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節說文》秋分養生 容平安神 (第五十四集)|#新紀元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
西園宴集,桂花飄香。
圖編 陶文/新紀元
萬態深秋來無窮,
老健秋熱神安風。
公曆2021年9月23日 03:04 分踏入秋分節氣。
斗指已。太陽黃經為180°。秋分這一天同春分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從這一天起,陽光直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依中國古曆的秋季論,這天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稱秋分。但在天文學上規定,北半球的秋天是從秋分開始的。
秋分,一是,晝夜時間均等;二是,氣候由熱轉涼。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秋風秋雨愁煞人」。這時,大家應保持神志安寧,減緩秋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今天的《談節說文》節目第54集,我們一起來看看《秋分養生 容平安神》。
圖編 陶文/新紀元
觀眾朋友們好!
今天的節目我們分為三個部分:一說由來;二講習俗;三聊養生。
一.秋分由來
每年進入「秋分」節氣。「秋分」與「春分」一樣,都是古人最早確立的節氣。按《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劃分四季,秋分日居於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 是此時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此日同「春分」日一樣,「秋分」日,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此日後,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
有句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代表了氣溫下降的步伐將越來越快,晝夜溫差也會逐漸加大。
二、秋分習俗
1. 秋祭月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由於月宮中的嫦娥是位女子,因此有了「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即民諺所說「男不拜月」的傳統。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天,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裡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大陸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民間的祭月習俗因地區不同儀式各異。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北京歲華記》記載北京祭月的習俗說:「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像,符上兔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兔;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北京祭月還有一個特別的風俗,就是「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此即民諺所說「男不拜月」。
2. 吃秋菜
在大陸嶺南地區,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秋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野莧菜含有多種營養成分。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有助於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抗癌作用。炒野莧菜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強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潤膚美容。適用於痢疾、目赤、雀盲、乳癰、痔瘡等病症。
實際上,嶺南習俗所謂的「秋湯」也是和現在中醫學提倡的秋天滋補是一致的,只不過嶺南習俗更加典型,有點土生土長的味道,沒有上升到中醫學理論的高度罷了。
3. 送秋牛
秋分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秋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4. 粘雀子嘴
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希望用湯圓將麻雀的嘴粘住當然只是農民朋友的美好想像和願望,不過這其中也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湯圓的黏性比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湯圓多以糯米為主原料和其他一些配料製成,糯米性溫,味甘,所加配料亦往往是高糖分、高熱量之物,在春寒季節少量食用有助於補充身體熱能,補虛調血、昇陽健脾。但糯米黏滯、難消化,多食容易導致食滯。搭配蔥、蒜等辛味食物,可以平衡湯圓的滯緩效果。
5. 放風箏
秋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秋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眯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場上有賣風箏的,多比較小,適宜於小孩子們玩耍,而大多數還是自己糊的,較大,放時還要相互競爭看哪個的放得高。
圖編 陶文/新紀元
三、秋分養生
1. 多補水,去秋燥
秋分過後,暑熱餘氣漸消,天氣會越來越乾燥,人們經常會感覺皮膚乾澀、鼻子乾燥、嘴唇乾裂、咽乾等情形。秋季五行金當令,金對應五臟中的肺。所以這一時節的養生,重在益肺潤燥。
所以,平時一定要多飲水、多喝湯、粥等,去除秋燥之氣。在這裡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喝水以「一次少量、多次緩飲」為宜。
2. 適當「秋凍」防感冒
俗語云:春捂秋凍,為什麼要秋凍,我們中醫講人與天地統一,人與天地的變化協調一致。秋分以後天氣轉涼,草木逐漸枯萎,天地之氣逐漸收斂,人氣亦宜收斂,秋季適當少穿些,實際上有助於幫助秋季的收斂。
從現代醫學角度,秋季早晚溫差大,應根據天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況,及時增減衣物,能夠預防感冒。
秋分時節,晝夜溫差大,早晚氣溫低,中午時候的氣溫有時候則堪比夏天。而且還有「一場秋雨一場寒」之說,每下雨後氣溫就會明顯下降。
這樣的天氣情況,為了身體健康,就要及時增減衣物,早晚穿的多一些,以免著涼感冒;中午穿的少一些,以免上火。
這時候比較合理的衣著是:上衣是短袖+外套,下身長褲或長裙。
秋天天氣漸冷,人們外出時不可避免地會吸入冷空氣,導致胃黏膜血管收縮,胃腸黏膜缺血缺氧,破壞胃腸黏膜的防禦屏障,容易導致胃病的發生。因此,秋分之後外出要格外注意保暖。
3. 有氧運動 不可過量
金主收斂,秋天的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這一時節的運動也應該順應這個規律,運動不可過量,運動項目也不宜太過激烈,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時適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是這個時節的首選,這樣既可調養肺氣,還可提高肺臟器官的功能,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
還可適當進行一些耐寒鍛鍊和有氧運動,比如:步行、打坐、騎自行車、跳舞等,總之既達到鍛鍊身體目的,又不宜大量出汗。平時可適當用冷水洗臉對預防傷風感冒有一定效果。
4. 自我調節 心態平和
秋分時節,雖然秋意尚淺,樹葉尚未枯黃凋零,但空氣中已經蘊含了一定的肅殺之氣,這與金當令是分不開的。對人的情緒很容易造成影響。
尤其是颳風下雨的天氣,更容易讓人平添一份秋天的惆悵。再看看「愁」字是怎麼寫的,秋天的心啊,老祖宗造字可是都有說道的。
所以,秋分之後養生要適應「秋收」的特點,保持神志安寧、精神內斂、心情淡定,培養平和心態、樂觀情緒,防止情緒低落、心情抑鬱等不良情緒發生。
為了保持心態的平和,就要學會自我調節,聽著舒緩輕快的音樂,讀一些修身養性的書,對情緒的調節很有好處;書法、繪畫也是不錯的選擇;還可以打打太極、登高望遠,都可以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5. 飲食均衡,不盲目進補
秋分是晝夜平分的節氣,也就是平分了陰陽。養生時也要注意陰陽平衡,表現在飲食上,就是營養均衡,不可過量。
不少朋友經過了苦夏後,總覺得自己夏天攝入營養不足,需要好好補一補了。而這時節天氣不冷不熱,瓜果蔬菜紛紛上市,更是讓人胃口大開,一吃就不可收拾,體重增加在所難免。
因此,從飲食方面來看,秋分養生要遵循「陰平陽祕」的原則,也就是飲食均衡,陰虛者滋陰,陽虛者壯陽。陰氣不足而陽氣有餘的人不要吃大熱的補品,胃寒的人不要吃生冷食物,患有皮膚病、哮喘的人應忌食蝦、蟹等海產品,兒童如無特殊原因不宜過分進補。總體來說,秋分之後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梨等,可起到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
這次節目就到這裡,我們下次節目再見。
文章編輯:林慧心
校對審稿:張姬英
圖片編輯:陶文
責任編輯:Jorda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