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該需要一個有活力的臺灣
中國從環境污染到公共衛生到經濟正面臨挑戰,中共孤立臺灣策略正在日益起到反效果。自由民主的臺灣有著先進的醫療設備、環保概念、科技創新與經濟生產。中國領導人應促使臺灣有更多的與世界接合機會,提升臺灣動力,將有助於中國解決困境。
編譯 _ 白玉
中共的阻撓對自身有害無益
5月20日蔡英文就職中華民國總統,中共從蔡當選開始就小動作不斷,中共近日已經陰沉警告說,如果兩岸關係有任何障礙,將會算在蔡的頭上。中共甚至威脅要切斷臺灣與世界衛生組織(簡稱WHO)的管道(臺灣目前以「中華臺北」的名義為觀察員),這是臺灣可以參加為數不多的全球性機構之一。
《彭博社》駐亞洲記者Adam
Minter報導說,威脅本身並不奇怪。自從聯合國在1971年踢出臺灣、給予中共席位,大陸一直試圖阻止任何可能提升臺灣國際地位的機會,從而意味著該島是一個主權國家,而不僅僅是一個省。在中共壓力下,世界其他國家已普遍將臺灣禁聲,尤其是隨著中共全球影響力不斷擴大之時。
然而,考慮到中國自身面臨的挑戰——從環境污染到公共衛生到經濟,中共這一孤立臺灣策略正在日益起到反效果。如果可以的話,中國領導人應促進臺灣更多、而不是更少的與世界接合。
臺灣加入WHO 有助兩岸防禦能力
起到反效果的例子早就有了,2003年致命SARS疫情席捲臺灣島內,因為臺灣不是世界衛生組織的成員,而WHO稱SARS為「全球健康威脅」,臺灣醫生無法得到相關信息、病毒樣本、甚至病毒檢驗測試。
中共最終不得不承認,這是愚蠢和危險的。臺灣的SARS病例幾乎可以肯定來自大陸,臺灣有著先進的醫療設備,卻無法處於強勢地位幫助消滅疫情。(當時,中國的醫生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以掩飾自己國內的疫情爆發。)
2005年,中共祕密同意,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讓臺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防治會議。即使這樣,又經過了另一次流行病恐慌,2009年禽流感的爆發,當時是在臺灣以「中華臺北」名稱進入WHO之前。2009年初,臺灣以「臺北聯絡點」(contact
point in Taipei)的名義加入《國際衛生條例》(IHR),被納入這個全球防疫體系,一旦發生重大公衛事件或疫情,可直接與世衛組織聯繫,也可以出席世衛組織的緊急會議。今天臺灣仍然被排除在WHO重要委員會之外,限制了臺灣對中國流行病早期預警系統的能力。
同樣,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第二十一屆聯合國氣候大會在巴黎舉行,法國「費加洛報」以全版介紹臺灣,這個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1%的島國雖提出自主減量目標,但受限於中國大陸阻撓而被排拒於大會之外。
中共的阻撓對自身並沒有幫助。多年來,中國有意識地學習臺灣經驗的環保法規(特別是在垃圾處理)。臺灣為了自身利益,應該繼續追求創新的環保解決方案,如果臺灣參與如何解決全球變暖問題的國際對話,臺灣將有更多的動力來改善環境,這將助於臺灣海峽兩岸的空氣。
臺灣與世界經濟連結 有助中國發展
臺灣與世界的經濟連結,大力的幫助了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圖為臺灣科技巨頭富士康在中國廣東深圳的工廠。(Getty Images)
談到臺灣經濟,中國有一個更複雜的紀錄。臺灣於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前一年大陸也加入了,但中共的反對使得臺灣無法加入幾個區域貿易協定。
也許有些中共領導人以為,更加孤立臺灣經濟將使其更加依賴於與中國大陸的貿易。事實上,中國從臺灣的經濟成長經驗受益良多。因為臺灣與世界的經濟連結,大力的幫助了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島上的科技業已經成長為一個全球最具創新性和活力的行業,無論是在產品設計和工藝生產上,很多創新通過企業如富士康和半導體巨頭臺積電轉到大陸。中國大陸正面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經濟轉型的迫切,孤立臺灣是愚蠢的破壞帶動中國經濟的靈感和技術。
這些論點可能無法打動懷抱狹隘民族主義的人,他們最擔心的是臺灣獨立。不過,大陸的領導人回想一下,中國從一個充滿活力的臺灣獲得了多少經濟利益,如果臺灣輸在國際舞臺,對中國大陸有益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