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談節說文》韓網紅立秋悟人生 善良信神樂於助人(第119集)|#新紀元

                                                                   

                                                               
                                                                                                                圖編 陶文/新紀元

 

立秋時分悟人生,韓網紅讀大師文,
善良信神樂助人,普世認同真善忍。

2024年8月7日8點09分01秒,太陽到達黃經135度進入立秋節氣。

立秋,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從這一天起,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立秋是古時「四時八節」之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在古代,民間在立秋收成之後,會挑選一個黃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謝上蒼與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則嘗試新收成的米穀,以慶祝辛勤換來的收穫。

立秋是中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古稱「立秋節」,人們會舉行一系列活動來迎接這一季節轉換。早在周代,逢立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迎秋」於西郊,舉行祭祀儀式。漢代承此習俗,並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

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書.禮樂志》:「立秋立冬祀五帝於四郊。」

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秋葉,以應時序。有以石楠紅葉剪刻花瓣簪插鬢邊的風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風俗(見《臨安歲時記》)。宋代時,朝廷於立秋日要舉行「報秋」儀式。立秋這天,宮內把栽在盆裡的梧桐從外邊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一葉而知秋」,以寓報秋之意。

明承宋俗。

清代在立秋節這天,懸秤稱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數相比,以驗夏中之肥瘦。民國以來,在廣大農村中,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嚐新、奠祖的風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風俗。

今天的《談節說文》第119集,我們一起來聊聊《韓網紅立秋悟人生,善良信神樂於助人》

                                                                
                                                                                                        圖編 陶文/新紀元

一、韓網紅讀李先生文章:領悟人生真諦

擁有約28萬訂閱者的YouTube頻道「Dayner Kim TV」的代表Dayner Kim表示,他讀了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先生的文章《為甚麼會有人類》,感到非常感動,並說:「能感受到我的心情變得平靜。」

Kim說:「人們爭吵和打鬥都是因為貪慾。」「無論是否有宗教信仰,讀了這篇文章後,都可以重新審視人生,並能成為化解矛盾的契機。」
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先生去年1月在《大紀元時報》發表了題為《為甚麼會有人類》的文章。

Kim感到特別共鳴的段落是「宇宙有成、住、壞、滅」,他說,「這使我放下了對人生的無謂欲望。」他還透露,文章中關於世事皆有因果關係的內容讓他深有感觸。

他說:「我同意人們遇到不幸或困難都是因果報應的說法。」「如果相信輪迴轉世以及善惡有報的價值觀,不滿情緒就會消失。」

李洪志先生在《為甚麼會有人類》中指出:「其實人生的一切,應得與不應得,都是前一生、前一世做的好與不好所造成的下一生、下一世因果,前一世所積累的福德多少而決定這一世或下一世的福分多少。」

Kim表示:「有些人富有,有些人貧窮,有些人幸福,有些人不幸,很多人對這些差距感到不滿,因此也產生了矛盾。」「通過閱讀李先生的文章,理解到現在的現實是由自己一直以來積累的善惡決定的,如果誠實正直地生活,將來會有好日子。」

他強調:「通過閱讀李先生的文章,人們可以淨化自己,改變生活態度。」「如果沒有不滿,犯罪率也會降低,家庭、鄰里、國家都會變得更好,世界也會變得更加潔淨。」

「相信神,就不能做壞事」

身為基督教長老的Kim說:「李先生的文章讓我感受到,核心教義是以善良的心去做好事,自己也會變得幸福。」「在這個苛刻的世界裡,認為『成功』就是人生的全部,拚命奮鬥是必須實現的目標的人們,如果讀了這篇文章,可能會帶著平靜的心態生活。」

李先生在文章中寫道:「所以人生在世無論你的生活貧富,一定要做好事,不做壞事,保持善良,敬天敬神,樂於助人。這樣就會積下福德,來世就會有福報。」

Kim指出:「信神的人會敬畏神,努力不做壞事,而不信神的人只要自己舒服幸福就行,不會去關心別人。」他接著說:「如果知道關心別人最終對自己有好處,誰還敢做壞事?」

「作為基督教長老的我也被感動了,但我認為,即使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人,讀了這篇文章並受到感動,也可能會在瞬間發生巨大的變化。如果李先生的資訊廣泛傳播,可能成為推翻中共的『原子彈』。」

聽從李先生教誨 共產主義就無法立足

Kim一直通過自媒體表述強烈反對中國共產黨,他也提到必須區分中國和中國共產黨。他說:「我不喜歡中國共產黨,但中國人和中國傳統文化並不是壞的。」

「我多次去過中國,感受到有的中國人缺乏人性。回想起來,由於文化大革命等破壞了傳統價值觀,在共產黨暴力、壓迫的統治下生活,這些中國人才變成這樣的。即使人民努力工作,一切也都被共產黨奪走。把『共產黨』宗教化,使人無法動彈,這就激發了一些人的暴力本性,導致社會如此混亂。」

他展望道:「李先生的文章教導了人生的基本原理,我認為(中國人)在面對共產黨的殘酷鎮壓時,也能退一步,有力量堅持下去。因此,暴力本性可能會瞬間消失,成為歷史性轉折點的契機。」

