力介入的政策。

不過謝田表示,實際上門羅主義在1970年代之後已經不再是美國的政策。如果中國想借助經濟方法達到在南美挑戰美國不可能獲得成功。他表示,世界局勢的變化,美國已經把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安全視為關乎美國利益,而不僅僅只是在美洲大陸,「由於新技術的普遍使用,美國軍事力量投入比以前快得多,而且也精確準確得多。」

中國投入巴西的資金,大部分將建設從大西洋沿岸巴西經濟中心地區通往西部山區和祕魯接壤的地區,然後通往祕魯在太平洋的港口。一些經濟專家認為,通過這條鐵路,從巴西運往中國的穀物和礦產,將可以不經過巴拿馬運河而直接進入太平洋,以便逃避美國的控制。

不過,實際上這種戰略未必對中國真正有利。

謝田分析說,一條穿過亞馬遜熱帶雨林和安第斯山脈的鐵路,最終可能只是對巴西和祕魯的當地經濟有幫助。由於運輸費用的關係,從巴西運往中國的貨物可能仍會選擇巴拿馬運河。而如果中美真正發生嚴重的衝突而美國需要堵截運往中國的費用,「封鎖巴拿馬運河和封鎖祕魯的港口對美國人來說差不多」,謝田認為,「借助衛星和高空無人機的偵查,美國人可能只需要一艘航母群就可以完全封鎖東太平洋區域。」

謝田也認為,未來幾十年,環太平洋地區的經濟發展、安全穩定以及政治走向的主導權之爭,將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展開。他認為,在20年內,中國尚無法對美國形成真正的威脅,因此,中國應該和美國進行經濟和政治上的合作,而不是敵對性的競爭。◇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