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節說文》小暑體會救世文 共鳴行善做好人(第九 十二集)|#新紀元
圖編 陶文/新紀元
竹林鳥語夏日涼, 溫風雨聲荷葉香。
小暑體會救世文 , 共鳴行善做好人。
2023年7月7日16點23分太陽到達黃經105度進入小暑節氣。表示季夏時節正式開始啦。
小暑至,盛夏始,宜清涼,須消暑。
暑者,熱也。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此時正值初伏前後。「小暑過,每日熱三分。」小暑節氣期間正好趕上入伏,小暑的到來,標誌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農諺有「小暑交大暑,熱的無處躲」的說法,但小暑並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間,故農諺又有「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的說法。
伏是「隱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遠在先秦已見記錄。古書上說,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傳說是太陽神,祝融則是炎帝玄孫火神。傳說炎帝叫太陽發出足夠的光和熱,使五穀孕育生長,從此人類不愁衣食。人們感謝他的功德,在最熱的時候紀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習俗。
進入小暑意味著一年中最炎熱的三伏天就要來了。今年入伏的時間為7月11日,其中初伏的時間為7月11日~7月20日,中伏的時間為7月21日~8月9日,末伏的時間為8月10日至8月19日,整個三伏天總共持續40天。 三伏天被稱為「苦夏」,熱浪也將來襲,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天氣也將越來越悶熱和潮濕。南方的梅雨季節也順時而來。
今天的《談節說文》第九十二集,我們一起來聊聊《小暑體會救世文 共鳴行善做好人》
觀眾朋友們好! 到了小暑,夏蟬常鳴,魚戲新荷,亭台樓榭成了避暑勝地。人們備好了薄薄的紗櫥,冰沁的涼枕,輕搖羽扇,躺在竹席上納涼之時,有各種宗教和文化背景的人。拜讀了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大師的《為什麼要救度眾生》一文後,都表達了驚奇和共鳴。
圖編 陶文/新紀元
一/拜讀李大師文章 理解和體會「至高無上的神在拯救人類」。
目前,社會上有各種宗教和文化背景的人拜讀了李大師的兩篇救世文章,感到了自己的信仰受到創世主的認可,並從文章的不同句子中感受到了創世主對眾生的大愛;也有看到自己信仰的創世主出現在法輪功的信仰中感到高興和欣慰。
讀者小詹姆斯.塞巴斯蒂安認為,《為什麼要救度眾生》一文「沒有任何攻擊性」,顯示的是「至高無上的神在拯救人類」。
一位名叫詹妮特.切爾賽斯的朋友說: 「這是一篇經過深思熟慮的文章,說出了許多宗教所認為的真理。創世主的愛是無所不包的,這一基礎貫穿了許多宗教和傳統。」 讀者爾文.伊薩克認為,李大師的文章「以一種普世和非教派的方式,提醒我們有一位創世主在注視著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這令人欣慰」。
還有讀者說:「很喜歡讀這篇文章。如果全世界都能相信有一個神聖的創世主就好了。」
另一位讀者卡洛琳.派多克說,「這似乎是所有主要宗教的有趣的融合。提倡和平、溫和和對上帝的信仰。來世是很重要的。我可以理解中共為什麼反對這一功法。法輪功修煉者不會成為中共的附庸。」 「我十分喜愛這篇文章,正是因為這句包羅萬象的話:『留下的各類正教也是在為維護人類道德而存在,等待創世主最後的救度。』這對我意義重大。」讀者瑪麗亞.摩爾斯說,「創世主承認所有的宗教。太好了。」
文章「非同凡響」「很有啟發性」
讀者丹.派迪特說,他很高興拜讀了李大師的這篇文章,他最喜歡文章中的一段話:「創世主為什麼要救度眾生!因為他愛眾生!因為眾生的生命都是他給予的。」
「我很感激法輪功能夠在我們的國家受到關注並自由地修煉,我希望宗教自由能夠繼續在我們國家得到保護,因為它是我們社會的原則基礎之一。」這位讀者說。 讀者蒂芙尼.湯姆森認為,李大師的文章「非同凡響」「很有啟發性」。「文章以一種美麗的方式描述了主來到地球,他是如何按照他的形象以一己之力創造我們的,以及我們是如何有幸知道他是我們的救世主,以及我們整個生命的王!」
