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大陸人口或將驟減 中共難避嚴酷現實


中國跌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榜單的嚴酷現實,已擺到中南海面前。圖為上海老城區打麻將的老年人。(Chandan Khanna/AFP)

現今,無論中共當局如何企圖挽救人口驟減的頹勢,都已經無法遏止至暗時刻到來。 中國跌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榜單的嚴酷現實,已擺到中南海面前,何時到來只是早晚而已。

文:韋拓

近年,聯合國等重要研究機構紛紛發出警告,稱未來若干年,中國人口將會大幅下跌;大陸也不斷有學者教授發表調查報告和論文,跟進國際權威機構的研究成果。他們以資料說話,嚴謹論證了中國人口大幅下滑的前景,指出經濟結構積弊、民生條件艱困、反人性的人口政策等諸方面綜合原因,才是人口暴跌現象產生的基礎。

人口或將減半?現實嚴酷難回避

就像房企「花樣年」債務違約,面臨險境,恐遭習當局整肅,公司持有人、曾慶紅侄女曾寶寶被迫秀出電影《至暗時刻》海報表達複雜心境一樣,中共第七次人口普查(七普)延遲了一個月,直至5月11日才公布,但編造痕跡明顯,廣遭業界專家詬病。一個是GDP龍頭產業斷崖式塌方,一個是人口千年驕傲不再,兩個至暗時刻來臨,讓世界看到,這似乎是中共邁不過去的兩個大坎。

9月30日,《南華早報》報出中國西安交通大學一份新的研究報告,警告中國人口將在未來45年內減少多達一半。指之前有關中國人口的研究,或許低估人口減少的速度。

這種預測是據中共官方統計的出生率做出的。報告說:2020年平均每名婦女生育子女數為1.3人,遠低於維持人口穩定所需的2人,因此質疑2019年聯合國預測2065年中國人口仍將有約13億說法不靠譜;說中國生育率現狀將導致人口比先前所預測的有更大幅度降低。

報告引述華盛頓大學去年發表另一份報告估計,中國人口會在2100年萎縮一半。

西安交通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姜全保的這份研究警告,中國人口衰減速度被嚴重低估。稱聯合國2065年仍將有13億人的預測,是建立在中國出生率維持在平均每名婦女生育1.7人基礎上的,然而,2020年中國新生兒僅為1200萬人,比聯合國預估還低25%,平均每名婦女生育子女數只有1.3人。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陳功近日發表在中共國家統計局網站的一篇文章中預測,中國人口會從2025年開始減少。

眾所周知,中共最新人口統計資訊並未全部公開,但這些有限資訊即已透出中國人口變化和未來趨勢。研究人員指出,疫情或許影響去年的出生率,但出生率反彈的機率低。可能的情況則是,由於生育年齡婦女人口降低,整體人口迅速減少。姜全保警告,「若生育率降低到1,我國人口就會在29年內減少一半。」

人口銳減 多重因素導致


據新研究報告的人口統計資料,目前孩童僅占中國人口的17%,60歲以上人口所占比率已升高到18%。這是中國首次出現老年人口多於年輕人口。圖為2021年10月10日,在北京公園裡休憩的孩童。(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除了育齡婦女人口數降低導致人口速降,還有不少其他原因。據新研究報告的人口統計資料,目前孩童僅占中國人口的17% ,60歲以上人口所占比率已升高到18% 。這是中國首次出現老年人口多於年輕人口。

雖然中共當局今年出臺開放生三胎政策,但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人均收入降低、物價高企,生活負擔沉重,孩子受教育權益和人身安全無保障……諸多因素都是導致人口迅速降低的因素。姜全保的研究特別指出,高房價等經濟因素,是驅使出生率降低的一大主因。

8月發表的另一份研究認為,每平方米房價增加1000人民幣,生一名小孩的可能性就減少2% 、生兩個的可能性降低5% ,而且,儘管當局推出一系列控制房價、降低教育費用、提高幼稚園數量等措施,並不足以抑制這種負面效應。

10年巨變 大量城市人口萎縮

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勞動年齡人口大量外流後,帶來了「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的問題。(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中國財經網「財經11人」專欄記者對中國人口大量流向城市,特別是流向珠三角、長三角的經濟發達地區做出分析統計,以詳細資料證實了人口銳減、流動和人均GDP的不平衡關係。

