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兩會三難題:經濟、經濟還是經濟
中國經濟增長繼續探底,股市半年多來遭遇三次股災,人民幣匯率也出現大幅波動。今年中共兩會的核心議題,恐怕除了經濟,還是經濟。
目前,諸多經濟難題困擾中共,這些難題與國際市場共振,更引起全球憂慮。
文 _ 賀詩成
人民幣似乎是經濟問題糾結的中心,中共面對國際市場,急欲擴大影響力,但是,這是一把雙刃劍。
這麼說的根據是什麼?
日本經濟新聞編輯委員吉田忠則2015年11月12日發表的一篇文章講得很清楚,金融制度改革的進展正在使中共面臨一個未知的世界。
資本移動的自由化不斷推進,最終將會使資金的跨境自由流動難以通過數量進行控制,人民幣匯率的自由化可能需要提上議事日程。而從數量調控轉向利率調控的貨幣政策調整,是不可逆轉的進程。
他認為,這是中國開放經濟、走向國際化的必然結果:中共的強權將在席捲全世界的資金激流中不堪一擊,加速市場化的一系列改革或將通過政府職能的調整,終有一天推動中國政治體制的改革。
加速市場化的一系列改革,終有一天推動中國政治體制的改革。圖為2015年11月27日北京重度陰霾中的共產黨宣傳標語。(AFP)
這句話潛藏的意思應該可以這樣理解,資本市場自由之路一旦開始,就是無法回頭的事。而這樣發展下去,必會拿掉中共的命。
中共一腳已踏進走向墳墓之路,為掩蓋心虛,其在國際社會面前,還是表現得比較強硬。
資金的外流,正在削減中共的經濟實力,其外匯儲備的不斷縮減,是一個不妙的徵兆。不過,人行行長周小川一再強調中國外匯儲備充裕,人民幣沒有持續貶值基礎,同時中國不需要加強資本管制。
說是這麼說,在技術上,中共可以說舉步維艱,束手束腳。
2月24日,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研究員喬治.馬格努斯在英國《金融時報》刊載文章認為,中共已經遭遇「三元悖論」的問題。無論是通過貶值人民幣還是加強資本管制來解決這個問題,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元悖論」最初由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Mundell)在上世紀60年代末提出,這個悖論與追求互不相容的目標有關。簡單來說,獨立貨幣政策、固定匯率和資本自由流動這三個目標無法同時實現,只能在三個目標中選擇兩個。中國有固定但可調整的匯率,想要保持貨幣政策獨立,還承諾放開資本帳戶,這三樣裡面肯定得捨棄一樣。
馬格努斯寫道,中共很快就將被迫在人民幣和資本管理制度中二選一。如果中國堅持放開資本帳戶,它將不得不允許人民幣急劇貶值或者自由浮動。小幅貶值對抵消中國薪資漲幅將起不到多少作用,同時還會助長外界對人民幣進一步貶值的預期。而大幅貶值(比如貶值40%或更多)在政治上將是危險的,並且與經濟再平衡相衝突。
如果中共選擇保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它將很可能不得不對外幣業務進行更嚴格的管制。
儘管周小川公開的表態與此相反,中共實際上已經加強了資本管制,並努力逆轉資本帳戶開放進程。對中共而言,這種做法是在政治上更可接受的事情。近期,中共加強資本管制的傾向非常明顯。外匯業務管制已經收緊。銀行在外匯交易方面面臨新的限制,資金出境業務也受到更仔細的檢審。
其實中共明白,如果不能穩定人民幣預期,資本將發生恐慌性外逃。
面臨困境中共控制市場能力受懷疑
除了貨幣政策,中共對其經濟增長和資本市場的控制能力,是另一大被關注熱點。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中國)股市的暴漲暴跌以及其他資本市場日益增長的波動性都令國際社會疑惑,中共是否已經喪失了對經濟下滑的控制,或需要採取更為激烈的措施,比如通過大幅貶值本幣來拉升經濟增長。他們亦擔心中國是否會反悔原先對「逐步開放資本市場」的承諾。
《金融時報》2月18日報導,中國眼下政策挑戰清單很長,包括經濟增長放緩、債務不斷上升、產能嚴重過剩、企業利潤受到擠壓、股市混亂、資本外流顯著,以及北京方面保持穩定匯率的意願。去年股市大跌時的強力干預手段和去年8月人民幣貶值引發的市場動盪,都讓外國觀察員感到震驚。
法國安盛保險(Axa)首席經濟學家Eric Chaney擔心,中共內部金融及經濟政策思維突然改變,可能會成為干擾全球市場的衝擊事件之一。
