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罰阿里輕放騰訊 中共「反壟斷」黑幕
中共反壟斷,阿里開罰182億、騰訊罰100萬元人民幣。分析指北京是做給其他企業看,「學馬化騰(右)跟黨走,就給你好果子吃;學馬雲(左)跟政府唱反調,就給你顏色看。」(Juan Mabromata 、Philippe Lopen / AFP)
阿里巴巴被以《反壟斷法》開罰182.28億元人民幣,騰訊只罰了100萬人民幣。 分析指,馬雲和馬化騰兩人都是利用官商勾結發展壯大的, 北京這樣一打一拉是做給其他企業看,「學馬化騰跟黨走,就給你好果子吃; 學馬雲跟政府唱反調,就給你顏色看。」
文:方天亮
自從阿里巴巴被中國政府以《反壟斷法》開罰182.28億元人民幣之後,很多人認為,騰訊將成為官方處罰的下一個目標,路透社預測至少罰款百億,但最後只罰了100萬人民幣,令外界驚愕。這裡面存在著什麼黑幕?
互聯網監管轉向 對阿里罰款不算重
在阿里被罰之前,美國芯片公司高通(圖)、日本三菱電器等,都是被處以上一年度銷售額的7~8%,而阿里只被罰了國內銷售額4%的182億元,不算重。(Robyn Beck / AFP)
中國《反壟斷法》於2008年生效,2020年12月開出了幾張引起人們關注的50萬元罰單,2021年4月阿里巴巴被處以182.28億罰單,外界稱之為中國網路發展史的「分水嶺」,「懲罰之重,前所未有」。
4月10日,在市場總局處罰決定公布兩小時後,阿里發布公開信,稱對處罰「誠懇接受,堅決服從」,並對各界的批評「心懷感恩,心存敬畏」。
很多媒體解讀為「這是馬雲服軟了」,但是客觀來看,這次官方對阿里的罰款其實並不重。
在阿里被罰之前,美國芯片公司高通、日本三菱電器、瑞典利樂等,都被處以被查的上一年度銷售額的7~8%,而這次阿里只罰了國內銷售額4557億元的4%的182億元,約27.79億美元。
中國《反壟斷法》規制了四種壟斷形式: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經營者集中、行政壟斷。阿里巴巴2015年被京東狀告「二選一」就屬於第二種。
「二選一」的壟斷方式就是:你在我的平臺上賣東西,你就只能參加我的促銷活動,就只能用我的軟件,想用別人的,那就請你離開,是在離開與順從之間二選一。
中國大陸「二選一」的壟斷方式泛濫成災。早在2010年3Q大戰中,騰訊就要求其用戶卸載360軟件,否則無法登錄QQ。(余鋼/大紀元)
在過去20多年的互聯網行業,二選一的做法被很多互聯網企業認為是正常市場行為,早在2010年3Q大戰中,騰訊就要求其用戶卸載360軟件,否則無法登錄QQ。
電商繁榮後,二選一泛濫成災,比如京東控訴阿里二選一,阿里反脣相譏你難道沒用過這招嗎?微信vs.支付寶、美團vs.餓了麼、順豐vs.菜鳥,都用了二選一壟斷手法。
自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促進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對互聯網的監管風向就在轉變。2020年11月3日,螞蟻金服IPO突然被叫停,標誌著監管思路徹底轉向,一周後,市場監管總局公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12月11日,政治局會議首提「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既然是衝著整個互聯網行業來的,那龍頭老大騰訊被查是無法避免的。
騰訊吞併壟斷的手段更惡劣
騰訊採取惡劣手法獲得壟斷,如抄襲五分鐘網路公司開發的「開心農場」,最終收購了五分鐘,搞出QQ農場。(Greg Baker / AFP )
相比於阿里巴巴,騰訊為了獲得壟斷所採取的「抄襲-取代-壟斷」的手法更惡劣。
最近網上流傳一個視頻,講述了幾年前大陸曾經風靡一時的「偷菜遊戲」,來源於五分鐘網路科技公司開發的「開心農場」,他們研發了五年,好不容易有20萬用戶了,哪知騰訊一看有市場,「就招了幾十個工程師,搞了一兩個月就搞出來了,完全的模仿,抄襲、複製,往那一掛,免費三個月,結果開心農場就死了」。後來騰訊收購了五分鐘,搞出QQ農場,2009年騰訊月收入就達到5000萬人民幣。
類似這樣的「抄襲-超越-收購-壟斷」的故事,在騰訊經常發生,以至於騰訊一度被互聯網同行痛罵成「公敵」。2010年7月的《計算機世界》雜誌,發表了題為〈「狗日的」騰訊 攪局者還是終結者〉的封面報導,這句話體現了當時大陸計算機同行對騰訊的深惡痛絕。
「在中國互聯網發展歷史上,騰訊幾乎沒有缺席過任何一場互聯網盛宴。它總是在一開始就亦步亦趨地跟隨、然後細致地模仿,然後決絕地超越。比如當初的遊戲。」文章說。
早在2006年,新浪網創始人王志東就公開指責馬化騰是業內有名的「抄襲大王」,而且是明目張膽地抄襲。而馬化騰的回應是:模仿是最穩妥的創新。
