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號》在台灣創下票房紀錄,在香港也已突破六百四十萬港幣,而在大陸卻無法上映。「有鼓吹皇民化意識之虞。」是中共的官方答案。然而政治因素只是海面上的冰山一角,中共打壓《海角七號》另有深層因素……


《海角七號》獲得六座金馬獎,在慶功宴上喝香檳慶祝。


欲觀看最新兩期全文,請登記成為《新紀元週刊》訂戶;
如閣下為本刊訂戶,請登入系統。
最新兩期前的不用登錄, 請點選 前期雜誌

帳號:
密碼:

專題新聞 簡體版       列印機版

《海角七號》為何遭到中共打壓?



文 ◎ 唐浩

《海角七號》在台灣創下票房紀錄,在香港也已突破六百四十萬港幣,而在大陸卻無法上映。「有鼓吹皇民化意識之虞。」是中共的官方答案。然而政治因素只是海面上的冰山一角,中共打壓《海角七號》另有深層因素……


《海角七號》獲得六座金馬獎,在慶功宴上喝香檳慶祝。(攝影/王仁駿)

在台灣創下連映四個月、四點六億新台幣票房兩項台灣電影歷史紀錄的《海角七號》,日前於香港上映後,也已突破六百四十萬港幣(兩千五百萬台幣)。

這支今年贏得六座金馬獎的影片,卻面臨無法在中國大陸上映的窘境。

「有鼓吹皇民化意識之虞。」這句泛政治化的說法,是中共政府的官方答案。

這句檯面說詞聽起來頗為薄弱?的確。新加坡《聯合早報》編輯張從興也不禁撰文批評:「如果說這部電影有什麼日本元素,大概就是那七封遲了六十年才寄出,卻貫穿了全劇的日文情書。」

他強調,「如果從日文情書這樣的『日本元素』,也能聯想到『皇民化意識』和『媚日』,那麼日本大導演黑澤明的黑白經典片《七武士》,想都不用想,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定性為『鼓吹軍國主義』了。」

事實上,我們不須再圍繞著「皇民化」與否而打轉,因為政治因素不過是海面上的冰山一角。中國共產黨靠著政治鬥爭的權謀特性,「假惡鬥」的生命本質以及強烈妒嫉的特質,恐怕才是中共打壓《海角七號》的深層因素。

影片呈現寬容和諧,中共恐懼

政治鬥爭,是中共六十年來賴以維繫政權存活的根本手段。而政治鬥爭的一項關鍵便是透過謊言來樹立外部敵人,好讓內部人民憂懼、同時也便於煽動非理性的民族主義運動。

包括美國、日本、法輪功、甚至台灣等,過去多年來一直被中共媒體惡意形塑成「帝國主義」、「軍國主義」或「反華勢力」等,從而讓無從得知其他公正媒體訊息的中國人民,深受毒害而誤解誤信。

尤其日本對中共來說更是個敏感問題。誠然,日軍侵華的七年抗戰造成無數死難、一八九五年日本占據台灣也讓諸多抗日英雄犧牲,但是中外歷史皆告訴我們:追求和平的方式不是牢記仇恨,而是放下仇恨;真正的「和諧」是來自對他人的寬容,而非敵視。

然而,在一味宣稱「和諧社會」的中共統治下,卻反而矛盾地藉由各種謊言、處處豢養著這股對諸多「敵人」的仇恨能量。

片中呈現出各族群、各國籍人們和諧相處的《海角七號》一旦在中國上映,讓大陸民眾看到「原來台灣人竟然能和敵人(日本)和平化解仇恨」,豈不讓中共多年的謊言統治一瞬戳破?負面的民族仇恨遭到正面的和諧能量瓦解,豈不讓仰仗鬥爭起家的中共自廢武功?