他還強調:「如果每個人都聽從李先生的教誨,認識到這些原理,共產主義就無法立足。」

「希望追求『真、善、忍』價值觀的人能越來越多」

Kim表示,他也讀過法輪功的修煉書籍《轉法輪》,「我認為法輪功與我們國家幾千年來所信仰的傳統信仰一脈相承。」「通過冥想和煉功(法輪功修煉動作),任何人都可以輕鬆接觸,而且適合集體修煉。」

他說:「全世界有一億多人追隨李洪志先生的教導,我認為這就是原因所在。」「我認為法輪功在各個方面都是無可挑剔的信仰。」

「相信追求『真、善、忍』價值觀並善良生活,得到福報的人越多,這個世界就會變得更好。希望法輪功未來也能為改變韓國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圖編 陶文/新紀元

二、立秋習俗

1. 晒秋

 晒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生活在山區的村民,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晒或掛晒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

2. 貼秋膘

因為夏天炎熱,飲食清淡,體重大都會減少一點。

秋天要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

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3. 啃秋

立秋這天有吃瓜的習俗,叫做「咬秋」,俗稱「咬瓜」。

據說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

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

清時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裡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三、立秋養生

立秋要注意養肺、調理脾胃、防秋燥。下面我們來看看立秋養生的六大注意事項。

1. 祛暑滋陰

        立秋之後,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醫學專家認為,秋季燥氣上升,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鳳梨、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類等食物,少吃油膩厚味之物。

       考慮到天氣還可能會依舊炎熱,市民可通過多吃蔬菜、水果來降暑祛熱,還可及時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代謝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蔬菜應選擇新鮮汁多的,如:黃瓜、冬瓜、番茄、芹菜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因此,脾胃虛寒者注意不宜食用過多。

2. 調理脾胃

        實際上立秋後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還是較高的,空氣濕度也較大。再經過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虛,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調理脾胃應該側重於清熱、利濕、健脾,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脾虛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體倦怠、面色萎黃,秋天不妨適度吃點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芡實、山藥等。
經過一個夏天後,人們的身體消耗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於寒涼,如西瓜、梨、黃瓜等,要少吃。

 3. 養陰補虛

        秋天正是養陰補虛的好時節,但是秋補可不能亂補,只有瞭解自己的體質才好對症進補。

        如果呼吸淺短,聲音低微,神倦懶言,動則汗出,食欲減少,舌質淡就屬於氣虛體質。用黃芪、黨參、西洋參沏水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簡單的方式。

        如果面色蒼白,口脣淡白,夜熱盜汗,肌膚枯澀,舌淡紅無苔就屬於血虛體質。可以用當歸、紅棗、何首烏、桑椹做粥,在燉雞湯、燉肉時也可以加點。

        如果顴面潮紅,口燥咽乾、盜汗、尿少而赤、大便祕結、舌紅少苔就是陰虛的體質。可以用麥冬、五味子、山藥、百合等,熬粥的時候可以放幾味。

4. 謹防秋燥

        人們在夏季酷熱大汗之後,常損耗過多,會出現體內營養及水分不足。而進入秋季之後,天氣漸涼,氣候乾燥,因此極易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乃六淫之邪,為秋季主氣,其性乾燥,易耗津液。常見口乾舌燥、鼻澀咽痛、皮膚乾枯、大便乾結、煩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狀,醫學上稱之為「秋燥綜合症」。

       老年人對秋天氣候的變化適應性和耐受力較差,更應重視預防。秋季防燥,要以養陰清燥、潤肺生津為基本原則。立秋後基本上是以溫燥為主,表現為濕熱、陰虛,火旺。初秋免不了出現「秋老虎」的炎熱天氣,這種天氣很容易令人心情煩躁,應積極防範「情緒中暑」。

       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如果人體違逆了秋季收斂之氣,就要傷害肺氣。秋季傷害了肺氣,到了冬季,就要發生病變,這是因為人在秋季養「收氣」不足,到冬季奉養「藏氣」力量不夠的緣故。

5. 需防黴變

        立秋之時降雨增加濕度大,天氣悶熱,食品、衣物很易發生黴變。一般來說,如果氣溫達到35℃以上,而相對濕度也會增加,這就很容易產生黴變。食用黴變的食物後會發生胃腸疾病,如腹瀉、嘔吐、腸炎和痢疾等。

        易黴變的食物有:麵包、蛋糕、熟肉、魚蝦、奶、雞蛋、桃、香蕉、甘蔗、大米、豆類等。衣物、床單、被褥發生黴變,同樣會導致皮膚過敏。需要提示的是,封閉式包裝的熟肉打開後,一天內應吃完,如果時間較長,在沒有確認變質的情況下要充分加熱後才可食用。牛奶變質一定不能喝。黴變的大米、麵包、蛋糕一定不能食用。

6. 防「空調病」

         立秋後,辦公室的空調照舊,但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狀。

        立秋以後,早晚天氣偏涼,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

二是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薑茶。身體虛弱者,可在辦公室備一件外套「避寒」。

乾淨世界相關鏈接 https://www.ganjingworld.com/s/wyxlKQJXmw


圖片編輯:陶文
責任編輯:Jordana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