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灣到巴黎 Sophie Hong打造世界品牌
從古籍中還原製作工藝,以天然染色和絲綢的獨到處理研發出「洪絲」、「洪藍」的臺灣服裝設計師洪麗芬,數十年來,從臺灣出發,一步一步在世界各地綻放光芒,但她始終追求的只有一點——讓時尚回歸到生活的質感。
文 _ 彭彥儒、周怡秀
「那天天氣有點陰,還下了幾滴雨……他們撐起傘,多了意外的道具。演員們從皇家宮殿大飯店(Grand Hotel du Palais Royal)對面依序走出,就像進到劇場裡頭這樣,……大提琴引領的音樂響起,一系列的服裝展現,讓人非常感動。」洪麗芬回憶起2012年尾在巴黎皇家宮殿前的那場盛大的時裝秀,仍然一臉的欣慰與成就感。
在知名導演茱麗葉.德尚(Juliette Deschamps)的執導下,一場以戲劇形式呈現、生活化演出的Sophie Hong服裝發表會「登臺」﹕只見身著「洪絲」的模特兒演員們撐著傘、蹬著木屐,或講著電話,或吮著飲料,在緊鄰皇家宮殿的法國喜劇院(comédie française)前的廣場穿梭,演繹著日常生活,令巴黎觀眾耳目一新。
Sophie Hong於2012年在place colette的服裝發表會。(Sophie Hong提供)
天然染色和絲綢 獨到處理
出生在新竹的Sophie Hong(洪麗芬)不只是這樣一位蜚聲國際的臺灣服裝設計師,她在繪畫、金工、雕塑等多方面都有出色的創作表現。然而,為她贏得國際聲譽的,還是對於天然染色和絲綢的獨到處理。她獨家研發的洪氏湘雲紗「HONG Silk」(洪絲),內斂而豐富的色彩加上特殊處理的質感形成了無可取代的韻味;而源自臺灣傳統染織文化的經典「HONG Indigo」(洪藍)等,也都從原來的傳統面貌昇華到新層次,使得洪麗芬得以在世界競爭激烈的服裝界穩占一席之地。
有著開放心靈與旺盛求知精神的洪麗芬,為了能在服裝設計領域拓展視野,並完善自身技能,1977年自實踐家專服裝科(今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畢業後,便前往日本東京文化學院進修,同時也參加日韓的服飾研究會、與日本姊妹校交流等等。「他們有很好的教育和教室,並且教授更多樣的課程,如色彩學等等。」洪麗芬說。這些寶貴的經驗,讓留校任教的她發現了各國在服裝設計領域的教育方式不盡相同,並得以截長補短。而從事紡織業的家人,也讓她有機會能接觸到更多色彩、印花、材質皆不同的布料,從而得到更多靈感。
「假如沒有興趣在這一方面的投入,沒有辦法堅持到現在。」憑藉對時裝的熱情與孜孜不倦的努力,洪麗芬曾獲中華民國紡織拓展協會的專案獎學金,前往紐約流行設計學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兩年後再獲臺法合作提供的技術交流專案獎學金,前往巴黎高級時裝公會(LesÉcoles de la Chambre Syndicale de la Couture Parisienne)進修。而這些機緣讓她能與不同文化碰撞出許多的火花,也使其創作越發精彩。
東方風味 讓時尚回歸生活
從起步就堅持原創、帶動流行而不是跟流行,洪麗芬的作品一向帶有剪裁簡約大方、色彩古樸卻令人驚豔的視覺特色;造型中性、既柔又剛、大氣卻注意細節。此外她也力求舒適耐穿,同時更在風格上加入從生活中提取的各種元素。
在她的認知中,所謂的「時尚」,是汲取各種不同層面的文化、社會乃至生活中的養分,所培養出來的。因此時尚是必須要回歸到生活,不能被切割並獨立的。因此她總是竭盡所能地在生活中探索,尋找各種能實踐其心中豐富創意、理念的方法。如她的發表秀中模特兒常穿的木屐,便是源自於她對於臺灣漁市場的童年印象。而其設計中常用的立領,則是來自於日常對人體的觀察,並以此突顯面部和身體的關聯。其服裝總是偏向寬鬆飄逸,除方便活動之外,實際上在剪裁與皺褶中都隱藏了現代建築的空間感在其中。
「洪絲」 從古籍中還原製作工藝
此外,在諸如染色、剪裁,甚至是其他布料處理的部分,她亦下了相當的功夫。在創作材料上,她大量使用絲綢,並以獨到的染色以及特殊處理工藝,不僅使這些布料產生豐厚並具有東方風味的古樸色彩,甚至也使得絲綢質感產生視覺上的變化,出現類似皮革的效果。而前述的洪絲、洪藍等,更是為人稱道。
工作中的sophie Hong。(Sophie Hong提供)
「洪絲」的誕生,源自1990年洪麗芬在香港與湘雲紗的美麗邂逅。自此她開始研究,並從古籍中還原出製作工藝,加以改良。雙面對比強烈,色彩鮮明硬挺的湘雲紗,有了更多的色彩,以及更柔軟的觸感,但同時又不易發皺,達到如她所說「每個年齡層都適合、且像孩童在母親懷中」的舒適感。而雙面雙色的特性,加以獨到的色彩搭配,也使利用洪氏湘雲紗做出的設計能有更多樣的變化。正因此多變又舒適的特性,洪絲也成為了她最愛的布料。
洪麗芬研發的Hong Silk,質感獨特。(Sophie Hong提供)
此外,洪麗芬也常利用不同的媒材染色,如茶葉、薯榔,或是藍染等等。她也喜歡重疊染色,藉以豐富顏色變化,改變其調性。由於堅持純手工染色,製程中人為控制的部分或是天候等不同變因的影響,常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時如水墨,有時如版畫,每塊布料皆獨一無二。她的設計也隨之變化萬千,令人驚豔。