一位讀者說:「所有信仰都有對創世主的共同信仰。世界上的人們應該停止為無意義的分歧而鬥爭,團結起來,帶來真正的和平。人類真正的敵人是沒有信仰的靈魂,他們的心是空的,他們要每個人都像他們一樣思考。」 讀者安吉.昆寧漢姆比喻,這篇文章就像一本「生命的配方」。
「文章非常簡練,卻深入探討了生命的循環。人是上帝創造的,通過上帝,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輪迴轉生。」昆寧漢姆寫道,「這些觀點與當今社會某些種族的錯誤信仰完全不同,那些人想宣傳並相信只有一個種族的生命是重要的,好像他們是唯一受苦的種族或人民。說實話,所有的生物,無論大小,即使是哺乳動物和動物背後的生命也很重要。」
法輪功的信仰與我們相通
一位基督徒讀者表示:「法輪功與基督徒的信仰沒有什麼不同。細節可能不同,但創世主愛所有人的資訊是我們所相信的。」
另一位基督徒讀者寫道:「作為一名基督徒,我想我們與法輪功的教義有共同的基礎。我們都相信有一位創世主,或者是高級生命,他給予我們救度,並給我們一張如何得救的『路線圖』,而『愛』是核心價值觀。」
另一名基督徒讀者克利斯蒂.西蒙茲發現,雖然法輪功中有與其信仰不同的地方,但她非常接受法輪功的信仰:「我懷著極大的興趣閱讀了這篇文章,擁抱相似之處--創世主對人類的愛,希望所有人都得到拯救;高尚的道德標準。」
基督徒讀者凱西.湯姆遜說,讓人瞭解到「法輪功認可創世主」非常重要。「李洪志老師對法輪功信仰的解釋很有啟發性。我意識到這不僅僅是鍛煉身體,而且要純粹地相信和實踐慈悲、忍耐、愛與寬容。法輪功認可有創世主的證據,我覺得這很重要。」
二/《北京之春》主編:李大師發心救眾生
中國民主運動月刊《北京之春》主編、前紐西蘭《新報》創辦人陳維健應邀參加了紐西蘭法輪功學員舉辦的慶祝5.13活動,他在集會上的發言中提到了近日讀到李洪志大師新經文《為甚麼要救度眾生》的感受。
陳維健說,可能很多人會問,「為甚麼要救度眾生?很多人認為目前我們日子過得很好啊,沒有甚麼災難啊,為甚麼要被救度。」
他認為,「這是因為很多人迷失了自己,他們不知道自己苦,他們以苦為樂。人們在紅塵中迷失了,頭腦中充滿了七情六慾,正因為這些七情六慾讓他們在人世間迷失了。」
他進一步解釋:「其實眾生不止是迷茫,他們的生活充滿了苦難,每天不是在煩惱之中,就是在愁苦之中。有時可能為了孩子的未來擔心,有的為家庭不夠和睦而擔心。就是來自對生活的一種執著。今天這裏有窮人,也有富人。窮人為了想得到財富而感到煩惱。富人或許為昨天沒有拍到一套房子或股票市場沒有及時拋售虧損而煩惱,這些煩惱都是因為七情六慾所致。這就是為甚麼李洪志先生要救度眾生。 」
看了李洪志大師這篇經文之後,他最大的感受就是「李洪志大師來救人,那麼人也要自己救自己。如果你自己不救你自己的話,那是沒有辦法救度你,菩薩來了也沒有辦法。」
他解釋說,「那麼我們怎麼救自己,那就是自救,我們要堅持忠正奉行,諸惡不作的原則,做一個好人,做好事。我們有這樣的善念,到時菩薩來時,就會被救度。」
陳偉健還談到了法輪功團體20多年來對社會的正面影響,「現在這個世界無論是我們中國,還是全球。越來越不像樣子,世風日下,人心變壞。法輪功團體弘揚的『真、善、忍』信念,對當前的社會來說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度人的理念。」
談到現在很多不明真相的華人,他非常痛心,「眾生處於迷茫之中,失去了自己,好壞不分,不知道好壞。特別是有的人被中共邪靈附體,跟著共產黨幹了很多壞事還不知道,還覺得自己愛我們國家,愛我們的民族。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李洪志大師看到了這個問題,所以發心度眾生,他想讓眾生從迷茫中解脫出來,從魔鬼的附體中解脫出來,而最大的魔鬼就是中國共產黨。」
他還表示,雖然這麼多年還有人不理解法輪功,不理解為甚麼法輪功讓人做好人,讓人做好事,要「真、善、忍」。他認為這裏面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點是因為眾生在迷中,迷的太深;另外一點是因為中共的宣傳。這兩個原因導致很多人還不了解法輪功是來救度眾生的大菩薩。」
三/喜讀李大師文章 國際超級女模下決心行善
國際超級女王模特協會(SSA)共同代表孫善兒在閱讀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大師發表的《為什麼會有人類》一文後表示,「我們都要多多照顧他人,真誠、善良地活著。」
