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中國商飛工業前路漫漫

?"
2008年中國成立中國商飛,致力生產ARJ21和C919飛機。儘管投資數十億美元,進口西方機身部件,中國商飛仍無法建造可達到國際認證標準的商用噴氣式飛機。圖為2012年11月13日,一架C919飛機在第九屆中國航空航天展展出。(AFP)

中國商飛工業苦心孤詣想撐起一片天,然技術不足,再加上合資的外資公司已懂得運用策略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商飛的「中國夢」顯得前路漫漫。

編譯 _ 白玉

與中國合資的外國航空航天公司均擔心知識產權及技術被中國人偷盜。根據蘭德公司4月發布的研究,他們認為,面臨這樣的競爭,如欲保持領先,需要不斷的創新技術。

外資以合資方式進駐中國航空業

這項「中國商業航空製造業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列出13家已經在中國建立合資企業的美國和歐洲公司,他們提供模組(modules),用於製造中國商用飛機公司(COMAC,中國商飛)C919窄體客機,以及23家參與打造ARJ21支線飛機的外國公司。蘭德的研究人員列出了幾個外企在中國參與飛機製造業務的原因:為客戶提供服務、出售零件獲利、銷售產品獲利、鼓勵中國購買合資企業中國製零件,以及參與C919項目。

根據這項研究,從2005年至2010年,中國商業航空製造業增加了一倍以上的銷售額,這數字引用了「中國民用航空業統計年鑑」。該行業仍然專注於國內業務,2010年有160億美元的銷售額,其中13%來自出口。

外資保持警惕保護知識產權

同時,外國公司保持警惕,以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研究報告說,「保護技術,最常見的策略是在中國境外製造關鍵部件,該合資企業再進口組件進行最後的組裝。一些企業確保他們不讓中國員工知道所有參與製造產品的步驟。」

美國聯邦航空局和歐洲航空安全局有著嚴格的飛機和組件認證規定,這些規定片面阻止了外國製造商流失技術給中國夥伴公司。然而,該研究警告說,「認證不是一個永久防止智慧產權被盜的方法。」外國公司認識到,他們必須不斷創新以保持競爭優勢。

中國國內商飛製造障礙重重

報告也指出,中國想要建立一個成功的國內商用飛機製造業,但障礙重重。

研究人員採訪了一位熟知內情者,他表示,雖然陷入困境的ARJ21將有可能獲得適航認證,但它可能永遠不會投入商業營運。

2008年,中國成立了中國商飛,致力在國內生產ARJ21和C919飛機。報告指出,儘管投資數十億美元,進口西方機身部件,中國商飛目前仍然無法建造一個可達到國際認證標準的商用噴氣式飛機。

此外,預計當C919建造完成時,將面臨激烈競爭,屆時行業的兩個最大玩家——波音和空客將有新機型進入市場,波音公司的737MAX和空客的A320neo預計將進入市場與C919競爭。

至於支線飛機ARJ21,中國商飛在2013年航空展時曾表示,他們計劃在2014年提供第一架ARJ21給成都航空公司。然而,交付日期已推遲至2015年4月或5月,屆時ARJ21已經經過13年的研發時間。

該報告說,中國商飛目前的商業戰略,是先採用國外的設計在國內生產和組裝,然後尋求國外技術發展自己的設計,最終目標是開發一個沒有任何外國援助的商用飛機製造公司。

報告說,「中國發現商業航空業是一個高度競爭的市場,而製造符合國際標準的大型客機是很難的。」◇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