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二次公私合營啟動 中共垂死掙扎奪財民企


中國經濟正在陷入危局,外界擔憂中共走回毛澤東「公私合營」老路,大舉搶劫私企。圖為1956年上海大祥綢布商店掛牌公私合營。(新紀元合成圖)

全球圍剿共產極權統治的宏觀形勢下,中共經濟警鐘長鳴,哀鴻遍野。

為挽救覆滅命運,做最後掙扎,北京當局不再顧忌「改開」形象,悍然走回毛澤東「公私合營」老路,向民營企業舉起屠刀。

這次的手法是向私企派駐政委和經濟間諜,政治上禁錮財務上管控,雙管齊下,公開奪財。

文 _ 韋拓

奪財行動詭異迅猛

據海外媒體報導,為挽救衰敗的經濟,北京重新走回財政刺激的老路,今年再度以地方政府發債形式,加印近4兆人民幣(下同)。

路透統計,截至8月30日,中國地方債發行總量已達3兆9626億元,接近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時推出4兆刺激措施的規模。

中共此舉只說明一個問題:沒錢了。全國地方政府債臺高築,瀕於破產,於是中共開始啟動私企奪財行動。

🔥 揭露中共手段,共同守護香港 🔥

🎯 0元驚喜回饋!🎯

訂閱YouTube頻道,免費送您原價 HK$66電子周刊(三期) 活動詳情,請見 http://bit.ly/2mlNTSJ

文章未完,繼續往下閱讀

繼互聯網企業大佬馬雲、馬化騰卸職阿里巴巴、騰訊之後,9月25日網上熱傳聯想集團老總柳傳志黯然退席,並留下經典「三怕」——第一怕就是不安全……根本沒有真正的法制,說你好你就好,說你有罪就有罪;第二怕是政府不作為……這也做不成,那也做不成;第三怕是說的跟做的不一樣,影響經濟,人心混亂……


繼馬雲「被退休」、馬化騰「被辭職」之後,9月25日網上熱傳聯想集團老總柳傳志(圖)黯然退席,讓全國民企老闆產生恐怖聯想——共產黨要打土豪分浮財了。(余鋼/大紀元)

柳傳志註銷名下大部分公司,卸任聯想,讓全國民企老闆產生更恐怖聯想——共產黨下決心打土豪分浮財了!

奪財手段狡猾殘酷

2017年中共19大即開始造勢,去年以來更加快了黨控私企的腳步。2018年11月,馬雲的共產黨員身分被《人民日報》爆出,中共發布《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要在民企、外企中建立「黨支部」。

多維稱,對比20年前,民營企業家尚沒資格加入共產黨,而今無數民營企業家包括中國恆大許家印,萬達集團王健林,聯想集團柳傳志,阿里巴巴馬雲等都已公布自己黨員身分。中國商人從被中共排斥、打壓走到今天被吸納入黨,都與中共近幾十年的整體轉變不無關係。

多維稱,在中共的思路中,建立「黨支部」是一種有效而簡便的將黨員組織化的管理方式,進而增強中共對社會各毛細血管的控制力和整合能力,發揮中共黨員的一度被荒廢的社會引領作用。

當局先是公布著名私企老闆是黨員,然後輿論上強調黨管企業,待時機成熟,乾脆直接派書記進駐私企,一步步實現了對中國經濟發展超過一半比重的民營企業的政治管控。

9月20日,浙江黨媒稱,杭州政府將派出100名官員作為「政府事務代表」,進駐阿里巴巴、吉利、娃哈哈、螞蟻金服集團、網易公司、海康威視、浙江大華等100家高科技重點企業,負責政府和企業間的「溝通」。派駐代表由市委組織部、市經濟和資訊化局統一管理,派駐時間為一年。據稱,這100家重點企業只是派駐官員的「第一批」。

據網上消息,杭州、河南、廣東及貴州等地政府均已派官員進駐當地企業;山西太原某區政府已開始試點:派會計接管私企的財務,稱試點過後將在全區執行。中共地方政府逐步控制私企,與財務疏困有相當關聯。有跡象表明這可能發展為全國性布局。

近幾年反腐運動中,當局已經藉機「接管」了幾家私企巨頭,包括肖建華的明天系、吳小暉的安邦集團和葉簡明的華信能源,在法國意外死亡的海航總裁王健持有的15%股份被轉移等。

共產黨向來是輿論先行。2018年9月,御用專家吳小平刊文稱,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的目標,「應逐漸離場」。此論當即引發民企新一輪恐慌,之後當局不得不公開表態「安撫」,但加緊控制民企的動作卻一直沒停止——強迫全國民企設立黨委,接受中共領導。

