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對SDR人民幣入籃的反應
人民幣被接受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之後,媒體報導的熱度逐漸消退。
人們發現,SDR實際上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值錢,人民幣更不會在納入SDR之後自動變成世界通行的「硬通貨」。
對於一些分析人士來說,人民幣加入SDR,包含某種政治博弈,人民幣需要IMF的認可,贏得名義上的好處;而面臨各種壓力的IMF也需要一個具有經濟實力大國的加入以促進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
習當局正在金融界打虎,外界期待SDR能倒逼改革,在亂中破局。
文 _ 賀詩成
北京時間12月1日凌晨1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行董事會經投票表決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SDR即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的縮寫。自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幣將被認定為可自由使用貨幣。人民幣在SDR籃子的權重將為10.92%,美元為41.73%,歐元30.93%,日元為8.33%,英鎊8.09%。
《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一場事先張揚的「愛情」
對於《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徐瑾而言,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不過是一場事先張揚的「愛情」而已。
《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徐瑾說,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只是一場事先張揚的「愛情」而已。(AFP)
這是因為人民幣和IMF互相需要。人民幣需要SDR這張招牌,中國加入SDR,短期看並沒有實質性的好處,只有名義的好處,這個名義就是IMF認可人民幣是可自由兌換貨幣。有了IMF的認可,人民幣就有了被當做國際儲備貨幣的理由,就不再是徘徊在國際貨幣俱樂部之外的幽靈。也就是說,加入SDR或許沒什麼,但是沒加入SDR,就什麼也不是。
從另一方面來看,IMF也是需要人民幣的。IMF本身面臨重新改革的壓力,今年以來也面臨亞投行等區域金融機構的潛在衝擊,一直爭執不休的IMF份額改革也備受矚目。
IMF是二戰戰後金融體系的產物,對應著恢復國際兌換秩序穩定國際經濟等目標,其目標定位以及政策取向數十年間隨著時代而變化,如果不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及隨後系列的衝擊,IMF很可能有收縮甚至邊緣化的擔憂。
如今,IMF和中國都在後金融危機時代努力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當前全球金融體系也面臨分化與重建。
以中國的經濟實力以及貿易份額,加入SDR本來應該是題中之意。回想一下歷史,IMF成立之初,中國已經是創始成員國,在5位常任執行董事中占據一席之地,當年份額就是6.32%,排在美國和英國等國之後。
匯豐銀行:改革一旦放緩
市場將對人民幣失去興趣
《金融時報》報導認為,為成為SDR貨幣籃子成員,獲得儲備貨幣身分,中國近年來不得不說服全球金融市場,以相信中國的改革是嚴肅和長期性的。
匯豐新興市場外匯研究部門主管梅克爾(Paul Mackel)表示,這一說服任務還遠未完成,一旦中國改革進程放緩,人們對人民幣就會失去興趣。
匯豐新興市場外匯研究部門主管梅克爾(Paul Mackel)表示,一旦中國改革進程放緩,人們對人民幣就會失去興趣。(AFP)
改革措施還將繼續出臺。中國上月啟動了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以加快和理順耗時耗力的人民幣支付清算過程。
梅克爾表示,人民幣加入SDR基本上只具有象徵意義。這是對中國當局採取大量改革舉措的認可,也可能是鼓勵中國繼續走改革道路的質量保證。
人民幣成功加入SDR是否預示著人民幣將再次開始貶值?
