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臺灣奇蹟 現代化之父李國鼎
前總統府資政李國鼎是戰後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加上後來的孫運璿、趙耀東這些人的齊心協力,使落後的臺灣晉升為亞洲4小龍之首,創下舉世稱羨的「臺灣奇蹟」。
文 _ 趙芷菱
在臺灣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前總統府資政李國鼎都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是戰後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早年,臺灣有所謂的「財經3傑」,尹仲容1963年早逝,嚴家淦1986年因病隱退,而持續奉獻心力,貢獻最大的,應屬李國鼎。加上後來的孫運璿、趙耀東這些人的齊心協力,使臺灣從農業社會轉型到工業社會,再從傳統工業升級到高科技工業;讓落後的臺灣晉升為亞洲四小龍之首,創下舉世稱羨的
「臺灣奇蹟」。
臺灣經驗 大陸效仿
所謂「臺灣奇蹟」,即是從1950年至1990年的40年間,臺灣的平均國民所得增加了10倍,同時貧富差距卻縮小了!這在其他國家實屬罕見,故被稱為「經濟奇蹟」。
當年,臺灣有許多像李國鼎、孫運璿、趙耀東等的政府官員,他們清廉無私、不計毀譽、盡忠職守地為國效力,且能公正、徹底地執行各項政策。因此不動產價格沒有惡性飆漲,貧富懸殊也能漸次拉近。
先行的臺灣經濟發展,對具有相近文化背景的中國大陸也產生影響,臺灣經驗成為大陸實施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重要借鑒。李國鼎曾說,建立好投資環境,自然就可以吸引外資。時年方50年代,李國鼎就有此遠見。
棄學從戎 科學報國
李國鼎為1910年出生的上海紳商之子,長孫運璿3歲。就讀中央大學物理系,大2時他所編撰的物理系學會會刊,內容所列的物理學大事記,即展現其超群思想,顯示其早年就有非凡成就及遠見。
畢業後,獲中英庚款公費留英,在劍橋大學實驗室進行低溫超導的研究,深受拉塞福(Ernest Rutherford,190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先看森林再看樹」治學方法的影響。開啟了李國鼎「科學報國」的動機理念,此間所培養出的宏觀科學思想,對於爾後從事臺灣經濟建設、推動高科技產業有極大幫助。
李國鼎(坐者左1)與同為中英庚款第2批公費生在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巨庭合影。(維基廣場)
留英期間,成績優異,研究報告曾在英國皇家學會刊印發表,但1937年蘆溝橋事件對日抗戰全面爆發,他毅然放棄完成科學家的學術地位,束裝返國參加抗戰工作。其實,當年的中國科學家無一不想利用其所學來拯救中國。
不計毀譽 堅持現代化轉型
李國鼎來臺後,歷經兩次臺灣產業轉型,都是在他的推動下完成。第1次是農業轉型工業,第2次是工業轉型科技產業。首先,為了推動國家這些現代化新建設,李國鼎遭受了保守方的反對聲浪,但他仍展現其過人的魄力、堅持執行,茲舉3例為鑑:其1,成立「高雄加工出口區」,被批為「搞租界」;再者,創辦「外貿協會」,被批「圖利他人」;還有,推動「銀行電腦化」,由於當時銀行業運用「算盤」省時又便利,所以也遭受極大反對壓力。
其中尤以「搞租界」及「圖利他人」,對公務人員來說是很大的中傷罪名。認為設立加工出口區如同「設立租界區」,是「喪權辱國」。所幸,時間證明了李國鼎的眼光是正確的,這個產業轉型非常成功,「加工出口區」和「外貿協會」不僅為臺灣帶來許多商機,也將臺灣的經濟成長力大幅度提高。而「銀行電腦化」也是時代進步的必行過程。這些都成為許多開發中國家(比如:韓國)爭相仿效的典範。
