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反共倡民主 現代文學推手胡適

?"
1941年12月,美英領袖在白宮簽署26國同盟文件,中國也首次名列四大國之一,胡適手持羅斯福總統簽名的文件在白宮前留影。(鍾元翻攝/大紀元)

胡適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和外交家。民國時期,他先後擔任過駐美大使、北京大學校長和中央研究院院長,一生獲得36個博士學位。受西方思想文化的薰陶,崇尚自由主義的胡適,認為「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是自欺欺人的夢話」,因而反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

文 _ 趙芷菱

幼失怙 遺命志學

胡適生於1891年(清光緒17年)上海大東門外,籍貫安徽績溪。出生時並不叫胡適,原名嗣穈,按家譜排行,又叫洪騂,後改名適,字適之。父親胡傳,字鐵花(不是古龍筆下楚留香的好友胡鐵花),在胡適出生兩個月時,即奉調臺灣擔任臺東知州(相當於縣長兼保安司令)。3歲時胡適隨母馮順弟至臺灣其父任所。

1894年甲午戰爭清廷戰敗,馬關條約中將臺灣割讓給日本,許多臺灣官員被調回大陸。次年胡鐵花舉家回上海途中,被堅守臺南的劉永福要求留下,胡鐵花便隻身留下參與臺灣民主國事務,後得腳氣病,因病重才放行,在胡鐵花離開臺灣10天後即病死於廈門。胡適曾對此表示:「父親是東亞第一個民主國的第一位犧牲者。」

胡鐵花於逝世前,在留給馮順弟的遺囑上說:嗣穈天資聰明,應令他讀書;而在留給胡適的遺囑中,也鼓勵他努力讀書上進。此寥寥數語,對胡適一生影響重大。

胡適自幼孜孜向學,除了在臺灣跟隨父親認識的700多字外,念私塾時,還以父親所編的四言韻文《學為人詩》及《原學》為啟蒙讀物,前者談為人之道,後者略述儒家哲理。後來更透過母親的教導,秉承父親遺命,在學術和政治上,繼承並發揮了父親的理想。至母46歲臨終前,胡適已是學成歸國的北大名教授,並獲選為世界百位偉人之列。

由於母親是第三任夫人,23歲即守寡,當時胡適還不滿4足歲,母子倆在大家庭的夾縫中相依為命。但終歸有父親的遺願,且胡適聰穎,鄉里盡知,胡適13歲時,趁三哥赴上海醫肺病,就隨去接受新式教育。臨行前母親特別安排與長他1歲的遠房親戚江冬秀訂婚。

剛到上海時,胡適因不懂上海話,又不曾做文章,所以暫編第五班,約是最低一班。由於在家鄉私塾所受特別嚴格的訓練,胡適對傳統經典相當熟悉。有回上課因私下糾正老師詩句的出處,老師頓感難為情並大為驚奇,問道:「你讀過《易經》?還曾讀過別的經書嗎?」胡適答:「是。還讀過《詩經》、《書經》、《禮記》。」又問:「做過文章嗎?」胡適答:「沒有。」老師便以「孝弟說」為題,要胡適做做看,胡適勉強寫了100多字,老師閱畢後即把胡適領到第二班去,一下連升四班,幾個月後,已是頭班生了。

留美改讀文科 如魚得水

清末1910年,胡適考取第二屆庚款留學獎學金。20歲的胡適遠渡重洋,到美國紐約州康乃爾大學選讀農科,但三個學期後,因「果樹學」這門課程,必須區分出30多個不同品種的蘋果,讓胡適開始意識到自己對農科缺乏興趣,且所學將來也難派上用場,若長此下去,只是浪費生命而已。因此決定改讀文理學院。

胡適根據自己對哲學、史學和文學的興趣,毅然從農科轉到了文科。此後如魚得水,畢業時不但完成哲學心理學課程,另還副修了英國文學及政治經濟學。

除了念書外,胡適也積極參加各種課外活動,舉凡戲劇表演,公共事務活動更為胡適所熱衷,他甚至還曾當選康大世界學生會會長。胡適的活動力,更表現在演講方面,由於留學期間發生辛亥革命,胡適經常被教會社團邀請去闡述中國近代史,開啟了他往後長達半世紀的演講生涯。

