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物資高漲 通脹或已不遠
疫情令歐美消費品需求暴增,航運業沒有足夠的集裝箱,導致貨櫃漲價,貨運成本和貨品價格水漲船高。(Robin Utrecht / AFP)
為了緩解疫情帶來的經濟問題,印鈔、降息、補貼是疫情後所有國家的統一動作。 量化寬鬆致使房價漲、全球物資供應鏈漲,全球資本市場也在漲。 全球主要商品價格顯著高於疫情前水平, 通脹將至,消費者感受到「通脹猛於虎」的日子或已不遠。
文:何仁慧
全球供應鏈都在漲 通脹或不遠
近期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明顯加速。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食品價格指數已連續上漲九個月。(Clement Mahoudeau / AFP)
在全球流動性寬鬆和經濟復甦的帶動下,近期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明顯加速。全球主要商品價格顯著高於疫情前水平。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大宗商品價格指數上漲67%,其中能源指數漲172%,原油指數漲170%,非能源指數漲31%,銅、鐵礦、銀等金屬,分別漲了67%、94%和82%。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食品價格指數已連續上漲九個月,從2020年5月90.982的低點上漲到2021年2月的115.396;世界銀行的食品價格指數也同期從85.431上漲到114.261。
中國財聯社4月2日報導,從家具、塑料泡沫到汽車和機械零部件,全球供應鏈上生產和分銷的所有成本幾乎都在上漲。
專家分析原因說,疫情爆發伊始,基於大規模經濟衰退的預測,製造商們普遍削減了產量。但實際情況卻正好相反,消費者們仍在繼續支出,需求大致上保持不變,甚至某些商品的需求更為強勁。
與此同時,世界各國幾乎無一例外地採取了財政刺激措施。這雖然是好事,但生產商顯然沒有做好準備,供需因此進一步失衡,物資短缺的抱怨此起彼伏。
更為糟糕的是,物流問題加劇了商品的短缺風險。航運業沒有足夠的集裝箱,導致運費和成本持續飆升。供應鏈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許多地方商品交付的延遲時間創下數十年之最。而一個領域的發貨延遲往往會如多米諾骨牌般演變為一系列的生產延誤,供給中斷問題變得益發嚴峻。
甚至,一些製造商為了減少未來發貨的不確定性,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囤積了大量庫存,從而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庫存短缺。最終,整個工業供應鏈都面臨著通脹壓力。
全球出現「貨櫃荒」 運費增加四倍
《紐約時報》3月發表長篇報導,揭示疫情下的全球海運危機,歐洲與美國因疫情大規模封鎖,枯燥的居家生活讓網購需求噴發式成長。然而歐洲疫情沒有消退,這令歐洲碼頭工人、貨車司機等人力嚴重不足,貨輪卸貨過程比過去需要更多工作天,空貨櫃的回收進度也只能停擺。
非洲與南美洲留置的不少貨櫃,都是去年年中、疫情爆發初期用來運送口罩所留下的,但貨船沒有時間收回它們,而是忙著在歐洲至北美、亞洲等獲利較豐厚的航線間奔波。
疫情導致歐美消費品需求暴增,也造成航運人力與船班大亂,全球都出現貨櫃不夠用的「貨櫃荒」,結果貨櫃漲價,不僅貨運成本和貨品價格水漲船高,也導致經濟復甦速度更為緩慢。
英國《金融時報》也指出,中國經濟雖然受惠於疫情帶來的訂單增長,實際狀況卻被海運延遲而拖累,中國現在同樣是一「櫃」難求,從中國送至美國的40呎貨櫃運費已經上漲了整整四倍。
到了3月7日,波羅的海乾散貨運價指數上漲1.7%,至2127點,刷新3年29月以來新高,主要原因是海岬型船舶均需求強勁。海岬型船運價指數漲了7.2%,報2709點,刷新兩個月高位,日均獲利增加1506美元至2萬2468美元。
政府放水!美十年國債殖利率破1.77%
除了供應鏈的漲價,全球資本市場也在漲。2021年3月30日,美國10年期公債(國債)殖利率漲破1.77%,創14個月高點;30年公債殖利率則飆升至2.456%。
此時正值美國總統拜登預計公布其基礎建設計畫細節前一天,該復甦方案將包含3兆美元道路、橋梁等建設,以刺激美國經濟。
隨著疫苗接種的快速推進,以及基礎建設支出計畫的出臺,在升高經濟復甦期望的同時,也增加了通貨膨脹的疑慮。
