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秋意正濃 共賞三幅秋天名畫


清朝趙之謙〈枝頭秋色圖〉軸,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清趙之謙〈枝頭秋色圖〉、五代佚名〈秋林群鹿圖〉、元倪瓚〈秋亭嘉樹圖〉, 三種不同的畫風、畫作,妝點了秋天的蕭淡、瑰麗、錦繡, 也為代代觀畫者打開另一扇窗,讓中國傳統繪畫更顯多元豐富。

文 _ 鄭行之

時序一旦入秋,草木開始變色,天地開始變妝,而濃濃的感秋意識也紛紛從詩人墨客的靈魂深處甦醒。在一片秋聲中,或「詠秋」或者是「悲秋」,不自覺地都做起角色扮演來了。

自古以來,「悲秋」似乎成了中國文人士大夫吟詩賦詞的主調之一,在詩詞這種文學形式中,絕妙精品隨時可見。而在畫作中比較多見的則是「詠秋」。

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

不管「悲秋」還是「詠秋」,都是文人士大夫試圖從不同角度去覓秋的一種方式。唐代詩人兼畫家的王維寫道:「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帶出的畫面是那麼樣的清澄空靈!而杜牧則說:「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晚秋霜紅的楓林比二月花更豔麗,這樣的美景就在眼前,誰能不停車坐看?!

中國的書畫界向來講「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書、畫」這三絕在中國藝術領域中,一直是呈現著相攜相濡的三合一狀態,因此,在形式上、意境上,中國的傳統繪畫也富涵了各種秋情秋意,詠秋的畫作比比皆是。以下三幅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繪畫作品,引人從不同角度走入畫家的世界,共品金色之秋!

趙之謙〈枝頭秋色圖〉 金石書畫翻飛秋意

趙之謙是清代著名書畫家,畫作極有特色。畫面上,枝頭秋意滿盈,那些翻飛著的葉片花朵,那獨創的、像白樺樹般淺色樹幹,在在都顯示畫家是極具創意的。

趙之謙講究以書入畫,畫中帶有魏碑篆字等筆意。由於他書法功力深厚,所以展現出來的秋意極富生命力,既富金石之氣而又頗有逸趣。

在構圖方面,趙之謙以有如攝影鏡頭般的截圖法來構圖,布局大開大閤,汲古出新。以樹幹作為畫面的主軸,再在其上下的葉片部分穿插以朱膘為主色之楓紅,正因這些筆法活潑、含有力道的紅葉,才使得整幅畫的秋情秋興顯得活絡無限;中段則以花青(藍色)作一體呈現,畫出菊花和牡丹等等。朱膘之楓紅和花青之灰藍所產生的對比,讓畫面顯得研麗清新,秋意濃重。

他把惲壽平的沒骨畫法與「揚州八怪」的寫意法作有機的結合,更以雙鉤手法來圈苔點和勾繪類似野蘭的植物。他還把「詩書畫印」四種形式自然地結合在一起,這些有如聚寶盆般的聚合手法,神奇地予人十分諧和的感覺。其特殊的審美觀和統合功力真是不可忽視。

潘天壽在〈中國繪畫史〉中寫道:「會稽撝叔趙之謙,以金石書畫之趣作花卉,宏肆古麗,開前海派之先河。」

當時上海的畫家們,像吳昌碩等都受到趙之謙的影響,逐漸形成新的流派──海派繪畫。而北派畫家如陳師曾等,也一樣受到影響。

〈秋林群鹿圖〉 錦繡般繁華燦爛


五代佚名〈秋林群鹿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秋天的麋鹿也有顆敏銳的心,能感知秋所帶來的美吧?「秋高氣爽」,天高了、藍了,層層厚實的白雲嬉遊其間。夏的燥熱褪去了許多,取而代之的是習習涼秋。鹿兒應該也能感知季節在更迭,牠們賴以生存的空間也因秋的到來而充塞著變身變色的元素。