同月,人社部副部長邱小平還在「深化民營企業民主管理」會議上要求民企「讓員工享有充分的民主權利」,在「企業黨組織的領導下」,共同參與企業管理,「共用企業發展成果」。

有消息人士對自由亞洲說,中共國臺辦新聞局副局長、發言人安峰山,已被派到民企——新希望集團擔任首席品牌官兼黨委副書記。高官到民企擔任黨委書記,是第二次公私合營的手法,本身就是全面倒退的表現,注定是對民企的再次搶劫。


國臺辦新聞局副局長兼新聞發言人安峰山突然空降民企新希望集團並擔任黨委副書記,引發民企廣泛疑慮。(AFP)

中國問題專家韓連潮發推文指,「中共各級政府派員進駐民企監督財務現金管理,參與者包括由政府發工資的全職國家會計。很顯然,中共財務又現危機,要進行新一輪搜刮民脂民膏民財的運動。」

2014年中共國資委即啟動了國企和民企混改。2015年6月6日,中共提出設立黨組織,開始染指私營企業。當時就有評論稱,「黨建全覆蓋」是民營企業滅頂之災。

奪財背景嚴峻 中共左轉應對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9月到中央黨校講話,至少58次提到「鬥爭」二字。稱幹部要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此被外界解讀為近四十年來十分罕見的左轉。

有外媒數據顯示,中國經濟8月分是1997年以來最糟糕的;9月分是1962年以來最糟糕的。中國經濟正在急速回落到歷史上的兩個最低點,即亞洲金融危機和大饑荒時代。

美國總統特朗普9月3日也表示,中國經濟正在經歷57年來「最糟糕的一年」,「他們的供應鏈支離破碎很糟,公司正在撤離。」目前,中共無論是大幅貶值人民幣、還是投入更多的貨幣,都無法讓中國的經濟下滑踩剎車。

大陸知名經濟學家、國際金融專家向松祚今年1月曾公開講,2018年經濟下行的四大原因,一個是國外原因,三個是國內原因。最重要和最要命的原因就是:「去年出現了消除私有制的雜音,造成民營企業的信心遭受重創。」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指出,中共把企業抓在它手裡,這樣它可以控制起來,回到集權統治、計畫經濟的統治。中共現在已經完全在準備全面倒退,回到閉關鎖國的狀態。經濟體制上要回到跟它這種戰略相符合的形式。

美中貿易戰正在加速中國經濟下滑,經濟危局很可能引發政治危機。多方消息指,中共可能已在布局重返「計畫經濟」,以求度過統治危機。黨媒報導顯示,早在去年初,全國95%的鄉鎮就已重啟了供銷合作社。

奪財歷史再現 往事不堪回首

公私合營,是中國共產黨1956年發動的、針對民族資本家和私營個體勞動者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政策和運動。

外界注意到,如今中共杭州政府宣稱抽調「政府事務代表」進駐重點企業,服務於所謂「新製造業計畫」的說法,只是中共早年公私合營的變種。當年也是通過向私人企業派駐代表的方式,逐步接管企業經營權,再通過象徵性贖買,以極低的價格搶奪了所有私企業主的財產,收歸國有。

歷史傷痛無法抹去

據大陸《近代史研究》等資料記載,1956年1月15日,20萬軍民聚集在天安門廣場,「慶祝」北京全行業社會主義改造(即公私合營)全部完成,緊隨其後的是上海、天津、廣州、武漢、西安、重慶、瀋陽等大城市以及50多個中等城市。

後來,中共又從贖買資本家私股,改行「定息制度」。其生產資料由國家統一調配使用,資本家除定息外,不再行使職權,並要逐步改造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公私合營後,每年企業向原私股持有人支付5%的定息,作為分紅,期限20年。根據當時的情況,定息不但低於多數企業的盈利,也低於銀行當時的定期存款利息。 

1966年9月,中共提前10年停發了定息,公私合營企業最後轉變為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一夜之間私人股份被收歸國有。

1953年,中共下發《關於利用、限制、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意見》,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成為中共「過渡時期總路線」的重要內容之一,而「對資改造」最重要的實現形式就是「公私合營」。上海私企眾多,生產力強大,是中共推行「公私合營」奪財的重中之重。負責這一工作的中共統戰部長李維漢提出「上海是重點,可多搞一些」,「因為上海是全國經濟的心臟,對全國影響也大,各地資本家也都是看著上海的」。


上海私企眾多,生產力強大,是中共推行「公私合營」奪財的重中之重。圖為1956年1月14日,中國最大的私營百貨商場上海永安公司實行公私合營。(公有領域)