多年以後,胡適常在演講時告誡青年,在選擇自己學習志向時,千萬不要以社會時尚為準,要重視自己的潛能和志趣,為自己選一個可以為之終生投入的發展方向。

奉母命成婚 被諷大奇聞

這時遠在中國的母親時常傳來家書,催促胡適趕緊回鄉完婚,但體驗到美國自由風氣的胡適,內心百般不願意,尤其在結識了見識寬廣的女士們後,讓胡適對於與裹著小腳、大字不識幾個的江冬秀結婚一事,非常掙扎,只好藉口拖延。

1915年胡適轉往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繼續攻讀哲學博士學位,這時的哥大,在哲學領域如日中天,而胡適師承的正是當時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代表杜威,後來胡適的學術主張甚受杜威影響。

1917年夏,胡適結束7年留美生涯,返回北大任教,當年才26歲,是所有北大教授中少年得志者,而家鄉母親對於他拖了13年的婚姻,逼婚甚緊,事母至孝的胡適縱使百般不願也不得不返回安徽老家,就在剛滿27歲當天和江冬秀結婚,當年他們不僅是對老新人,且是對比強烈的組合,留美博士對上略識之無的鄉姑,後來還被傳為笑談,戲謔是民國七大奇聞之一。

胡適與江冬秀育有二男一女,女兒5歲早夭,長子胡祖望,次子胡思杜(感念杜威而名),但夫妻兩人始終在某些方面存有歧異,尤其江冬秀全然無法理解胡適的知識領域。但江冬秀卻能燒得一手好菜,這倒給足了熱情好客的胡適很大的面子,可以管得住胡適的胃。

立言與新詩 倡白話文惹議

由於胡適思想的獨特性,向來是各方所指的箭靶。他所提倡的白話文、批判舊禮教,曾引發守舊勢力學衡派的反彈與質疑;包括生物學大師胡先驌,及西洋學家梅光迪,紛紛撰文捍衛中國傳統文化,提出各種質疑,其中最大質疑是有種強烈的不捨與重新自我反省,「難道傳統文化真的都不可取嗎?」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黃克武認為,其實「文言文確實非常精簡,甚至非常美」,但在當時所謂開明智和知識流通上,被視為會造成一定阻力,後來1920年教育部開始將白話文納入教材裡。

1917年,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論述寫作文體的革新,此文被視為是提倡白話文的首篇宣言,但若以今日的標準去評比,極可能被批為「文白交雜」。胡適稱自己的白話新詩是在做嘗試,因此稱1920年出版之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詩集叫《嘗試集》。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了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示威遊行,稱「五四運動」。此後胡適開始撰寫白話文學、白話小詩,有的被譜成歌曲。

「白話文運動」又稱「新文學運動」,非自「五四運動」開始,兩者並無直接關係。白話文運動可上溯自明清白話文的創作,如《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紅樓夢》都是用白話文寫成的。

自詡PTT 男人的三從四「得」

北大任教期間胡適身體一直不太好,1923年決定請假一年養病,一天一群朋友暢遊西湖,意外串聯起胡適和曹珮聲的愛情。

曹珮聲是胡適遠房親戚,胡適結婚時的伴娘,她16歲就嫁給了指腹為婚的胡冠英,因沒能生育被迫離婚,出生書香世家、畢業於杭州第一女子師範學校,與胡適相互吸引,趁著暑假在杭州西湖煙霞洞租了房子,兩人共度3個月,最後胡適決定鼓起勇氣,向江冬秀提出離婚。

江冬秀聞言,一手夾一個孩子威脅說,「你要離婚嗎?我先把兩個孩子剁了,然後再自殺!」胡適嚇得以後再也不敢提及離婚之事。因江冬秀的兇悍,和曹珮聲的戀情曾轉為地下,多數時只能藉由書信、情詩宣洩內心情感,後來曹珮聲赴康乃爾大學完成胡適沒能拿到的農學學位。

幽默風趣的胡適喜歡講笑話,尤其是怕老婆的笑話,他從不否認自己是PTT(怕太太)俱樂部的重要會員,對於男人他有〈三從四得〉的全新註解:「太太出門要跟從,太太命令要服從,太太說錯話要盲從。太太化妝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記得,打罵要忍得,花錢要捨得。」他說,如能做到以上三從四得,一定會家庭幸福美滿的。