孫善兒強調,「這是一篇想讓我向所有人分享的文章‥‥‥特別是,為了恢復道德,應該要讓正在成長的青少年們閱讀這篇文章。」
在接受記者採訪的過程中,孫善兒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要善良地活著」。她笑著說,「因為我的名字中也有一個『善』字。」
人生福禍 在於因果報應
孫善兒指出,李先生文章中最令她受觸動的內容就是,人生而有福,如果沒有福氣,其根本原因是因果報應。
她接著表示,「據說,做好事就會有福氣,並且福澤後輩‥‥‥善良地生活、做好人的話,雖然目前的生活也會變好,但更重要的是下輩子(上天)會把我送到更好的地方,賦予我比今生更好的生活。」
孫善兒還說,「善惡在人心中是共存的,但正是因為有良心,所以會思考‥‥‥我周圍的人也說過,如果不為我犯下的錯誤付出代價,我的後代就會替我償還罪業,這話很有道理」,「讀了這篇文章,我更堅定了我的想法:如果做了壞事,一定要為此付出代價。」
對於文章中輪迴轉世的部分,孫善兒表示,「我雖然不記得前世,但我覺得人們應該是憑藉著前世的緣分成為了家人、朋友、鄰居,遇見了應該遇見的人。」
她由此篤信,為人應多行善事,「我有的時候會想,被養在家裡的小狗到底是做錯了什麼,才成為不能說話的動物?」「如果我也犯了錯,是不是下輩子也會成為那樣的動物?所以我認為人應該珍惜目前的人生,真誠、善良地生活。雖然關心他人並不像想像中那麼容易,但我認為只有抱著先他後我的想法,我的人生才會一帆風順。」
她反覆強調,「我將銘記,我的所有行為都會招致因果報應,所以真的要善良、努力地生活。」
當今社會道德跌入谷底 利己主義膨脹
孫善兒談到,「現在的社會,道德完全跌入谷底,如同烏雲密布的地球‥‥‥烏雲散去後,藍天和晴朗的世界才會展現出來,所以只有恢復道德,社會才能變得更好。」
她感慨道,「過去3年間,人們都因疫情而飽受折磨,我認為這是上天對於混亂的世界和人類日漸下滑的行為而憤怒,從而給人類下達第一階段的警告性懲罰……如果社會再這樣亂下去,可能會遭遇更嚴重的災難。」
她舉例說,「我們在這麼長時間內被要求必須佩戴口罩,這似乎意味著我應該注意一下,不要隨便亂說話」,「回想起來,我好像也說過很多可能會給別人帶來負擔的話,這更讓我產生了應該善良、正直地生活的想法」。
孫善兒表示,在迅速發展的社會中,更需要傳統價值對人的薰陶:「如今的社會,每2年就會發生很大的改變。隨著電腦、手機等機械文明的發展,雖然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但是即使沒有這些,家人、朋友、鄰居之間也會互相幫助,我有時也會懷念那種擁有傳統價值的過去的日子。」
她還擔憂地說,「以前沒有手機,人們見面後可以坦誠地交談‥‥‥現在人們之間雖然也互相信任,但有時候說的話會被誤傳,利己主義越來越膨脹。」
應讓青少年讀這篇文章 培養其道德 孫善兒強調說,「為了提升目前幾乎跌入谷底的道德,就需要教育」,「(李先生)這篇文章雖然也需要讓所有的成年人閱讀,但對於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來說尤為重要。」
對於當前毒品氾濫等社會上的惡劣問題,她表示,「如果我的孩子變成那樣,我會崩潰的」,「如果不從小就細緻地教育孩子,以後的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可怕。」
孫善兒對於目前的家庭教育表示擔心:「現在的年輕媽媽們,即使孩子在公共場所吵鬧,也放任不管,不讓孩子安靜下來‥‥‥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都只想著自己。」
她還表達了自己的願望,「對於這篇文章,雖然有些學生一開始就能很好地接受,但也會有覺得難以接受的學生。但只要簡單地說明並反覆教授,(學生們)就會產生共鳴‥‥‥雖然這篇文章的難度比較大,但是從中學生開始一點一點地反復閱讀,熟悉這些內容後,有助於從小培養(學生的)道德性。」
孫善兒在閱讀文章後還下決心表示,「上天把我送到這個世界,應該是賦予我要完成一些事情的角色‥‥‥今後我會更努力地生活,忠實履行上天賦予的角色,不僅要照顧子女和家人,也要積極幫助朋友、鄰居和同事們。」
身為模特協會代表的她還表示,「雖然我不信奉宗教,但感到疲憊的時候,我會想到神的存在」,「(神)給了我寶貴的人生,我要珍惜生而為人的生活,比起自己的利益,更要幫助他人。這樣不僅是我自己,我的後代也會得到福報。」
