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全球供應鏈重組 臺灣機會多


9月4日,臺美日歐共同舉辦「重組供應鏈論壇」,8月30日率團訪臺的捷克參議院議長維斯特奇爾(右)也出席並致詞。(林仕傑/大紀元)

中共病毒肆虐全球,加上中美對抗,造成全球供應鏈大調整。 9月4日,臺美日歐在臺北共同舉辦「重組供應鏈:促進理念相近夥伴間之韌性論壇」, 外界認為,這對提升臺灣在全球經貿領域的地位大有益處。

文:方天亮、林岑心

9月2日,就在捷克議長維斯特奇爾訪問臺灣之際,美國在臺協會(AIT)宣布,將於9月4日與臺灣外交部及經濟部、歐洲經貿辦事處、日本臺灣交流協會及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在臺北共同舉辦「重組供應鏈:促進理念相近夥伴間之韌性論壇」。外界認為,這對提升臺灣在全球經貿領域的地位大有益處。

維斯特奇爾將出席供應鏈重組論壇

據新頭殼報導,AIT資料顯示,AIT處長酈英傑、捷克參議院議長維斯特奇爾、臺灣外交部長吳釗燮、歐盟駐臺高哲夫、日本駐臺泉裕泰代表,與臺灣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將同臺出席並致詞。

由於中共病毒(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加上中美對抗,加速了供應鏈重組。AIT日前表示,美國希望在供應鏈重組的議題上,與臺灣以及其他理念相近的夥伴合作,促使供應鏈更加多元化。

外交部歐洲司司長姜森先前提到,維斯特奇爾議長訪臺將強化兩國的國會交流與經貿合作。再者,捷克是臺灣廠商在中東歐地區重要的生產與研發基地,在高科技以及醫療防疫等領域,具有龐大的合作利基。

「臺灣電子產業將受惠全球供應鏈重組」


中美對抗將讓臺灣的IC設計、電子零組件(半導體)及網通設備產業得到更多的市場切入機會。(AFP)

8月5日富邦證券曾發表文章說,這次中共病毒疫情,不僅造成數十萬人喪生,也讓全球化的經濟陷入重挫,整個企業營運模式與生活習慣都面臨調整與改變。加上中美對抗造成全球供應鏈的大調整,這將為全球帶來一個和以往完全不同的發展格局。

富邦證券回顧說,2001年中國大陸加入WTO之後,快速成為世界工廠。到2018年為止,中國大陸的製造業產值已遠超過其他工業先進國家,相當於美國、日本與德國三大製造強國的總和。

而臺灣的企業與資金在全球化開始後蜂擁到中國大陸投資,整個臺灣產業與經濟相對表現就比較沉悶。不過近年臺商回流,民間投資穩定成長,尤其是電子零組件(半導體)產業投資金額不斷攀高,臺灣的產業結構開始出現轉型。

富邦證券表示,在這次中美對抗及中共病毒疫情衝擊下,全球化時代的商業模式已逐漸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區域化、在地化的經濟新局。

中美對抗將讓臺灣的IC設計、電子零組件及網通設備產業得到更多的市場切入機會。5G行動通訊與AIOT(智慧物聯網)這些新一代科技對於半導體與相關電子零組件與高附加價值的網通設備、工業電腦及伺服器需求不斷提升,臺灣在這些領域都極具國際競爭力,後續的發展潛力值得期待。

「接管舊世界工廠不是什麼難事」

香港電子產品企業家周先生對《大紀元》表示,歐、美、日、臺、韓等和大陸產業鏈脫鉤已成定局。「當美國截斷高科技及半製成品輸到中國加工,那大多數的高科技及高產值貨品根本無法在中國生產。不管投資者喜歡或不喜歡,都要跟著到美國支持的國家去投資。例如美國高科生產線如轉去印度,那印度便會成為高科技產品生產地了。」

他說:「我認為,將來的生產鏈好簡單,印度與越南等的廉價勞工及廠房、澳洲的天然資源、美國的技術及專利授權、臺灣的微技術、日本的自動化生產經驗及技術,電子產品的供應鏈已解決。低檔商品比如波鞋、T-shirt、牛仔褲、日用品,向墨西哥、巴基斯坦、柬埔寨下訂單就可解決,要有秩序take over(接管)中國這個舊世界工廠,不是什麼難事。」

美中經濟脫鉤成趨勢 全球供應鏈重組


美國、印度與中共在經濟領域上開戰,專家認為,世界各國將為供應鏈重組布局。圖為中國製造業活動。(Getty Images)

特朗普總統9月7日在演講中再提美中兩國經濟「脫鉤」。特朗普說,脫鉤是個「有意思」的字眼,如果美、中兩國真的不做生意了,美國也不會吃虧。

德國外交部9月1日也發表《德國-歐洲-亞洲:共塑21世紀,印太地區準則》,內容涵蓋地區安全及經濟合作,表明將與印太地區國家簽訂歐盟自由貿易協定,使得夥伴關係多樣化,避免單方面依賴。外界解讀,這說明德國希望世界朝多極化發展,不至於在美中之間選邊站。

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吳惠林認為,世界各國現在很難不選邊站,「現在不想介入也沒有辦法,都要選邊了,已經到達這樣的地步。主要是美國要跟中共脫鉤,從技術、產業、人員一步一步脫鉤。未來所有和共產黨有關的人士、企業,都要與其脫鉤。」

吳惠林指出,當美國不再提供給中國企業高科技和資金後,歐洲和中共的經濟往來是否還會這麼密切?這就值得觀察。

他認為,包括美、日、捷、臺日前在臺北舉辦論壇及德國發表的「印太準則」,都是在為供應鏈重組做準備,「產業鏈要建構不是一、兩天的事,現在各國都看到(脫鉤)跡象,不提早準備,將來就來不及了。」

未來世界經貿格局改變 中共不被信任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認為,在美中貿易戰和中共病毒疫情爆發後,大家都在談建構(除了中國以外)第二軌供應鏈、第三軌供應鏈。

在此情勢之下,李淳提到,不止美國,日本、澳洲、印度、歐盟各國,都講得很明白,甚至是在檯面上說,要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度,同時創造新的供應夥伴關係。

他提到,新供應鏈重組的重要特徵,就是要找到「可信賴的夥伴」,包括供應穩定、資訊安全、可靠等要素。以臺灣近期開放美豬、美牛進口為例,也是讓美國列為「可信賴夥伴」的要素之一。

談到未來世界經貿格局的改變,李淳說,臺灣原本就是全球供應鏈的一環,不論是第二軌、第三軌供應鏈及各重組倡議,臺灣也都會是其中重要的成員之一。

之所以信任是重組新供應鏈的重要基石,美國華盛頓信息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李恆青對大紀元表示,是因為大家發現與中國(中共)做生意背後存在許多陷阱。近期包含馬來西亞前總理納吉布貪污、洗錢案,捷克總統澤曼過度親中背後存在著中國(中共)資金的影子,「這些例子說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與中共合作沒有什麼好處,更多的是陷阱!」

他認為,這也說明了美國對待中共態度的轉變,即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日前在尼克松圖說館演講中提到的,現在與中共交往是「不信任,且要查證」(distrust and verify)。

「最終回歸到信任問題。」吳惠林說,這次中共病毒疫情凸顯了共產黨說謊的特性,還利用疫情來占其它國家的便宜,「引發許多國家對其不信任,各國在看清事實後,都要面臨選擇。」◇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