至於創辦「外貿協會」,是為了將加工生產出來的產品行銷國外。當時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將產品行銷海外,李國鼎就找了當時在中東的外貿協會創辦人。他們幾次上公文卻都被行政院退回,後來在李國鼎及嚴家淦的支持下成立「外貿協會」,因此成功地將臺灣產品行銷全球。
臺灣「科技之父」
感召「半導體之父」
李國鼎推動的第2次產業轉型,即將工業轉型科技產業。在1980年開始的科技發展計畫,並於1985年規劃並成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作為高科技的生產及研發基地。同時創立臺灣積體電路公司(TSMC),使臺灣的電子、資訊工業,成為世界領先的國家之一。
當時,美國民主黨參議院首席顧問西蒙(Simon)來臺考察,對此讚譽有加,認為臺灣資訊教育的推廣超越美、日,對臺灣走向高科技及資訊產業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被譽為「臺灣半導體之父」的張忠謀,當年受到李國鼎無私為國的精神感召而回臺。張忠謀時任德州儀器公司副總裁、也是美國傑出的半導體專家。返臺後曾任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後來創立了臺積電。張忠謀曾說:「沒有李國鼎,就沒有臺積電。」
還說:「無論是與李國鼎的平常對話或作正式報告,總可感受到他對新科技的濃厚興趣,及強烈的學習欲;他喜歡發問,並努力吸取對方的經驗及知識,這讓講者有被重視、肯定的滿足感。」
「K.T.Lee」享譽國際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李國鼎放棄博士學位獎學金而返國效力。先後擔任武漢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技正,並參加防空照測部隊及戰時鋼鐵改良、生產工作。
1948年李國鼎被派遣來臺,先擔任臺灣造船公司總經理,1953年從第1期的四年經建計畫,擔任臺灣工業委員會專任委員,此後一直參與國家重要經濟決策,國際間尊稱其為「K.T.Lee」(英文名字縮寫),後歷經美援會祕書長、國際經合會副主任委員、1965年任經濟部長、1969年任財政部長。
蕭萬長曾回憶,當年他以艾森豪獎學金訪問美國各大名校時,各校第1句話就是問起李國鼎(K.T.Lee)。且馬英九總統訪問南太平洋時,連所羅門群島總督也說,對臺灣有好感,就是從「K.T.Lee」認識臺灣,並進一步奠定兩國深厚友誼。
敢言直諫 做大事不作大官
李國鼎1969年任財政部長後不久,發生第4次以阿戰爭衝突而引發石油危機,導致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決定採取多項穩定物價的措施。當時李國鼎對穩定物價措施極不認同,對蔣經國院長一再諫言,終使他更弦易轍。
1973年,蔣經國宣布十大建設計畫時,李國鼎甚憂心50億美元經費,當時仍處石油危機,評估國內儲蓄約可提供60%所需經費,其餘毫無著落。但李國鼎樂觀鼓勵同仁,且為籌措建設經費積極奔走。當蔣經國派他前往沙烏地阿拉伯王國時,費瑟國王尚未見具體計畫,即同意先行借支2000萬美元,這即是十大建設的第一筆外資借款。此後,李國鼎繼續透過多項有效措施,籌措十大建設所需經費,成效甚為卓著。
1975年財政部長任內,李國鼎因公務繁重,積勞成疾,入院治療心臟病達1個半月之久。治療期間,曾對友人說:「回顧一生我很滿意了,從21歲開始為國家效力,期間無私心、也不謀私利,每事皆以國家民族為念,論壽命比尹仲容、陶聲洋都長,若即死對國家民族也無愧,唯感遺憾是沒有幫助過朋友!」然事實上他提拔過許多人材、幫助過許多朋友,也許都非出於私心,所以他不認為是「幫助朋友」吧。