早在2月初,美國總統拜登決意推出1.9萬億美元財政刺激時,美國前財長勞倫斯.薩默斯就認為這一規模過大,「接近『二戰』而非正常衰退時期規模的刺激政策,可能導致通脹壓力升至我們這一代人從未見過的水平,進而影響美元價值和金融穩定」。
3月,美銀美林全球基金經理調查顯示,約220名基金經理中,93%的受訪者預期未來12個月通脹會走高,通脹預期達到史上最高;有53%的受訪者認為會同時出現高增長和高通脹。
專家:供給不足會令通脹超美聯儲預期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統計,發達經濟體僅2020年推出的「財政禮包」規模占各國GDP的比重平均達到12.7%,而美歐等國在2021年仍將繼續擴大財政支持,這令通脹水平會較快地上行。
不過,當前主要經濟體實際通脹水平尚未過快走高。例如美國2021年1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同比增幅為1.4%,歐元區1月通脹指標(HICP)同比為 0.9%,都沒有超過預期加息標準。於是,美國、歐盟並未削減量化寬鬆的政策力度,相反地力度還在加碼。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跟正常年分比,目前美國居民多餘的儲蓄高達2萬億美元,但由於疫情嚴峻,海量資金無處可花。等到六、七月更多的人接種疫苗後,美國的消費行為就開始常態化,這2萬億美元將支持消費呈現報復性反彈。
「政策有力度,疫苗有效果,消費者有餘糧。」邢自強認為,在這三大因素的推動之下,很可能今年美國經濟會呈現過熱現象,通脹回升可能高於包括美聯儲在內的很多人的預期。
據《財新周刊》報導,儘管不少專家認為這輪通脹不會持續太久,但邢自強認為,過去30年來抑制通脹的三大因素——貿易全球化、科技主導化和企業巨頭化都出現了逆轉:現在已經出現了一些逆全球化、反對貿易自由化苗頭,並可能還會持續下去;世界各國對科技企業的監管趨嚴;企業和中低收入群體之間的收入分配開始失衡,因此政策在左拐,下一階段,拜登也在考慮對企業可能要加稅。
「這一輪的美國通脹,很可能不只是短期曇花一現的周期性因素,還有一些中長期政策在推動。」邢自強稱,房價通脹、美國最低工資可能會上漲,都會推動明後年和中長期通脹。他預計,2021年底美國核心通脹可能升至2.2%,如果出現經濟過熱的情形,有可能在今年底明年初上探到2.5%以上。
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也認為,導致此輪通脹的重要因素——供給缺口不會在短期內結束,「通脹形勢可能會快於美聯儲的想像」。
他稱,早在疫情發生前,全球投資就已呈弱勢,疫情加劇了這一趨勢。導致今明兩年以產能為表徵的全球供給能力處於一個很低的位置。在疫苗分配上,作為全球主要消費國的歐美處於優先次序、接種較快,而原材料產地國的發展中國家則疫苗供給不足、接種緩慢,目前看,原材料產品供給和需求之間的剪刀差正在擴大,而不是縮小。此外,即使勞動需求不錯,美國勞動者參與率仍明顯下降,勞動力成本持續抬高,用工時薪大幅高於疫前。
專家認為通脹形勢可能會快於美聯儲的想像。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稱,美聯儲需要看到通貨膨脹「實質性且持續超過2%目標」後,才會開始收緊政策。(Susan Walsh / POOL / AFP)
不過,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稱,美聯儲需要看到實際的通貨膨脹「實質性且持續超過2%目標」後,才會開始收緊政策,而且在2020年8月,美聯儲將2%通脹目標調整為2%平均通脹目標,這意味著美國通脹在較長時間內超過2%。
新興市場加息防禦 中國CPI增加不多
一些新興市場已感受到通脹的大幅攀升,開始進入政策退出期。3月18日,土耳其央行將關鍵利率上調200個基點至19%。(AdeM Altan / AFP)
與歐美發達國家通脹長期低於2%不同的是,一些新興市場已經切實感受到通脹的大幅攀升,開始進入政策退出期。
3月18日,巴西央行上調基準貸款利率75個基點至2.75%;土耳其央行緊隨其後,將關鍵利率上調200個基點至19%;3月19日,俄羅斯央行將基準利率上調至4.50%。
這些新興市場國家的通脹壓力主要有兩大來源:一是以糧食和原油為主的價格上行帶來的輸入性通脹壓力,二是消費品供需缺口導致的通脹壓力。
相比之下,中國通脹走勢與眾不同。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下降0.2%,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由上月的下降0.3%轉為持平。生產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1.7%。