文章指出,當前,人均GDP是衡量區域發展水準的重要指標之一。不過人均GDP是以常住人口作為基數來計算的。由於流出地流出的人口主要是勞動年齡人口(基本也是生育年齡人群),因此流出地的少兒占比和老年人口占比較高,而勞動年齡人口占比較低。

文章舉例:四川安嶽縣15至59歲人口僅占51.54% ,樂至縣15至59歲人口僅占52.49% 。這些地方大量人口流入到成都以及沿海發達地區,剩下的主要是老人和少兒,即非勞動年齡人口。當前,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勞動年齡人口大量外流後,帶來了「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的問題,尤其是「留守老人」問題,隨著中國老齡化洪峰到來,這個問題將更加突出。

文章還分別列出了人口增加的32個經濟發達城市和人口銳減的149個城市。這是記者根據中國「七普」資料,對337個地級及其以上城市(包括直轄市、計畫單列市、省會城市、普通地級市、州、盟,下稱「市」),所做的十年來人口變化調查。

149市人口出現減少,主要集中在東北、中部和西部的四川、雲南、甘肅等地;人口增量超過100萬人的,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和中西部的強省會城市。

《財經》文章稱,十年來數據顯示,149個人口下降的城市中,有71個城市人口下降數量超過了20萬人,有15個城市下降數量超過了50萬人,分別是綏化、齊齊哈爾、吉林市、南充、松原、哈爾濱、渭南、巴中、內江、鹽城、南陽、孝感、通化、牡丹江和邵陽。其中黑龍江的綏化和齊齊哈爾位居前兩名,減量都超過了100萬人。

2020年綏化市七普主要數據公報顯示,與2010年六普的541萬8153人相比,人口減少166萬1986人,下降達30.67%,年平均增長率為-3.60%。十年降幅超過三成,該降幅也位居所有城市第二位(大興安嶺地區降幅第一位)。

齊齊哈爾全市人口為406萬7489人,與2010年六普的536萬7003人相比,減少129萬9514人,下降24.21%,年平均增長率為-2.73%。

綏化和齊齊哈爾所在的黑龍江省,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3185萬,較十年前六普時減少646萬,減幅達16%,全國最低。包括省會哈爾濱在內,全省13個地級市人口全部下跌。

東北另外一個省份吉林省的吉林市,十年來常住人口減少了79.1萬人,同樣來自吉林的松原也減少了62.81萬人。

從區域分布來看,15個減少數量超50萬人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東北、四川和中部地區。從下降面來看,東北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總共只有三個城市人口增長,分別是瀋陽、大連和長春這三個副省級城市,其他地級市人口全部下降。

文章指出,東北人口下降的主要因素,除了2013年以來,受能源價格下行影響,產業結構單一,基礎工業發展停滯甚至衰退,很多年輕人口外流到了東南沿海等地之外,東北人口出生率長期比較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總人口比率。尤其是計畫生育執行幾十年,東北很多就業人員是在國企、行政事業單位工作,無法對抗嚴格的計生政策,也是低出生率的一個原因。

人口下降面比較大的還有四川和兩湖、安徽。特別是兩湖地區的邵陽、衡陽、益陽、荊州、常德減少數量都比較大。

文章分析,中部省分人口下降背景是,該地區距離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經濟圈近,與沿海發達地區之間經貿交流密切,加之近十年來高鐵網路建設和私人汽車的普及,大幅縮短了時空距離,導致人口外流嚴重。

2009年武廣高鐵開通後,武大、華中科大等名校的大量人才流向珠三角,使後者新興產業、高新產業集聚的人才更多,收入更高,更容易在發達城市安家置業,老人、孩子跟在身邊,這樣一來,這些沿海發達地區集聚的人口更多,慢慢「掏空」了家鄉城市的人口。

但正像姜全保列舉中科院9月發表的一份研究指出的那樣,長江三角洲迅速飆漲的房價,已經導致這塊中國開發程度最高的區域,反而成了全國出生率最低的區之一。

雖然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的現實人口增加了,但出生率卻在降低。隨著經濟形勢的大幅變差,收入暴跌,物價飛漲,原本有生育願望的年輕人也可能選擇「躺平」。

如此一來,中國人口危機形成了惡性循環,北京當局已無法回避這一潛在而強大的危機。不過,沒有合法的民選政府,沒有符合民意的國策設計,沒有專家團隊的研判,沒有自由透明的輿論監督,沒有大眾的憲法權利,只有拍腦門、定於一尊、官員怠政、老闆跑路、韭菜躺平,不走向這個結果也沒有任何道理可言。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