陳雲林在台灣看完《海角七號》後,只能說「台灣的海很美、恆春很美、馬拉桑很好喝」這些避重就輕的話語,從中不難發現對中共來說,這部和諧、正面鼓勵人心的電影注定成為它敵視的對象。

台灣人真性情,觸痛中共的假

當代奇書《九評共產黨》一針見血地分析出中共的本性是「假惡鬥」。尷尬的是,這部在台灣、香港等華人地區賣座的電影,內容卻處處抵觸著中共的本性。

《海角七號》劇中的人物彼此真情以待、相互扶持,展現台灣人民溫厚質樸的特質。

如吉他手警察勞馬與主唱阿嘉雖然常常意見不合而言語對嗆,但當阿嘉需要幫忙時,他總是真心支持、挺身而出——抵觸中共本性的「假」。

「這部片裏沒有一個是壞人。」一如飾演「茂伯」的林宗仁對媒體表示,《海角七號》裏所有人物都是善良好人,互相鼓勵、善待彼此。即使是阿嘉的繼父脾氣較為火爆,但他對繼子展現的體貼父愛、對太太的款款柔情、對鄉里百姓的熱切關懷,卻令人深受觸動——抵觸中共本性的「惡」。

在「雜牌軍樂團」的劇情線上,一行人互信互助、共同成長,最終在美麗沙灘上獲得完滿、成功的結局;在「跨國戀情」的劇情主線上,六十年的誤解宿怨最後也獲得圓滿善解。換言之,《海角七號》片中,處處瀰漫著和諧的氣氛——抵觸中共本性的「鬥」。

再挖深一點說,中共的「妒嫉」特性也是令其反對《海角七號》的原因。

一九九二年法輪大法在中國開傳後,迅速令一億多人走進「真、善、忍」的修煉行列,江澤民心生妒嫉,一九九九年展開泯滅人性的鎮壓迫害迄今;「神韻藝術團」在全球巡迴獲得熱烈迴響,並以國際一流演出水平成為第一個登上紐約百老匯的華人表演團體,中共眼紅後,今年也送個少林表演團體到百老匯演出。

這麼強烈的妒嫉心理,自然也讓中共不願對來自台灣的《海角七號》輕易放行。

讓人對未來抱持希望,獲支持

必須強調的是,《海角七號》並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劇中若干橋段也有可議之處、有誤導社會道德價值之虞(如代表會主席恐嚇飯店經理、男女主角一夜激情、水蛙暗戀已婚老闆娘的情節等)——雖然這些橋段的設計,用意上實以詼諧、誇張的幽默作用居多。

倘若您仔細瀏覽網路上多如繁星的觀眾心得文章,不難發現,整體而言《海角七號》是部為人們帶來高度正面能量的電影,讓人們對善良人性充滿樂觀、對自己充滿信心、對未來充滿希望。

但這些能量、作用、社會效應,卻是中共所深以為懼的。◇

 

所在期數封面故事
  • 法輪大法傳印度(第101期) ---2008/12/18刊
  • 法輪大法來 印度甘霖降(第101期) ---2008/12/18刊
  • 與法輪功緣結印度(第101期) ---2008/12/18刊
  • 法輪功傳遍班加羅爾校園(第101期) ---2008/12/18刊
  • 要辦好教育就跟著「真善忍」走(第101期) ---2008/12/18刊
  • 窮不嫉富 富而不驕的古佛國(第101期) ---2008/12/18刊
  • 相關文章
  • 2008金馬獎《海角》風光騎六座《投名狀》抱導演劇情大獎(第101期) ---2008/12/18刊
  • 魏德聖與他的 《海角七號》(第86期) ---2008/09/04刊
  • 美印關係的中共因素(第101期) ---2008/12/18刊
  • 【伊羅遜攝影】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地 城市占領篇(第101期) ---2008/12/18刊
  • 中國律師公開為法輪功學員無罪辯護(第98期) ---2008/11/27刊
  • 中國人要準備過苦日子(第95期) ---2008/11/06刊
  • 寬容、穩定與和諧(第82期) ---2008/08/07刊
  • 告別恐懼 港星頻揭遭黑社會威脅內幕(第80期) ---2008/07/24刊
  • 中國共產黨究竟是個甚麼東西?(第78期) ---2008/07/10刊
  • 和解和人性(第39期) ---2007/10/04刊
  • 新一期受歡迎文章
    推薦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