這是一幅沒署畫家名號的瑰麗秋林圖──〈秋林群鹿圖〉,2012年核定為國寶,畫風古意盎然,被認為是十世紀後半,遼代繪畫之代表作,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在故宮這個典藏品中,畫裡的群鹿來到這一處,林木生長得幾乎密不通風,在這錦繡般的繁華中,美景忽焉在前,忽焉在後,同時還流動著濃重的祥和安適之氣息,鹿兒們摩肩接踵地躊躇徘徊,流連不去……

群鹿優遊在這個美麗的秋林中,楓樹、白樺樹……在秋風的煽染下,樹木暈的暈,醉的醉,層層叠叠、細密滿布的葉子因而有了朱砂紅、藤黃、赭石紅、白粉、花青等等類似國畫顏料的色澤變化,各本其態、各敷其色。色調研麗古豔,而且仿佛有一種光彩在其間浮動著,讓這本應屬秋涼荒疏的林木,反過來萌生出一種欣欣向榮、精緻華美之氣象。

畫樹畫葉,先勾勒外形,再敷染或填粉,筆法奇特,異於一般傳統方法。有論者認為這種畫法應該是西域地區特有的。這種畫風同時也帶有不透明畫與裝飾畫的意味。精練的不透明與裝飾之感,讓這幅畫顯得渾厚大氣、繁榮豐實。

畫家畫鹿卻相對的簡約,不重視骨骼肌理等實體變化。先勾輪廓,再用淡墨細膩分染。手法近於工筆法,也稍稍帶有圖案式的韻味,相當特殊。

畫的左側有一隻長角雄鹿,看牠警戒緊繃的姿態,似乎在值班。許多鹿兒也抬頭豎耳,作警戒聆聽狀,時時都流露出警覺的態勢。本畫把鹿的神情意態捕捉得十分生動精采。

倪瓚〈秋亭嘉樹圖〉 一水兩岸清秋逸澹


元朝倪瓚〈秋亭嘉樹圖〉。(公有領域)

倪瓚這幅畫,近景描繪了兩棵樹,他自己稱之為「嘉樹」,做為整幅畫的主體。「嘉」意味善與美好。這兩棵自岩縫中長出來的樹,枝幹細長、體態優雅,予人一種「臨風玉立」的感覺;平坦的岸坡上立著一座結構精美但空無一人的草亭;畫面中央是一帶模糊的洲渚;遠處則是另一座有稜有角的山。

這就是論畫者所謂的「一水兩岸三段式」構圖法,倪瓚獨創的。單看這種場景和意境,就足以讓人覺得秋意撲面,秋思滿懷了。

倪瓚擅畫山水、枯木等,構圖大多採平遠法,景物單純,多作疏林坡岸和淺水平洲,格調任真疏淡。

他的山石有一個特色,常以虛筆來構築山石等實體。他畫山石多用鬆散的披麻皴或折帶皴,通常是以乾筆來畫。畫線時或用中鋒清楚地一次性勾成,或以虛筆來回重複,而整體線條仍保有輕重主次之別,以此手法畫出的山體自會產生空淡疏蕭的感覺。這成為他的一個很大的特色。

畫折帶皴是用乾筆側鋒,以細線橫走,到位時,再轉而向下直刷,一刷即收,取其乾脆利落,也促成風格之蕭散秀逸。這種風格意境也是倪瓚特有的。

倪瓚認為繪畫應表現作者「胸中逸氣」。比如這幅畫中的遠山,有著有稜有角的外貌,奇特的造型其實是倪瓚高潔的本性,也就是那種超乎世俗之外的內在鏡射。因此,他的畫著意不多,畫境清虛空曠,畫中一無人影,直讓人覺得清秋逸澹。他以這種畫風造就了許多絕世精品。

倪瓚通過作品確立了他的創作理念和審美準則,給當時和後世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新紀元周刊 第603期

新紀元周刊 電子雜誌 一年訂閱 ( 點擊進入 )

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機場書店

香港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台灣松山機場、台灣桃園機場、台灣高雄機場、台灣台中機場等。

一般書店

香港田園書店、台灣誠品書店、台灣三民書店、台灣建弘書店等。

其他販售處

請逕洽各國服務處或地方書店。

特朗普的中國政策

一路走來,從國際局勢變化到面對北京政府的心路轉折,如何演變?且看分曉: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