研究中國金融市場的專家侯偉(Fraser Howie)表示,中共對市場變化表現的不自在和明顯的擔心,對有關中國經濟的任何微詞、任何負面言論都那麼敏感,可能說明中共並沒有控制住局面。
美財長:人民幣必須自由升貶
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已經在2月26日到27日在上海召開。在參加會議前,美國財長雅克.盧(Jack Lew)2月24日接受了彭博新聞社的電視採訪。
對於人民幣匯率問題,盧向彭博表示,人民幣估值過高還是過低並不總能得到一個簡單的答案,中國必須允許人民幣在市場中自由升貶。
美國財政部長雅克.盧(左)認為,中國必須允許人民幣在市場中自由升貶。圖為雅克.盧2月29日在中南海與李克強會談。(AFP)
他說:「當人民幣有升值壓力時,人民幣就必須升值。當人民幣存在貶值壓力時,我們不能因為它貶值而抱怨。」
他認為中共的貨幣政策缺乏溝通,這讓投資者很難理解中共政策制定者的目的是什麼。
這實際上是將了中共一軍。人民幣的自由升貶,不是一個小問題,這關乎中共的生死。
房地產出現兩個危險信號
以人民幣為核心,中國經濟引發諸多併發症,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房地產。與以前的危機不同,這次危機伴隨兩個信號。
以人民幣為核心,中國經濟引發諸多併發症,在此波房地產危機中,貨幣超發與資產泡沫這兩大危機信號已經出現。(AFP)
2月29日,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撰文表示,經濟史名言稱:「房地產是周期之母」,「十次危機九次地產」。
近期深圳、上海等一線城市房價暴漲,三四線城市去庫存艱難。在此過程中,貨幣過度寬鬆與資產價格泡沫這兩大危機信號已經出現。
首先是信貸擴張也可以稱作貨幣超發。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2.51萬億元,社融3.42萬億元,M2 14%,大超預期。
其次是資產泡沫。貨幣超發導致人民幣購買力平價下降,對內表現為資產價格泡沫和滯漲風險,對外表現為匯率貶值壓力。
文章表示,廣義貨幣供應和名義GDP增速的裂口不斷張大,再次表明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只能通過改革來解決,否則經濟可能會被逼到懸崖邊上。
從炒股到炒房地產
財經評論員、專欄作者郭施亮2月29日的文章從另一個側面談及房地產危機。
郭施亮表示,一年之前,中國出現了全民炒股熱潮,期間出現許多令人震驚的瘋狂舉動,「棄房炒股」是其中最典型的現象。不少投資者把自己的房產拿去抵押貸款炒股,更有人在「棄房炒股」的基礎上,再度進行配資炒股,將資金槓桿率增至5倍以上。
他說,而今,中國股市已自最高點下跌近50%,市場總市值較前期縮水近半,中國股市進入熊市,市場投資信心接近冰點。在此之時,國內一線房地產市場的價格卻再度活躍,逐漸吸引部分激進投資者的持續關注。
根據機構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分,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一線城市房價漲幅繼續加快,1月分深圳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漲幅達到了52.7%;上海同比漲幅達到21.4%,北京同比漲幅為11.3%。
從北上廣深的房價漲幅來看,深圳已經出現連續14個月的領漲走勢,其新房成交均價更創歷史新高,投機色彩愈顯濃厚。
從北上廣深的房價漲幅來看,深圳已經出現連續14個月的領漲走勢,其新房成交均價更創歷史新高,投機色彩愈顯濃厚。(Getty Images)
潛藏風險越來越大
文章認為,以北上廣深為首的一線房價大幅飆升,既有政策及信貸放鬆的影響,如前期的「降首付」「降契稅」等扶持政策以及1月信貸發力等因素的刺激,又有地方因素以及開發商抬高定價等因素的影響。
在社會真實通脹率水平持續保持高居不下的大背景下,股市低迷,實體經濟蕭條,資金在幾乎無處可投的情況下,只好回流至一線房地產市場之中。
文章分析,接近「癲狂」的一線房價,與場外配資逐漸在房地產市場的活躍有關,在高槓桿炒房熱潮的背後,潛藏的風險正在迅速加大。