在剪裁和皺褶的部分,也別具個人特色。被大量使用的立領,輔以細緻的滾邊,有時搭配略為交襟的設計,傳遞出樸實的東方訊息。而洪麗芬常用的斜向皺褶,除了增添服裝的美感外,也增加了人體活動上的便利,尤其深受日本客戶喜愛,也常與日本知名設計師三宅一生慣用的直向皺褶一同被討論。這些特色讓她吸引了各國時裝界的目光,也因此獲邀去各地展覽。東京、米蘭、巴黎、紐約、達卡等各個重要的時裝重鎮都有她的足跡。而其作品更曾兩度為巴黎服裝博物館(Palais Galliera - Musée de la Mode de la Ville de Paris)收為永久典藏。
跨界合作 展現整體性的綜合藝術
如此獨到的美感,除在時裝界引人矚目外,自然也吸引了其他領域的目光,並產生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跨界合作。如為《不可兒戲》、《溫夫人的扇子》等舞臺劇,和為太古踏舞團《大神祭》、《飛天》和羅曼菲舞展《春衣》等的舞蹈表演,以及為2010年錢南章的歌劇《畫魂》設計舞臺服裝等。而於2012年上映的法國電影《巴黎御膳房》(Haute Cuisine)中女主角凱特琳.弗羅(Cathérine Frot)及知名料理家Daniéle Delpeuch皆以Sophie HONG品牌作為其個人穿著風格。除此之外,她也曾與臺灣台原偶戲團合作,設計偶戲服。2014年在巴黎舉辦的外國文化周,洪麗芬也受到駐法國臺灣文化中心邀請,和導演王世瑋一同合作,進行了一場時裝與飲食文化結合的盛宴。
2014年10月國際天然染織時尚禮服發表。(Sophie Hong提供)
在許多鍾愛其設計的顧客中也不乏知名的人士,像是知名美食主持人陳鴻、法國知名演員伊莎貝.雨蓓(Isabelle Huppert)以及前法國文化部長賈克.朗(Jack Lang)夫婦等人都是其服裝的愛好者。
洪麗芬與法國前文化部部長賈克.朗(Jack Lang)夫婦合影。(Sophie Hong提供)
在受到各界邀請之外,洪麗芬也主動創造不同行業、文化間交流的機會,諸如服裝秀中的劇場演出還有作品集的出版等等。在其作品集《Sophie HONG Volume 1》中,除了請到法籍攝影師白西蒙(Virgile Simon Bertrand)外,也邀請藝文界許多名人詮釋她的服裝,例如雕塑家楊柏林、表演藝術家林秀偉、吳興國、魏海敏,以及法籍畫家畢安生(Jacques Picoux)等人。如此不僅跳脫了時尚界多用模特兒纖長身型來展示的審美習慣,展現出其設計貼近大眾生活的一面,也讓人見到臺灣藝術文化的多元與生命力。
而在印刷的部分,採用延續傳統的線裝書,除了利用摺頁裝訂的特色展示洪絲的雙面色彩,也藉此向世界介紹臺灣的印刷業;而於2012年出版的《Sophie HONG à Paris》,亦同樣是集結臺法兩國攝影團隊與藝術家合力完成的。「這是很好的一種整體性的綜合藝術。」洪麗芬是如此認為的。
文化推廣 讓世界看見臺灣
此外,她也經常邀請法國廚師、藝術家或文學家,在臺北信鴿法國書店舉行交流講座或者短期課程,並且負責臺北國際書展的法文書區。而她在巴黎皇家宮殿蒙龐榭藝廊3號(3 Galerie de Montpensier)的專賣店,更是法國看見臺灣的重要視窗。
「我自己認為,不管是生活在巴黎或在臺灣,都有責任傳播文化。」洪麗芬一向認為,身為吸收社會文化中各種養分成長的設計師,對於促進社會成長是有責任的。服裝設計和其他的藝術相同,皆需要吸收社會及文化的養分來成長;而若成長茁壯的藝術家們,能再為其扎根之處澆灌豐厚、多元的刺激與能量,長此以往地循環,才能真正讓一個國家的文化枝繁葉茂,並讓世界看見。洪麗芬對於臺法文化交流有不少貢獻。而也因為這些努力,加上其在服裝設計上的卓越成就,使她在2012年獲頒法國國家功勛騎士勛章(Chevalier de l'Ordre national du mérite pour la mode, la culture et le livre)的殊榮。去年12月,她的「HONG Silk洪絲」系列服裝創作又獲得全球華人市場最頂尖的設計獎項「金點設計獎」。
Sophie Hong獲得法國國家功勛騎士勛章。(Sophie Hong提供)
數十年來,洪麗芬從臺灣出發,一步一步在世界各地綻放光芒,但她始終追求的只有一點:「無論如何漂亮的衣服,我覺得都應該回歸到生活的質感。」而作品中隱隱可見卻不刻意強調的東方韻味,以及一直都十分受到重視的機能性與舒適度,都確切體現了她「一切源自於生活、回歸於生活」的態度。
Sophie Hong在巴黎Palais Royale的精緻小店。(Sophie Hong提供)
洪麗芬的計畫還在擴大中……她在Palais Royal的小據點,附近除了羅浮宮、文化部、法蘭西學院、戲劇院還有歌劇院,可說是巴黎的藝術文化重心。結合了環境、資源,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在巴黎看到臺灣,看到Sophie Hong。「我在這裡以主人自居,而不是外人在這裡開店做生意。」她希望將來在此繼續開發品牌。這位個頭嬌小的臺灣女子,還將繼續在國際舞臺上展現她遠大的志願和才華,讓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