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影響下和中共輿論及威權壓力下,1953年底到1954年3月15日,上海共有316家私營工業企業向當局表示了合營要求,其中不乏甚具行業代表性的著名大型企業。如大隆機器廠、上海水泥廠、浦東電氣公司、華生電器廠、信誼藥廠、新亞藥廠、中國化學工業社、大中華火柴廠、廣勤紗廠、三友實業社、大中華橡膠廠、美亞綢廠、章華毛紡廠、景福衫襪廠等等。

為什麼資本家們這麼積極?中共上海市委工業生產委員會歸納總結稱,資本家在對待公私合營態度方面動機不一,有的認為遲早要合營,看風使舵、遲走不如早走,爭取趁頭班車;有的看到別人申請,自己不申請不好顧面子;有的通過申請進行試探;有的認為申請也不一定選到他,投機取巧;有的看到工作組或派員下廠,認為政府已看準,敬酒不吃吃罰酒不漂亮,不如早申請;有的企業困難,希望通過公私合營,渡過難關;有的企圖趁機放包袱。

此外,1952年開始的「三反」「五反」運動也對資本家們造成了較大影響,據記錄,運動中工人店員揚眉吐氣,對資本家呼來吼去,揭發檢舉此起彼伏。資本家則人人自危,紛紛「坦白」交待,許多人主動低頭認罪爭取過關。上海在「五反」運動中,四個月自殺企業主及家屬高達876人。巨大的壓力使很多人失去了繼續經營的信心。

當時資本家階級已被列為社會主義革命要消滅的對象,因此無論他們對於合營持什麼態度,其動機毫無例外的都被認為是出於私心。如果積極擁護合營,有可能被認為是以積極換取政治資本;如果消極對待,就很容易被認為是唯利是圖;如果是抵觸甚至反對,更會被認定是落後、反動。

上海永安百貨公司1955年自願要求公私合營,有著非常實際的動機。當時政府對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如糧食、食油、棉布等都進行了計畫收購和供應,國營商業已經基本上代替了私營批發商,國外的東西進不來,國營批發部又限制數量,永安公司的貨架上很快空空蕩蕩,無貨可賣。1954年相比上年,永安的營業額降了一多半,到1955年2月連工資都發不出來了。

在這種情況下,當局對永安採取了「安排與改造相結合」的辦法扶持,永安的批購比例達到80%,使其納入國家軌道。當年秋天,永安老闆郭琳爽提出了公私合營的請求獲批。1956年1月14日,永安宣布「公私合營」。這一天,南京路上永安公司門樓上的老招牌「永安百貨」卸了下來,裝上高達五丈八尺的「公私合營永安公司」霓虹燈。

1966年「文革」開始,永安百貨改成「國營東方紅百貨商店」;1969年時再度更名為「上海第十百貨商店」;1988年,永安第三度改名,改為「華聯商廈」;到了2005年,又回到了永安百貨的店名。

永安百貨的老闆郭琳爽公私合營後擔任了一段時間的總經理,後來還曾擔任上海市人大代表、政協常委等。文革開始後卻仍因資本家身分遭到批鬥,1974年心臟病發作病逝。

公私合營令很多傳統企業、品牌消失,存活至今的品牌由當局持有,失去家族傳承。有些企業因早年已在香港開設分號,故得以傳承至今,並出現廣州和香港存有中文相同的兩個品牌但屬不同企業的局面(例如香港李眾勝堂、陳李濟藥業、太平館餐廳等)。一般情況下,香港廠家乃正宗傳承,產品包裝均會印有創立人的頭像,說明書一般使用印刷的傳統手寫繁體中文,從英文商標等亦可輕易分辨(絕大部分企業使用傳統的粵拼英文)。

如王老吉涼茶,廣州的工廠和品牌已被當局奪取,傳統英文商標被更改成漢語拼音,並且出租該品牌予其他企業,生產與品牌歷史不符的產品。也有一些企業在中共建政後被強迫公私合營,後撤離內地遷往香港,並成功生存至今,如潘高壽藥廠、太和洞藥廠、位元堂等。

有人說,共產中國第一次「公私合營」令無數大陸百年老號逃到香港雲集保全,成就了東方之珠的繁榮,如今,中共愚蠢的啟動第二次「公私合營」,我們甚至可以猜想,這又將造就哪個偉大城邦?◇

新紀元周刊 第654期

新紀元周刊 電子雜誌 一年訂閱 ( 點擊進入 )

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機場書店

香港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台灣松山機場、台灣桃園機場、台灣高雄機場、台灣台中機場等。

一般書店

香港田園書店、台灣誠品書店、台灣三民書店、台灣建弘書店等。

其他販售處

請逕洽各國服務處或地方書店。( https://goo.gl/h1s2eA

新紀元暢銷書籍《中國大變動系列叢書》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