1976年李國鼎因病請辭財政部長一職,被改任行政院政務委員,並奉蔣經國指示擔任應用科技研發小組召集人,積極延攬國際科技專家來臺。1978年,蔣經國經選為第6任總統後,曾親邀李國鼎出任行政院長,但遭李婉言謝絕。
李國鼎是一個做事不計名位的人,1976年病後雖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仍抱病致力於許多開創性的事業。雖行政資源不如前,他仍持續擬定各項科技方案、推動各項計畫。
日式好宅 簡樸持家
1937年在武漢大學任教時,結識就讀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主修生物的宋競雄,兩人在同年12月結婚。1948年來臺後,李國鼎的上司、臺灣造船公司總經理周茂柏,便安排把身在上海女中任教的宋競雄接來臺灣。幾個月後,先遷入臺北市的公司宿舍。出身安徽舒城望族的宋競雄,為了貼補家用,特別在後院做了一個小雞舍養雞。
1972年,李國鼎擔任財政部長時,搬入臺北市泰安街的日式官舍,至2001年過世後收回。之後在施振榮、張忠謀等商界人士響應修繕,希望永久保存,及當時臺北市文化局長龍應台奔走下,2003年1月正式被指定為市定古蹟,後於2010年,正式對外開放,成為臺北目前難得一見、未被都市開發湮滅的30年代日式官舍。
李國鼎故居位在寧靜的泰安街巷內,建物為典型的日式宿舍。(攝影╱宋碧龍)
該官舍是建築標準中最高等級官舍的第2種宿舍,稱「高2種建築」,建築坪數55坪,基地面積約300坪,建築形式為木造,內裝則是日洋混和,各房門皆相通,與牆壁、木門連成一色的「大櫥櫃」,展現日本人擅長收納的巧思。
李國鼎夫妻感情十分恩愛,育有1子李永昌,對彼此講話時都輕聲細語。夫人喜歡園藝、學習法語,總是穿著旗袍,感覺很端莊有氣質,真是滿室書香,一堂雅氣。
他倆十分節儉,餐廳內的6張木製椅子,有好幾張骨架已脫落,卻用塑膠繩綑綁後繼續使用。其孫女李淑儀表示,爺爺真的很節儉,不僅椅子捨不得買新的,就連煮菜的菜湯都要父親李永昌全喝光。
而家裡始終只用一個傭人,後來到了1970年代,連傭人也沒了,都是夫人自己動手。這在臺灣的部長級高官中,可說極少見(另孫運璿也是)。
談起父親時,李永昌的記憶卻是父親「很少在家」、「家裡很窮」、「沒什麼訪客」。李國鼎無論在工業、財經、科技等各領域,都有他推動國家現代化的身影,然而與家人相處時間卻極少。
李國鼎天生講話快,他樂於傾聽、好學不倦,且劍及履及。他的屬下曾說,李國鼎今天交代你做的事,你最好「昨天」就做好!直到90多歲時,李國鼎還鼓勵民眾要多學習,而他一直保持閱讀中英文報紙、聽外國廣播的習慣。
後人感念 以李國鼎命名行星
為了紀念「科技之父」李國鼎的101歲冥誕,時任中央大學校長蔣偉寧(右2)宣布,將2008年發現的1顆小行星,命名為「Likwohting」。(攝影╱宋碧龍)
2011年李國鼎101歲冥誕時,中央大學宣布,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已通過將鹿林天文臺發現的編號239611號小行星,命名為 「Likwohting」(李國鼎),彰顯他對臺灣經濟發展的卓越貢獻。這顆小行星於2008年由鹿林天文臺觀測員蕭翔耀和中國大陸天文愛好者葉泉志在金牛座附近發現。小行星的命名權,是指對未命名的小行星進行命名的權利;是一項國際性的、永久性的崇高榮譽。
1997年時,與李國鼎結褵60載的宋競雄去世,4年之後2001年,李國鼎也走完了長達92年的精采人生。生前因其對臺灣的貢獻,而有「臺灣經濟之父」、「臺灣財經建築師」、「科技教父」、「國之寶鼎」、「臺灣現代化之父」、「臺灣經濟奇蹟的締造者」等諸多稱譽。像這樣一位對臺灣居功厥偉之人,卻終身無置產、無股票,清廉亦清貧而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