她最後還補充道,「這篇文章成為了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契機‥‥‥真的是太難得了,我很感謝能夠讀到這樣的文章。」
圖編 陶文/新紀元
四/小暑民俗
1/農事習俗。
在大部分的農耕區,經過黃曆五月的搶收搶種之後,六月份的農事主要是各種田間管理的工作。有農諺說:「夏播作物間定苗,追肥治蟲狠鋤田。春苗中耕帶培土,防治病蟲嚴把關」,大致體現了這個時期農業生產活動的內容。這些田間管理活動,一方面勞動強度相對降低,另一方面在每天伺候莊稼的過程中,也飽含著農民對秋季豐收的渴望。所以,祈禱豐收就成了小暑農事民俗中的主要內容。
2/食俗
小暑時節炎熱,人體消耗大,所謂「無病三分虛」,會有精神疲憊、口苦苔膩、胸腹脹悶等徵象,所以要加強解熱防暑,補充體力。
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食新」是將新打的米、麥等磨成粉,製成各種麵餅、麵條,鄰居鄉親分享來吃,表達對豐收的祈願。同時,這些新貨也要準備一份祭祀祖先,懇請保佑風調雨順。 民間小暑有「食新」、「吃餃子」、「吃炒麵」等習俗。北方人則習慣在小暑這天喝粥,主要是為了清熱防暑和調理腸胃,炒綠豆芽成了小菜首選。很多地方還有「小暑吃藕」的習俗,因藕有開胃的作用,清熱靜心,適合夏天食用。
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麵,三伏烙餅攤雞蛋。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裡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伏日吃麵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
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荊楚歲時記: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沾邊兒也應辟惡。
伏天還可吃過水麵,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乾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麵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麵可解煩熱,止泄。
另外山東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春牛鞭,舐牛汗(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3/其他習俗
在黃曆的六月初六這天,民間有曬書畫、衣物的習俗。相傳這是龍宮曬龍袍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為一年中氣溫最高,日照時間最長,陽光輻射最強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多會不約而同的選擇這一天「曬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櫃裡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曝曬,以去潮,去濕,防黴防蛀。所以有「六月六,曬紅綠」的說法。
一種是「市冰」。古代沒有冰箱什麼的,但大戶人家或商家有些會有冰室,冬天的時候將冰塊保留下來。到了夏天就可以取出來,或者拿去市面上賣,或者自己家裡人享用冷飲。有些商家還會把楊梅、桃子等時令的水果切碎放在冰裡,做成現在類似「冰粥」的冷飲。
另一種辦法就是儘量減少運動了。小暑前後有一些民間流行的活動,這些活動無一例外都是以「靜」為主的,少運動少出汗,這是應對酷暑最樸素的辦法。比如有些地方在這個季節流行的對弈、釣魚等活動。找個陰涼的地方下棋或者釣魚,既可以減少消耗,另一方面這些活動也有靜心的作用。「心靜自然涼」,體現了古人在艱苦環境下的生活智慧。
請加入《乾淨世界》點贊分享
https://www.ganjingworld.com/news/1fvp94s4qaoPJDXFG20jvymTn16b1c
圖片編輯:陶文
校對審稿:張姬英
責任編輯:Jorda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