許多分析師認為,人民幣明年將走軟。梅克爾說,加入SDR也無法阻止人民幣走軟的趨勢,這會有一段暫時平靜的時間,但匯率的根本走勢將是人民幣相對於美元走軟。
如果中國要讓世界更多地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中國或許不僅需要市場習慣人民幣走軟,還需要市場習慣人民幣更加頻繁的波動。
IMF決策者:
中國有必要進一步推進經濟改革
雖然IMF決定接納人民幣入籃,但對隨後的表現似乎還是不大放心。
12月1日,IMF決策人士督促中國做進一步的經濟改革,否則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後將在操作方面遇到一定挑戰。
中國方面也承認存在一些操作層面的挑戰,不過,中國認為,隨著包括基金組織成員國以及SDR使用者能夠毫無障礙地進入在岸和離岸市場,挑戰會有所緩和。
IMF執董會強調,中國的改革不能就此止步,須要繼續和深化近期的改革,並解決一切可能在執行中出現的問題,這非常重要。
此外,人民幣境內和境外的匯率之間有差距,這對IMF來說依然是個隱患,因此,IMF警告說,未來這種差異可能給IMF成員構成挑戰,一旦人民幣入籃的決定生效,他們可能收到部分以人民幣發放的貸款。因此,中國必須確保,其他成員國可以將人民幣自由兌換為其他貨幣。
IMF人士在為執委會準備的報告中表示,「正在實施的促進在岸與離岸市場的進一步整合的改革舉措,應可逐漸降低二者間價差突然擴大的風險,不過最近的情形突出表明,仍存在改革遇挫的可能。」
最終決定關鍵在於外界對人民幣「可自由使用程度」的認可,也就是被廣泛用於國際支付並可在外匯市場自由交易。
《紐約時報》:
中國市場化面臨重大實驗
對於康奈爾大學戴森學院教授、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美元陷阱》的作者普拉薩德(Eswar Prasad)來說,儘管IMF將人民幣提升到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實際上,中國要實現市場化經濟,依然有漫長的路要走。
普拉薩德認為,即使過去10年所進行的經濟自由化獲得各項進展,能否化解自由市場和政府維持「穩定有序」這兩股力量間的矛盾之處,是今日中國面臨的一場重大實驗。
普拉薩德說,中共政策制定者面對的根本問題在於是否願意履行自己對金融領域改革的承諾,採取更廣泛的舉措為市場鬆綁,並通過有力的制度基礎支撐改革。
《經濟觀察報》:
別操心SDR!看好你的錢袋子
大陸媒體人歐陽曉紅寫道,不知為什麼,特別提款權(SDR)一個原本的專業金融術語幾乎在朋友圈裡被說成了「街語」。即便是在PM2.5指數爆表、無法呼吸的北京寒冬,人們都很興奮。這可能是因為現在的經濟很「憋屈」,投資很徬徨;也可能是中國人都需要找到一個某種情緒的宣洩出口。
大陸媒體人歐陽曉紅說,人民幣加入SDR實際上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值錢」,也不意味著人民幣從此變成「硬通貨」。(AFP)
然而,人民幣加入SDR實際上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值錢」,也不意味著人民幣從此變成「硬通貨」。實際上,從2008年危機時期國際流動性短缺的救助機制來看,各國和美聯儲繞開IMF,直接由美聯儲通過與各國央行的貨幣互換提供美元國際流動性(包括歐英日等發達央行及南韓、巴西等新興央行),這一舉動系統性地改變了危機或短缺時期國際貨幣體系裡最緊要的國際流動性供給機制,弱化了IMF的作用。尤其在2013年10月底,美聯儲與歐英日瑞加央行簽訂無限額無期限的貨幣互換網絡協議之後,IMF及SDR的價值就被更加機制性地弱化了。
也就是說,國際貨幣體系已經不是那個國際貨幣體系了。人民幣加入SDR,也只不過是促進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而非國際儲備資產的證明。
人民幣不可能在一夜之間變成被全球市場廣泛接受的硬通貨。一國貨幣的國際化進程仍然取決於該國的經濟實力、對外經濟交流和開放,以及大陸金融市場機制的完善程度,受制於法制的健全程度等。
某種貨幣是否為儲備貨幣,與其有沒有進入SDR籃子並無絕對聯繫。例如瑞士法郎,它是儲備貨幣,但不是SDR籃子貨幣。日元是SDR籃子貨幣,但日本經濟長期不振,近30年來日元在國際儲備中的占比呈下降趨勢。
所以,SDR其實沒有想像的那麼重要。或許,這個時候,看好自己的錢袋子比關心SDR更重要。
各國網友辣評人民幣納入SDR
俄羅斯:盧布完全沒有機會了!為什麼你們這麼關心美元?況且我們還是鄰居呢,怎麼不順便把盧布帶上啊?
美國:IMF是個全球主義者組織。像聯合國一樣,應該被解散。
英國:可能印刷的成本更廉價了。這是荒唐美元滅亡的另一個里程碑。
印度: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一個發展中國家的貨幣被納入SDR籃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