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獨家:北京想新開交易所的內幕

北京欲專門開闢一個新交易所讓高科技獨角獸公司上市,以便吸引國際資本。圖為北京一家證券公司。(Wang Zhao/AFP)
北京欲專門開闢一個新交易所讓高科技獨角獸公司上市,以便吸引國際資本。圖為北京一家證券公司。(Wang Zhao/AFP)

中概股血流成河,為何還去美國上市?高科技獨角獸公司急於上市融資,美國上市快。

北京看清了這個局勢,欲專門開闢一個新交易所讓這些公司上市,以便吸引國際資本。

中共兩會提出十四五規劃,強調資本擴容,目的正是要吸引國際資金。

文:方天亮

中國考慮設新證交所吸引中概股回大陸

就在美國宣布實施《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中概股在美國血流成河的一周後,3月31日,兩名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中國正考慮設立一個新的交易所,一來是吸引海外上市企業,二來是增強內地在岸市場的國際地位。

消息指,國務院已經要求證券監管機構,研究如何設立一個交易所,能吸引在離岸市場,包括香港及美國上市的中資企業到內地上市。

消息還稱,中國高層領導希望該交易所也能吸引諸如蘋果和特斯拉之類的大型跨國公司,它們可以開拓本地業務並在該平臺上市。

中國大陸目前有兩家大型證券交易所,即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市值合計78.7萬億元人民幣(12萬億美元)。與香港和全球主要交易所不同的是,在中國第二次上市和第一次上市遵循同一套規則,而在香港等地可以獲得一些豁免。

消息人士稱,正在討論的一個選項是升級一個現有的上市平臺,例如北京的「新三板」市場。

與港交所爭奪市場外匯管制

消息傳開,反應最激烈的是香港。

港媒評論稱,這明顯是在搶港交所的生意。新交易所是要將在香港上市的中資企業吸走,港交所有「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制度,新交易所能有嗎?而且新設一個交易所,從研究再到實施,歷時冗長,遠水不能救近火。明明就已經有具備各方優勢的港交所,為何還捨近求遠?

中共國務院欲設立一個交易所,吸引在離岸市場上市的中資企業到內地上市,被指明顯在搶港交所的生意。圖為港交所。(Nicolas Asfouri / AFP)
中共國務院欲設立一個交易所,吸引在離岸市場上市的中資企業到內地上市,被指明顯在搶港交所的生意。圖為港交所。(Nicolas Asfouri / AFP)

此外,香港市場是典型機構投資者占主導的開放性國際市場,也是國際資本投資中國市場的平臺。新經濟企業到香港上市,可從國際機構投資獲取資本,而內地市場基本只是從內地投資獲得資金,如今新交易所想吸引蘋果、特斯拉來內地上市,如何突破資金管控問題?目前外資要投資國內股市以及將資金調走,仍然受到內地多重資本法規的限制。

關於將北京的新三板升級至吸引中概股回歸上市的場地,如今現時新三板掛牌公司一周的成交額才只有20餘億人民幣,而且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按照中共的一貫思維,不會將北京也變成金融中心。

因此很多香港人認為,這條消息「恐怕不真」。

專家:這是北京資本擴容的重要一步措施

不過,研究內地金融投資市場的專家孫懷歐對《新紀元》表示,這就是北京搞資本擴容的重要一步。

「前不久中概股在美國股價大跌了20%,血流成河,平均蒸發了2萬億人民幣,但很多中資企業卻依舊排著隊趕著到美國上市。就在人們困惑不解的時候,傳出了消息,最先是由法國廣播電臺爆出中國在考慮新開一個交易所。這是件非常大的事,而且我認為,有很大的可能性存在。據說,不是真的要在某個城市新開一個交易所,而是在北京新三板市場新開一些板塊,新增服務功能。」

中概股在美國股價大跌了20%,血流成河,平均蒸發了2萬億人民幣,但很多中資企業卻依舊排著隊趕著到美國上市。圖為紐約證券交易所。(Johannes Eisele / AFP)
中概股在美國股價大跌了20%,血流成河,平均蒸發了2萬億人民幣,但很多中資企業卻依舊排著隊趕著到美國上市。圖為紐約證券交易所。(Johannes Eisele / AFP)

「新三板」市場又稱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原指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進入代辦股份系統進行轉讓試點,因掛牌企業均為高科技企業而不同於原轉讓系統內的退市企業及原STAQ、NET系統掛牌公司,故形象地稱為「新三板」。

後來新三板發展成全國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權交易平臺,主要針對的是中小微型企業。

證監會2019年10月25日宣布對新三板進行全面改革,改革後將允許符合條件的創新層企業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同時設立精選層,在精選層掛牌一定期限後,可以直接轉板上市。

獨角獸為何不選科創板要選新三板?

