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保華
原「南方都市報」副主編兼總經理喻華峰在服刑近四年後,於二月八日提早獲釋。在這之前,香港媒體人、新加坡「海峽時報」特派員程翔也獲得假釋回到香港。兩者相比較,顯然喻華峰被釋放的意義更大一些。除了喻華峰是「真釋」而不像程翔是「假釋」外,還因為程翔的假釋涉及「一國兩制」與境外統戰,與中國本身的媒體生態變化關系相對較小。
喻華峰的釋放,是「南都」案三個「案犯」最後一個獲得釋放。最早獲釋是總編輯程益中,後來是創辦人之一、社務委員李民英。這個冤案非常明確,當局的動機也非常明顯,導火線就是因為該報報導孫志剛被廣州警察打死,以及二零零三年的的
SARS「薩斯」疫情首先在廣東發生,破壞了本地媒體只應揭發外地陰暗面的潛規則;但是在中共黨內就有不同看法,因此才有程益中與李民英提前獲釋,留下喻華峰這條尾巴,大概像糾正「反右」運動一樣,要說明「大方向」是正確的,只是擴大化而已。如今釋放喻華峰而不是「假釋」,就等於否定了整個案情。
這個時候出現這個情況,不禁使人想到廣東新來的省委書記汪洋一上任就大罵廣東,聲稱要「解放思想」,莫非解放思想就是解放喻華峰?當然還不能這樣狹隘,人們繼續關注的是還要解放甚麼?而汪洋膽敢釋放喻華峰,是自己的主意,還是拿了胡錦濤的令箭?這都是觀察中共黨內權力鬥爭所必須瞭解的。
當然,在觀察這個問題時,也不能離開「大氣候」。如果只是國內為媒體鬆綁的訊息,當然值得歡迎,如果單純是黨內鬥爭,我們就只能「利用矛盾」,爭取異議媒體生存的空間。之所以談到黨內權力鬥爭,不是沒有理由,因為在汪洋向廣東原領導人張德江開炮的同時,胡錦濤愛將、具團中央背景的新任深圳市委書記劉玉浦在上任時全市官員大會上提到「以胡錦濤同志、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兩屆中央領導集體」。在這裏,「江核心」是舊事重提的陪襯,「胡核心」才是實質性的「拔高」胡錦濤,然而再沒有其他官員響應,可知胡錦濤的處境並不像過年賀詞那樣的「萬事如意」。
另一個「大氣候」就是奧運,有誰能否定不是因為奧運而做出「寬鬆」的姿態?程翔的假釋也應該與此有關。但是不論真假,對當事人來說,總是好事,只是希望能夠弄假成真,對媒體真正鬆綁,才是中國真正走上民主的起步點。
我對中國的新聞自由寄以厚望,因為追求新聞自由應該是媒體人的天性,而甘願充當專制政黨的工具,是沒有尊嚴的奴才表現。為了追求新聞自由,中國媒體人也是前仆後繼,廣東尤其是先鋒;從「家庭」、「南風窗」等雜誌問世,到「羊城晚報」的改革,開始了中國新聞界爭取自由的星火,而以「南方週末」為其佼佼者。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媒體人也奮鬥了三十年
,其中自然有不少曲折。因此與「南都」案有不同也有某些相似的「廣州日報」黎元江與何向芹的受賄案是否重新審查也令人關注。
廣東的新聞開放後來也影響北京和其他地區。「南都」北伐辦「新京報」,以及「中國青年報」的「冰點」事件等等,都反映了改革與反改革的角力。去年一月「財經」雜誌揭發「魯能」私有化的黑幕,最近「私有化」終於被判無效,然而那些吃不著羊肉的權貴又如何呢?媒體應該繼續追究。
而除了外國也關注的媒體冤案,那些缺乏外國關注的,目前連「假釋」
也沒有,遑論真正釋放。就連外國關注的,就如師濤的案子,鬧到美國國會,雅虎為此搞到聲名狼籍,但就是不放師濤,這說明中共當局還是有它內部掌握的標準,離新聞自由還有十萬八千里。中國媒體人爭取自由的權利,還需要走很多艱難的道路,甚至做出流血犧牲。這點不妨回顧程益中四年前在「南都」被調查時的春節動員大會的講話:「一場史無前例的浩劫,把我們和南方都市報推向地獄深淵。面對這場災難我們如何自處?南方都市報向何處去?在焦灼和煎熬之中,我們除了要經受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的苦難;更要痛定思痛,梳理凌亂的羽毛,舔乾傷口的血跡,透過迷朦的淚眼,穿越烏雲飛渡的現實,洞察陽光燦爛的未來。」
自由的陽光必然會照射到苦難封閉的中國媒體。
轉自「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