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還房貸潮加劇 中國銀行衝擊大
提前還房貸潮加劇 中國銀行衝擊大(大紀元製圖)
【新視角聽新聞】2024年上半年,中國居民提前還房貸的現象不僅沒有減緩,反而呈現加劇趨勢。分析人士表示,這一現象主要源於人們對未來經濟前景的悲觀預期。為了減輕未來的財務負擔,借款人選擇提前還貸,這無疑將對銀行系統造成很大的衝擊和影響。
收聽粵語版播報:https://youtu.be/cwieNUl7eTM
根據中國A股上市銀行2024年半年報數據,在中國19家上市銀行中,有14家銀行的個人住屋貸款餘額相比2023年末出現下滑,僅有5家銀行實現了增長。
作為房貸市場的主要力量,中共國有大行在提前還貸潮中受衝擊尤為顯著。2024年上半年,六大國有銀行(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合計減少人民幣3,254.71億元。而2023年,國有六大行的個人住房貸款合計減少人民幣5,568.57億元。
在中共國有大行中,郵儲銀行是今年上半年唯一實現個人住屋貸款餘額增長的銀行,而工行、建行、農行、中行和交行的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均較上年末有所下降。其中,工行和農行的個人住房貸款減少最為顯著,均超過千億元,建行和中行緊隨其後。
在資產質量方面,受房地產銷售低迷和經濟增長放緩等因素影響,大中型銀行的個人住屋貸款不良率幾乎全部較上年末有所上升。在披露相關數據的14家大中型上市銀行中,今年上半年,有13家的個人住屋貸款不良率上升,僅1家出現下降。
曾在中國多家公司擔任市場部高層的陸遠行表示,中國居民提前還房貸的趨勢加劇,主要原因在於人們對未來的經濟前景感到十分悲觀,因此現在紛紛尋求各種方式來節省開支。
9月4日,陸遠行在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房貸還款時間越長,總支出就越高,所支付的利息佔比也就越高。提前還房貸意味著減少利息支出,其背後的動機是節省資金。他進一步表示,這一現象反映公眾對中國經濟的悲觀預期,以及對未來收入的不明確性,擔心未來供款能力下降。因此,提前還貸成為許多人的選擇,以期減輕未來的財務負擔,這無疑將對銀行帶來很大的衝擊和影響。
美國華盛頓信息與戰略研究所學者李恆青也表示,以往民眾手中有閒錢時,通常會進行投資以獲取回報,從而抵消貸款利息。然而,隨著中國經濟整體下行,投資機會已變得非常有限,甚至幾乎消失。
李恆青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民眾手中還有現金,他們更傾向於提前償還貸款,因為貸款並非無成本,還需支付利息。因此,大家希望儘快還清貸款,減少債務,從而降低自己的金融成本。
目前,隨著首套樓和二套樓房貸利率的持續下行,部份城市的房貸利率已進入「2時代」,而存量房貸利率多數仍保持在4%以上。存量房貸與新發房貸之間的利率差距不斷擴大,促使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提前還貸。
近期,多個標註為「廣州市」的存量房貸用戶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他們在工商銀行APP上申請提前還房貸時,因所申請的金額未達起始要求而被拒。據部份用戶公開的頁面截圖顯示,工行APP系統提示:「如預約還款方式選擇部份結清,您輸入的金額必須大於5萬元。」
工商銀行廣州某按揭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向中國媒體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該工作人員透露,相關調整大約在8月底開始實施。根據新的系統設置,用戶線上申請提前還貸的金額必須在人民幣5萬元以上。如果提前還貸金額低於5萬元,則需要貸款人前往線下網點辦理相關手續。
李恆青表示,中國許多銀行正面臨巨大壓力。他說,與房屋相關的貸款屬於抵押貸款,然而樓價下跌導致房產本身的價值縮水。即便如此,對中國的銀行而言,抵押貸款相對較為安全,因為即使借款人無法償還本息,銀行仍可以將房產抵押出售,至少能收回部份貸款。
他說:「實際上,中國銀行的流動性已經降至非常低的水平。以房地產作抵押的貸款能使壞賬率相對較低,因此銀行特別不希望借款人提前還貸,通常會設置一些懲罰性金額來阻止還款。但中國民眾越是被阻止,越會堅持提前還款。他們認為,銀行的阻止行為一定出於不利於借款人的動機,因此更會設法將貸款儘早還清。
在中國銀行不斷下調存款利率進入「1時代」的背景下,儘管家庭存款增長放緩,但這一變化並未轉化為消費增加。
中共央行數據顯示,2024前七個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0.66萬億元。其中,居民存款增加高達8.94萬億元。
中共央行在今年7月12日發表的金融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住戶存款增加9.27萬億元,其中6月份新增存款2.14萬億元。
近8年來,在存款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居民存款佔比不斷上升,從2016年的39.7%提升至2023年的48.2%,增長幅度約為9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持續顯現放緩跡象,青年失業率依然高企。中共官方最新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中國工業活動再度下降,已連續第四個月萎縮。在包括金融業在內的白領行業普遍裁員的背景下,今年創紀錄的1,179萬大學畢業生面臨前所未有的就業困境。
今年6月,中國零售額同比增長僅為2%,低於預期,創下18個月來的最低水平。分析人士認為,這些數據表明,中共政府推動消費的措施迄今尚未有效激勵儲戶在商店中大舉消費。由於房地產價格下跌、就業不穩定和高額債務等因素,中國家庭對支出變得更加謹慎。
這導致中國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從第一季度的5.3%降至4.7%,低於預期,並創下自2023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最低增速。這也表明,中共當局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在重振消費者信心方面效果甚微。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徐亦揚、寧芯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聽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55279)
責任編輯:Vion L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雜誌購買網址:https://shop.epochweekl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