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曾於2014年5月19日在《華爾街日報》刊文表示,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就是房地產。她當時擔心,2012至2013年房地產活動強勁反彈,三年後會再度放緩,屆時中國房地產可能出現拐點。
中國股市暴跌
2月29日(周一),中國股市全線重挫。在證監會換帥、中共兩會即將出臺系列穩增長措施之際,股市的暴跌顯示中國經濟病情嚴重。有分析認為,中國股市不僅跌破有人提出的「嬰兒底」,現在連「尿片」也跌穿了,中國股市要重拾信心,已經不是中共的政策可以辦到的了。
中國股市在市場信心難以恢復之下,2月29日,滬深兩市低開低走,滬指快速失守2700點整數關口,盤中大跌百餘點,最低觸及2638.96點,逼近股災以來的前期低點2638.30點,日內跌幅一度超過4%。
深市重創,深成指盤中跌逾5%,創業板指盤中大跌7%,電腦、電子等板塊領跌,個股湧現跌停。兩市約600支個股跌停。
截至收盤,滬指報2687.98點,下跌79.23點,跌幅2.86%;深成指報9097.36點,下跌476.35點,跌幅4.98%;中小板指報5998.28點,下跌305.94點,跌幅4.85%;創業板指報1880.15點,下跌134.77點,跌幅6.69%。
滬市成交1946.40億元,深市成交2971.30億元,兩市合計成交4617.70億元,較上一交易日的4863.98億元略有縮量。
劉士余與「牛市雨」
中國股民對於撤換肖鋼早有期待,並對接替肖鋼擔任證監會主席的劉士余似乎有一定期待。
英國《金融時報》2月22日報導,劉士余獲得任命不到48小時,就已經感受到投資者對A股市場反彈的期許,人們在網上給他取了一個同他的名字諧音的外號:「牛市雨」。
劉士余獲得證監會主席任命不久就獲一個外號:「牛市雨」,中國股民似乎對他有所期待。然而許多網民認為A股頑疾並非撤換證監會主席就可消除。(大紀元資料室)
然而,也有許多中國網民認為證監會的人事變動似乎無關宏旨。有網民在微博上將此舉和其他平庸機構的變革相提並論:換證監會主席,換國家足球隊教練,換中國新年聯歡晚會導演,換誰都沒用。如果你有一個腦瘤,把頭切掉會有用嗎?
曾經供職於多家金融機構和上市公司的資深金融業者馬佳穎1月21日在《金融時報》撰文表示,A股頑疾並非撤換一個肖鋼就可以消除的。
文章寫道,2016年中國在外匯市場的搏殺和由此引發的股市暴跌是向死而生的事件,疊加外部原油市場暴跌,全球資本風險偏好下降,其影響不亞於2008年。
這樣的市場下跌格局,絕不是換個領導就能改變的。習慣了被政府保護的A股投資者,經歷了國家隊萬億資金入市逆轉千股跌停卻套牢其中後,心理非常清楚,在新年新股災中,政府不會再有什麼驚人之舉,此時哭著喊著要換人,不過是為了尋求一下安慰而已。
兩會效應失效?
網易財經2月27日報導,3月初的中共兩會引人注目。按照過往中國股市的走勢,3月上漲概率在62%。
報導稱,今年兩會,一攬子穩增長的政策將集中出臺。中共國務院批准的「11+6+3+1」計畫將進入實施階段,即中共發改委牽頭的11個投資工程包,6大消費工程,國家3大戰略——「一帶一路」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建設,「1」則是國際產能合作。
2016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0多萬億元,將主要通過投融資體制改革,通過特許經營、PPP模式來吸引社會投資,非常值得關注。
不過,從周一股市的表現看,這種「兩會效應」似乎開始失效了。
嬰兒底加「尿片」已經跌穿
新浪財經報導,2月25日,滬指暴跌6%,創業板跌超7%,近千股跌停。而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認為,這只是多天上漲後的回調、倒春寒以及創業板退市引發,投資者沒有必要恐慌,嬰兒底還在,只是又墊了一層「尿片」。
嬰兒底,即滬指2850點。然而2016開年以來,A股市場深度回調,「嬰兒底」出現多次跌穿的危局。
有評論認為,從近期中國股市的表現看,「尿片」都跌穿了,嬰兒底之論似乎不再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