外交出色日敬畏 促立憲行民主

胡適溫文儒雅、風度翩翩、仰慕者眾,但並沒因此而偏廢學術或忽略時政,他不斷地發表文章闡述人權,質疑國民黨何時才有憲法,最終他與梁實秋、羅隆基合著於1930年出版的《人權論集》一書,遭國民黨政府查禁。

當時胡適對於蔣介石所領導的國民政府之訓政體制有很激烈的批評,認為蔣「不懂民主、不懂憲法」,他的文章登在自己所創辦的《新月》雜誌上,也遭查禁。

儘管不甚認同蔣介石,但面對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胡適不得不選擇和蔣同一陣線。1937年胡適以特使身分赴美,爭取美國支持,隔年被任命為駐美全權特使。消息傳到日本後,日本內閣備感壓力,將日本駐美大使增設為3人,以抑制住胡適的能力。1938年至1942年駐美大使任內,胡適不但奔走各大城市演講爭取支持,也多次和美國總統羅斯福會面,深得羅斯福敬重,這是胡適國際聲望最巔峰時期。

胡適不喜歡參與政治,但基於知識分子對國家應有的責任,胡適站到最前線,但終究非蔣介石的最親信,1942年在被撤掉大使職務之前,已被架空。

1942年卸任駐美大使後,心情低落的胡適,沒回到烽火正熾的中國,在紐約租了間小公寓和太太簡單過日。不過胡適人緣極好,幾乎每晚有應酬,常至深夜才能靜心撰文、準備隔天演講,長年熬夜結果,已逾知天命之年的胡適,心臟病症狀越來越頻繁。

識清共黨本質「說一套做一套」

1946年二次戰後,胡適回中國就任北大校長,這時國共內戰方酣,1948年底中共軍隊包圍北平,胡適匆匆搭機撤到南京,是第一位被蔣介石派專機所接送之學者,但此後再沒任何大學教授到來,據聞胡適因此嚎啕大哭,因感國家已至日暮西山之境,若沒能得到知識分子的肯定與向心力,不管武力有多強大、多有錢,這個國家註定要走向末路。

促使胡適支持蔣介石、國民黨的理由,為胡適不相信共產黨所許諾的「共產主義天堂」是可以實現的。

胡適留美期間,人權與自由理念已深深紮根。1949年,儘管蔣介石潰敗大陸,胡適也毅然選擇離開。1950年初,他在《自由中國》上發表〈共產黨統治下決沒有自由〉一文,認為共產黨是說一套做一套,在共產黨的管制之下是沒有自由的。

1950年代,中國大陸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批判俞平伯的《〈紅樓夢〉研究》運動,後來轉而批判俞平伯的老師胡適。共產黨批評胡適是「實用主義的鼓吹者」、「洋奴買辦文人」、「馬克思主義的敵人」。

胡適知悉後,只輕輕笑說:「這些謾罵的文字,同時使我感到愉快和興奮,因我40年來的一點努力,也不是完全白費,畢竟留下了大量的毒素。這種毒素對於馬列主義好比瘟疫,還發生抗毒和防腐的作用。」胡適視此批判是自己的資產階級學術思想乃至政治信念的勝利,是另一種對自己的抬舉和宣傳方式。

1957年,留在中國的胡適次子胡思杜,被打成「右派」,被迫公開批判父親,因承受不住打擊,於9月21日晚上吊自殺。1980年胡思杜死後23年,組織上重新審查,為其平反昭雪。

蔣推胡選總統 黨大老反對作罷

臺灣方面,胡適多次被蔣介石奉為座上賓,甚至延攬為臺灣最高學術單位中央研究院院長。 1946年中日戰爭結束中國馬上又陷入國共內戰,此時飽受戰火蹂躪的老百姓普遍厭戰、反戰,大部分知識分子也都支持國共同組聯合政府,反對繼續再戰,應休養生息。但蔣介石主張應一鼓作氣把共產黨消滅掉,胡適也力挺國民黨政權,並期待國民黨真能從「軍政、訓政」邁向「憲政」道路。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胡適,是倡英美式自由民主制度的代表人物,但在當時受到一些批評,認為「外國都要打過來了,還有時間慢慢實施民主嗎?」胡適就以學游泳作比喻「要跳到水裡,才學得會游泳,民主制度也是一樣。」

