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與漢時名醫
文 _ 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醫竘
「有醫竘者,秦之良也,為宣王割痤,為惠王治痔,皆愈。張子之背腫,請竘治之。謂竘曰:『背非吾背也,任子制焉。』治之遂愈。竘誠善治疾也,張子委制焉。夫身與國亦猶此也,必有所委制,然後治矣。」醫竘是戰國時代秦國醫生,他為宣王割痤,為秦惠王治痔瘡。張儀背上長腫,讓醫竘醫治。張儀說:「背現在不是我的了,任你怎麼樣。」最後治癒。
文摯
文摯是戰國時名醫、宋國大夫,洞明醫術,卻因治好齊閔王的病而為其所殺。
《呂氏春秋—卷十一仲冬紀第十一—至忠》中如此記載:「齊王疾痏,使人之宋迎文摯,文摯至,視王之疾,謂太子曰:『王之疾必可已也。雖然,王之疾已,則必殺摯也。』太子曰:『何故?』文摯對曰:『非怒王則疾不可治,怒王則摯必死。』太子頓首強請曰:『苟已王之疾,臣與臣之母以死爭之於王。王必幸臣與臣之母,願先生之勿患也。』文摯曰:『諾。請以死為王。』與太子期,而將往不當者三,齊王固已怒矣。文摯至,不解屨登床,履王衣,問王之疾,王怒而不與言。文摯因出辭以重怒王,王叱而起,疾乃遂已。王大怒不說,將生烹文摯……文摯非不知活王之疾而身獲死也,為太子行難,以成其義也。」
文摯診斷齊閔王的瘡病,認為只有心理療法──激怒法才能治好,但激怒了大王必死,卻因太子的懇求,捨生取義,這不但說明了文摯的高超醫術,也闡明了文摯的醫德符合儒家忠君思想,以身殉其所奉行的道,何其偉大的情操。
郭玉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方術列傳.郭玉傳》中有一段記載:「郭玉者,廣漢雒人也。初,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漁釣于涪水,因號涪翁。乞食人閑,見有疾者,時下針石,輒應時而效,乃著針經、診脈法傳於世。弟子程高尋求積年,翁乃授之。高亦隱跡不仕。玉少師事高,學方診六微之技、陰陽隱側之術。和帝時,為太醫丞,多有效應。帝奇之,仍試令嬖臣美手腕者與女子雜處帷中,使玉各診一手,問所疾苦。玉曰:『左陽右陰,脈有男女,狀若異人。臣疑其故。』帝歎息稱善。」
涪翁是郭玉的隔代老師,郭玉本人師事程高,精於針灸與診脈。有一次皇帝想試驗郭玉的診脈技術,用一手腕肌膚似女人的男子,與女子雜處帷帳中,令郭玉各診一手,問郭玉此人患何病,郭玉立刻發現有男人女人的脈象,令皇帝嘖嘖稱奇。
《後漢書》還記載道:「玉仁愛不矜,雖貧賤廝養,必盡其心力。而醫療貴人,時或不愈。帝乃令貴人羸服變處,一針即差。召玉詰問其狀,對曰:『醫之為言意也。腠理至微,隨氣用巧;針石之間,毫芒即乖。神存於心手之際,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皇帝問郭玉針灸為何如此神妙,郭玉回答:「所謂醫是要盡心盡意思考的。人的身體構造最為微妙,要隨著氣血運行的規律施用巧妙的針術。用針之時,稍微有點毫毛芒尖般的失誤就會釀成差錯。用針的神妙,全在於醫生的心手之間是否能夠協調相應。此中道理只可意會而不能言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