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節說文》今日寒露水成霜 養生四訣是王道 (第五十五集)|#新紀元
圖編 陶文/新紀元
觀眾朋友們好!
露結霜,水風輕, 秋草黃,賞菊忙。
2021年10月7日,星期四,太陽到達黃經195°時為寒露,表示季秋時節正式開始。
寒露是九月節,裊裊涼風動,淒淒寒露零,露氣重而稠,稠而將凝霜。自此,告別秋高氣爽、秋明空曠,蕭蕭秋意重,依依寒色濃,歸鴻將急於南飛。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寒露》中:「寒露,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史書也記載「斗指寒甲為寒露,斯時露寒而冷,將欲凝結,故名寒露。」
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徵。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
寒露時節,養生之道有哪些祕笈呢?請看寒露養生詩:
寒露養生王道, 記得添衣戴帽,
早睡早起晨跑, 朝鹽晚蜜防燥。
今天的《談節說文》第五十五集,我們一起來說說《今日寒露水成霜 養生四訣是王道》。
一. 寒露習俗
1. 邀約親朋 登高望遠
寒露時節,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是秋意漸濃,蟬噤荷殘。這個節氣往往與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相遇。自古以來,重陽節就有這個重要習俗——邀約親朋,登高望遠。
2. 賞紅葉
寒露時節,秋風颯颯,漫山紅葉如霞似錦、如詩如畫。漫步在通幽曲徑上望山坡。便會看到一簇簇、一片片紅葉。
3. 飲菊花酒
寒露與重陽節接近,此時菊花盛開,為除秋燥,某些地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這一習俗與登高一起,漸漸移至重陽節。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麴釀製而成,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4. 吃芝麻
寒露到,天氣由涼爽轉向寒冷。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養生理論。這時人們應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於是,民間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習俗。
5. 吃花糕
九九登高,還要吃花糕,因「高」與「糕」諧音,故應節糕點謂之「重陽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等。
二. 飲食有節篇
-
朝鹽晚蜜 養陰防燥
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喝點蜂蜜水,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祕。蜂蜜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均有療效。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還可以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
寒露時節養生保健,「防燥」至關重要。對付「燥氣」,喝白開水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患者,但對於健康人來說,要想完全抵禦「燥氣」帶來的負面效應,最好在白開水中加些鹽或蜂蜜。
為防「燥氣」,這個時節的飲食應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宜多吃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製品等柔潤食物,以及潤肺潤燥的新鮮瓜果蔬菜、豆類及豆製品,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山藥等以增強體質。有條件的,還可以煮一點百棗蓮子銀杏粥經常喝,經常吃些山藥和馬蹄也是不錯的養生辦法。
-
多菜少肉七分飽
不能暴飲暴食、毫無節制,也不能因為減肥而故意少吃。過分飽或過度饑餓對身體都是有害的。每天除了保證規律的三餐時間,攝入營養均衡的食物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吸收充足的營養,才能為身體提供所需的能量,維持生理機能的正常運轉。具體要吃哪些呢?
(1)多吃粗糧
粗糧中富含豐富的膳食纖維,不僅促進消化,還有利於心血管健康。粗糧比精細的糧食更有營養。
(2)每天吃水果蔬菜
水果蔬菜能夠提供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同時有益腸道健康。需要注意的是,果蔬榨汁後會損失營養。
(3)適量攝入蛋白質
魚、蛋、瘦肉、奶類和豆類等都是優質的蛋白質。每天適量攝入蛋白能提高免疫力,保持機體的正常代謝。蛋白質雖好,但過量則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4)少油少鹽少糖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大家培養清淡的飲食習慣,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g,烹調油25~30g,糖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5)吃花菜 健脾胃
花菜有健脾養胃、清肺潤喉、清熱解毒的作用。還能降低雌激素水準,可以預防乳腺癌的發生。
圖編 陶文/新紀元
三. 運動適量有度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能有效降低患上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的機率,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防止過度肥胖;放鬆人的身心,緩解學習和工作帶來的壓力。
秋季是運動鍛鍊的大好時機,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進行鍛鍊,長期堅持可增強心肺功能。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選擇。但開始時強度不宜太大,應逐漸增加運動量,如果過度運動,會增加人體的疲憊感,反而不利於身體恢復。
寒露時節,到公園、湖濱、郊野進行適當的體育鍛鍊可增強體質。但晨練要注意躲避早霧,避免誘發慢性呼吸道疾病;最好選擇太極拳等舒緩的運動。寒露時節,秋霧漸起。秋霧主要發生在夜間或早晨,起霧時,習慣晨練夜跑的朋友最好在室內鍛鍊,外出鍛鍊注意交通安全,最好戴口罩。
秋季是運動鍛鍊的大好時機,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進行鍛鍊,長期堅持可增強心肺功能。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選擇。但開始時強度不宜太大,應逐漸增加運動量,如果過度運動,會增加人體的疲憊感,反而不利於身體恢復。
秋天氣候適宜,空氣品質較佳,不妨多接近自然、多運動,吸收天地精華。伸展具有「運化作用」,能收斂心神,從呼吸帶動的循環系統、腸胃消化到內分泌系統,一路順暢,氣血循環自然活絡。
寒露過後,隨著氣溫不斷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心腦血管病、中風、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也容易復發。在這「多事之秋」,應合理安排日常起居,尤其對於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更是至關重要。
四. 情志有衡
(1)平和心態
人的情志分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七個方面。中醫常講「過喜傷心、盛怒傷肝、悲痛傷肺、思慮傷脾、驚恐傷腎。」這七種情志過度可能會導致機體間關係的失衡從而引發各種疾病。比如《范進中舉》中的范進,大半生獻給科舉考試,最後終於中舉喜極而瘋;又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時常多思憂慮,總是以淚洗面,最後鬱鬱而終。所以要避免情緒過度波動,健康長壽離不開平和的心態。
培養修身養性的志趣同樣重要。生活中少不了憂愁、生氣、壓力大的時候,良好的志趣有助於調節情緒、使人身心愉悅。可以讀幾本好書、在工作閒暇之餘練練書法、蒔弄些花草,相信你會有美好的體驗。
健康與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今天,健康養生更加受到重視。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及時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堅持正面思維心態。
寒露後,氣溫下降,晝夜溫差變化增大,天氣寒冷,人們出去運動的機會相對較少,在居室中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在這時還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使身體長期處於一個良好的狀態。
(2)掃除抑鬱
秋季臨床上抑鬱狀態的患者明顯增多。專家指出,由於深秋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常會勾起淒涼之感,使人們情緒不穩,易於傷感。
因此,在深秋時節,培養樂觀豁達之心,這也是秋季養生保健不可忽略的一點。每日加班不宜超過兩小時,否則會導致慢性疲勞,日子一長,便容易患上秋季抑鬱症。
秋風肅殺,面對草枯葉落、花木凋零,人們往往容易觸景生情,引起憂鬱、傷感的心緒。用什麼方法可以化解悲秋呢?登高遠眺,高喊幾聲,呼出胸中濁氣,不僅陶冶情操,還可以藉此拋開工作煩惱,通過與大自然的接觸,緩解壓力,放鬆自己,對抑制悲傷的情緒大有好處。
(3) 正面思維心態好
寒露時節,氣候漸冷,日照時間相對減少,並且秋季特有的肅殺之氣容易使人們傷感,即秋愁。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洩積鬱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適當調節心情很重要。
文章編輯:林慧心
校對審稿:張姬英
圖片編輯:陶文
責任編輯:Jorda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