1948年4月20日,中華民國第一次總統選舉在南京國民大會堂舉行,由於內閣才真正掌有大權,蔣介石甚至打算邀請胡適競選總統職位,自己擔任行政院長。後來國民黨大老都反對,蔣介石便自行參選,並順利當選為第一任總統。

但此時蔣介石所領導的國民政府軍在國共對戰中節節敗退,迫使蔣介石於1949年1月21日下野,由李宗仁代理總統職務,但蔣介石仍邀請胡適到美國向杜魯門總統爭取支持國民黨政權。4月李宗仁與中共談判失敗,共軍渡過長江,人在美國的胡適,因形勢漸失並未達成使命,心情低落的胡適在紐約發表聲明從此不再過問政治,決定回歸學術。

批蔣三連任違憲 無言論自由

1954年國民政府在臺灣進行總統選舉,蔣介石第二度參選,高票連任。身為國民大會代表主席團之一的胡適,特地從美國返臺主持選舉,並親自到總統官邸致送當選證書。


1954年3月25日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選舉蔣介石為第二任總統,胡適(右二)代表國民大會致送總統當選贈書。(鍾元翻攝/大紀元)

胡適1952年11月應邀回臺講學時,蔣經國為代表前往機場迎接,隨後胡適在各種場合發表演說,鼓吹「民主社會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言論自由。」次年1月,蔣介石設宴為胡適餞行,胡適提出臺灣沒有言論自由等問題,胡適的意見相當尖銳,但蔣介石卻能接受。這點從胡適當天的日記中可看出:蔣公約我吃晚飯,談了兩點鐘,我說一點逆耳的話,他居然容受了。我說,臺灣今日實無言論自由。第一,無一人敢批評彭孟緝;第二,無一語批評蔣經國;第三,無一語批評蔣總統。

但出人意料的是,2006年蔣介石日記陸續對外公開後發現,蔣把胡罵得徹底,當時表面敷衍,私底下卻對這位老是揮舞著自由民主大旗的胡適,相當不以為然,有如芒刺在背,甚至曾罵他為「無恥政客」。

1960年73歲的蔣介石蘊釀連選第三任總統,曾經擔任《自由中國》雜誌發行人的胡適,不斷撰文批評這是違憲的舉動,讓蔣介石對於胡適的不滿,快速升溫。

按照中華民國最原始憲法,總統連選得連任一次,胡適認為蔣介石連任第三次是完全違背民主原則行為。胡適奉勸國民黨應給國家樹立一個合法的、和平的轉移政權的風範。

基於憲法基本原理(根本精神)不得修改。國民黨政府便以《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增修條文(被視為是憲法上的違章建築)之方式,以解決憲法對於總統「連選得連任一次」之規定,即總統連任「不以一次為限」,被批為「蔣介石條款」。

跟胡適遙相呼應的《自由中國》在這期間連續發表了一系列反對蔣介石連任總統的文章,又撰社論〈蔣總統如何向歷史交待?〉窮追不捨。雷震進而醞釀組織新黨——中國民主黨。

1960年蔣順利當選後,警備總部開始逮捕準備籌組反對黨的雷震,以「涉嫌叛亂」的罪名逮捕了雷震等人,並由軍事法庭判處徒刑。此時胡適立刻發表聲明聲援,不過這一切早在蔣預料中。

兩袖清風無遺物 風采義行後世留

此時胡適心臟病發作,1961年住進臺大醫院。1962年2月24日胡適在主持中研院院士會議的酒會現場,突然心臟病發當場倒地,得年72歲。

院士們幫忙整理遺物時,衣櫃裡只幾件補過的襯衫、襪子和褲子,而襯衫只一件是好的,據江冬秀說那件是出國或主持重要院會時才穿的。

據說,當年胡適出使美國演講時,政府給他2萬美元作為交際應酬費,但回國後悉數奉還,他說演講和應酬都花不上國家的錢。

好客的胡適,還常招待同事或沒錢吃飯的學生到家裡吃火鍋,文學家梁實秋就曾去吃過,他說一桌子菜,不是青菜豆腐就是豆腐青菜。對於遭遇困難者胡適也會主動資助。

據聞在過世前一年,胡適才送給夫人一隻鐲子,是她結婚數十年來所獲的唯一禮物。◇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