官方解釋是,由於糧食價格較穩定,且復工復產比較早,供需較平衡,加上中國對經濟刺激力度較小,通脹壓力也相對較少。
不過,中國老百姓都知道,官方的通脹數據是不真實的,而且由於中國傳統通脹度量較少包含資產價格,會帶來數據失真。在CPI、PPI通脹無憂的同時,中國正面臨著資產價格上漲的嚴峻挑戰,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樓市泡沫和股市泡沫。
資本走向決定了通脹順序 CPI是最後
華府中國問題專家石藏山表示,最近不少朋友在感嘆,現在美國的青菜價格漲了很多,以往幾毛錢、一塊多的,現在基本上都是2.99美金以上了。一個朋友從紐約去拉斯維加斯,以往300美金的機票,現在漲到1400美金,就連轉機的、時間不好的,加上稅,也要1000多了。可以說,美國已經開始通脹了。
從短期原因來看,政府給每人發了1400美金,一家四口,就5000多了,拿到手後,人們就想出去玩。
資本主義社會,資本是所有社會運作的核心,資本就是可以賺錢的錢,一旦政府實施量化寬鬆、貨幣寬鬆,多發行的貨幣,第一步就會進到資本市場,進到資本最密集的地方,從最原始出口開始,所以今年初,本來經濟不好,疫情也沒控制住,但股市拚命漲。
現在日本、西歐很多國家,銀行存款是負利率,美國是零利率,所以錢存到銀行不划算,人們就會把錢拿來投資。
股票、債券、比特幣,風險很大,為了保險,很多人就投資房地產。這是資本擴散的節奏和結構所決定的,目前貸款利率又低,又容易借錢,豪華消費都沒了,大家積攢了一些錢,就投到房市,房價就開始飆升了。
通貨膨脹的過程,就好比往湖裡丟石頭,那個水波紋會從中心逐步擴散開來,從股市擴展到房市的同時,那些從股票賺了錢的上市公司就開始擴張,於是,大宗商品和能源等基礎物資就開始漲價。
等這波紋傳導到最後一步,就是普通消費品的漲價,這是大浪最後到的地方,這時,中央銀行就要控制源頭了,就得收緊貨幣的發放。以上形成一個周期。
發達國家,人們錢多了,不是用來消費,因為花1000元已經吃飽了,不需要花更多的錢在吃的上面,就用到奢侈品如房地產、投資基金等。這次疫情,美國中產階級很多都把政府補貼的錢,丟在資本項目中,而不是消費項目,商品通脹就後延了,這樣不至於導致經濟失速。
中國的CPI,從來都不準,漲得最凶的是房子,但CPI中剔除了房地產指數,主要只包括吃的、服裝、菸酒等。最近中國的豬肉價格暴跌了30%,糧食價格沒變,所以政府一再說,中國糧食夠吃,肉價沒漲,物資不短缺,大家不要恐慌。
最近中國的豬肉價格暴跌了30%,糧食價格沒變,所以政府只要能把豬肉價格砸下去,CPI數據就看不出來通脹。圖為2021年2月10日,北京一家超市的豬肉。(Wang Zhao / AFP)
中國政府只要能把豬肉價格砸下去,CPI數據就看不出來通脹。官方說中國的通脹率CPI只有1點幾、2點幾,誰都不信,連買冰櫃的老太太都不信,因為大家都明明白白看到了漲價。
中國政府經常人為地控制物價,官方把價錢摁住,不讓漲價,背地裡他們悄悄的給賣豬肉的補貼,就能把CPI壓下去。但這是在扭曲市場,會遭到市場報復。
至於通脹到來的時間,根據通脹的傳導性,從原油、大宗商品開始漲價,傳導到消費市場,估計要半年左右。從現在開始,到今年四季度,也就是從春天到秋天,消費品一定會漲價,通脹率CPI一定會超過2%。上周,美十債利率超過1.77%,五年期的就已經超過2%,這就是信號。
最後石藏山表示,適當的通脹沒有問題,最怕惡性通脹,CPI超過5%、10%就麻煩了。回頭來看1987、1988年,中國的通脹率實際達到了20%,很多學者認為,這是直接導致1989六四學運的關鍵原因,但當時官方就是否認通脹。
不過西方國家,政策比較成熟,CPI數字較準確,調節手段也比較多,外界普遍認為,出現惡性通脹的可能性不大。
為了緩解疫情帶來的經濟問題,各國央行基本都採取了經濟救援方案。比如歐央行大放水1.85萬億歐元,美聯儲無限量化寬鬆,2萬億+2.3萬億等。
據全球領先的金融服務公司Morgan Stanley預測,全球四大行(美聯儲、歐央行、日本央行和英格蘭銀行)將在2021年大規模加速印鈔,高達3.4萬億美元(22萬億人民幣)將流入市場。
印鈔、降息、補貼,基本上是疫情後所有國家的統一動作,這就令通貨膨脹成為必然。華爾街畢安科研究公司總裁Jim Bianco曾表示,「一旦全球央行開始大放水,可能會爆發一連串的經濟活動,這將是新一代人經歷的第一次高通脹。這是2021年最大的擔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