目前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有個科創板,這是習近平2018年11月5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宣布設立的,是獨立於滬市主板市場的新設板塊,2019年7月,首批公司通過註冊制試點上市。

科創板主要是針對高科技企業中的獨角獸企業。獨角獸是指成立不到10年、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就是超級獨角獸。目前,全球獨角獸企業主要出現在美國和中國,在大陸獨角獸企業中,又以北京數量最多、估值最大。

「最新數據是北京有97家獨角獸企業,估值超過2.6萬億人民幣,大約4000多億美金。」

「北京看到了,這些高科技獨角獸公司,由於燒錢太厲害,他們都需要盡快上市融資,否則就有破產的危險,所以這些公司寧願頂著風險,也要到美國上市,因為美國上市快。哪怕有外國公司問責法,都不能阻止他們盡快上市的願望和決心。

北京看清了這個局勢,就想,與其讓這些中國公司到美國上市,不如專門開闢一個新地方,把他們留下來,至少留下來一部分獨角獸。這些公司都處在初創階段,一旦日後能誕生兩三家類似阿里、騰訊這樣的企業,這個交易所就成功了。美國也是從幾千家企業競爭淘汰下來的,能存活下來的都坐大了,做得又大又強,而大部分都被淘汰掉了,淘汰率很高的。」

孫懷歐對《新紀元》表示,「中共兩會提出十四五規劃,強調資本擴容,目的就是要吸引國際資金。為此,中共和華爾街進行了勾兌協商,如何讓外國資本進入內地資本市場,如何把賺來的錢換成美元拿走,他們已經商量好了,所以才有了3萬多億人民幣的外國熱錢悄悄進到了中國。我們在上期雜誌的採訪中談了這個問題,他們已經鋪墊好了。

科創板在上海,新三板在北京,我想,中共可能故意選在北京,讓那些獨角獸的高科技企業在北京上市。除了圈錢國內資本,更主要的是要吸引國際資本。讓蘋果、特斯拉這些在中國開辦了工廠的跨國企業在北京上市,就能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因為北京股價相對美國股市會低很多嘛。」

專家指,中共要高科技企業在北京上市,主要是要吸引國際資本。讓蘋果、特斯拉在北京上市,就能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因為北京股價相對美國股市低很多。圖為2020年7月17日北京新Apple旗艦店開張。(Wang Zhao / AFP)
專家指,中共要高科技企業在北京上市,主要是要吸引國際資本。讓蘋果、特斯拉在北京上市,就能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因為北京股價相對美國股市低很多。圖為2020年7月17日北京新Apple旗艦店開張。(Wang Zhao / AFP)

註冊制正遭遇體制上的攔路虎

2019年上海股市搞了科創版,試行了註冊制,不再用官方審批,只要企業自己去註冊就行。孫懷歐指出,「這是跟美國和日本學的,美國就是以註冊制為主。陸媒曾報導說,兩會後,會把上海試點的股市註冊制在全國全面推行。如今兩會結束快一個月了,人們沒有看到註冊制全面鋪開,相反,很多用註冊制申請上市的企業,紛紛撤出申請。

「如今,註冊制在中國遇到非常大的問題,陷入了困局。其實,前不久的股票大跌,也與全面註冊有關」。

他說,「以前是核准制,證監會審核批准後,公司才能發行上市,那時,券商,也就是推薦人,與申報上市的公司,兩家是一回事,是利益共同體,他們共同面對證監會,就這一個婆婆,多年下來,大家已經熟悉了這套潛規則,輕車熟路了。

哪知現在搞註冊制,還不如核准制!美國的那套在中國國內玩不轉!表面上是把國家行政審批權下放到市場,由市場來決定企業能否上市,有多大圈錢能力,政府只起到監管的作用。證券會表面下放了權力,但是卻把矛盾推給了保薦人,地方保監局和交易所,原本是證監會一家說了算,如今讓下面所有人承擔責任,分享風險。

現在的推薦人和申請企業,就不再是一體化了,因為官方規定,一旦發現有問題,上面問責時,保薦人和企業、兩家公司都要負責,保薦人也要承擔責任,原來的利益共同體,變成了互相制約,互相監督的關係,這就麻煩了。

深圳股市的中小板上市,一個月前,很多IPO申請者都撤了,但撤了也不行,官方反而還要查你為什麼要撤,要追究問題,結果弄得企業苦不堪言,原來一個婆婆在管,現在變成了三個婆婆,管得比以前還嚴了!

這個問題很嚴重,一旦註冊制搞失敗了,就會影響到資本擴容,導致金融改革失敗。我看這個失敗的可能性還很大,關鍵是註冊制那套系統,不適應中國這個體制。

所以那些創新公司,比如知乎,它前面做了七輪融資,到處借錢,如果在股市上再容不到資,就面臨死亡了,所以,哪怕明知時機不好,他們也要硬著頭皮在美國上市。IPO第一天股價下跌了10%,但總能收到一些投資。所以你看,儘管中概股血流成河,大陸高科技企業還是排隊到美國去上市。」

話音剛落,4月10日,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在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表示,全面推行註冊制「是一項『牽牛鼻子』的工程,將帶動整個資本市場生態變革,需要培育的時間,需要一個過程,制度也需要磨合」。

孫懷歐解讀說,肖鋼的這番話,等於官方變相宣布全面註冊制推行失敗了。他還說,「滴滴出行之所以在美國祕密上市,因為2016年和UBER合併時,就有人告狀涉嫌壟斷,他們擔心出問題,所以急急忙忙到美國上市,不能再等註冊制了。」◇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