騰訊依靠QQ和微信的社群能力,很快建立了騰訊帝國,至2021年1月,騰訊每日活躍用戶約10.9億,每天有3.6億人透過「微信公眾號」獲得信息,是目前中國通訊領域的龍頭。後來加上金融領域上模仿馬雲,馬化騰也搞出了微信支付、財付通等,全面覆蓋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
微信數次公開長期切斷阿里的電商平臺「淘寶」、黃崢創立的社交電商「拼多多」、字節跳動的短影音平臺「抖音」的外部連結;還屏蔽了很多社交類APP的功能,比如阿里巴巴的在線辦公軟件「釘釘」,字節跳動的「飛書」等。
這些都是騰訊搞壟斷的證據。
騰訊曾被反壟斷調查 但神祕逃脫
騰訊音樂於2019年曾被網易和阿里舉報涉嫌違反《反壟斷法》,因為騰訊跟大量音樂公司簽訂了排他的、獨家授權協議,相當於是在線音樂市場裡搞「二選一」。
2013年,阿里巴巴收購了音樂平臺蝦米,但蝦米最後輸給了騰訊音樂。
騰訊音樂由騰訊和Spotify合資成立,通過收購中國音樂公司的多數股權擊敗了阿里巴巴,騰訊占據了中國約四分之三的串流媒體音樂市場。
騰訊音樂隨後還收購了三大唱片公司中的兩家股權,即環球音樂集團和華納音樂,並獲得索尼音樂作為主要投資者。騰訊音樂的龐大組合使它能夠將內容再授權給較小競爭對手,包括蝦米、網易雲音樂和百度音樂等。
在競爭對手抱怨高額的再分許可費後,騰訊的這種商業模式在2019年初引發了反壟斷調查,但在騰訊音樂降低一些費用後,該調查於大約一年後被暫停。
騰訊配合中共監控中國人
2019年荷蘭駭客披露,騰訊把大陸網吧用戶的對話內容及身分信息,傳送到中國各地的警察局。很多人因為私下在微信的言論而被警察逮捕,騰訊成了中共監控百姓的幫凶。(Peter Parks / AFP)
騰訊是如何讓官方停止反壟斷調查的,裡面的內幕至今是個謎。不過,騰訊與中共官方關係之緊密,私下的「合作」與合謀之深,是普通人不知道的。
比如早在2011年,中共特務頭子、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到訪騰訊,2014年有消息稱,江澤民的一個姪女做了騰訊的高管。
2019年3月2日,荷蘭駭客葛維斯(Victor Gevers)披露,騰訊把大陸網吧用戶的數百萬個對話內容以及用戶的身分信息,傳送到中國各地的警察局。
騰訊直給警察「餵料」,導致很多人因為私下在微信的言論而被警察逮捕,騰訊成了中共監控百姓的幫凶。
阿里被查後,馬化騰曾拜訪監管部門,並在3月24日晚間首次回應,表示將積極配合監管,並稱已和相關部門多次見面,騰訊將盡可能做到合規,保證長遠發展。
兩會上馬化騰表忠心站隊
2021年3月的中共兩會上,馬化騰提交了多份書面建議,緊跟習近平的主張,藉此對習近平表忠心。圖為馬化騰2019年3月8日出席中共兩會。(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2021年3月的中共兩會上,馬化騰在公眾面前消失了一年多之後,終於公開露面。他稱因腰痛而缺席一些活動,不過很多網友猜測他可能會像馬雲那樣「退居二線」。
馬化騰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表現很積極,提交了多份書面建議,涉及鄉村振興、新就業、碳中和、數字治理、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保等領域。馬化騰的這些建議,都緊跟了習近平的主張,藉此對習近平表忠心。
時事評論員王華表示,馬雲和馬化騰兩人,都是在中共大環境下利用官商勾結而發展壯大的,兩人都與江澤民以及習近平的人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然而不同的是,馬雲給外人的印象是敢於同政府唱反調,而馬化騰一直是比較順從政府的模樣。
3月中旬,《華爾街日報》引述熟悉北京想法的官員指,將對阿里處以破紀錄的罰款,而且北京要求阿里與馬雲撇清關係,更緊密地站在中國共產黨一方。
不少媒體解讀這是因為馬雲說話太口無遮攔,王華表示也許問題不是這麼簡單。習現在要馬雲與阿里巴巴脫鉤,可能還有更嚴重的事情出現。
500億「創造社會價值」後罰百萬
4月19日,騰訊控股對外發布消息稱,該公司將為「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戰略首期投入500億元,擬設立相關事業部,在基礎科學、教育創新、鄉村振興、碳中和、FEW(食物、能源與水)、公眾應急、養老科技和公益數字化等領域「展開探索」。
「當一家企業越往上生長,越需要把創造社會價值的根基,扎得更深更穩。500億元只是投入的開始。」馬化騰的相關聲明顯得十分煽情,他宣稱,騰訊將「持續呼應國家與時代的需要,與不斷發展的社會共生、共榮。」
習近平2020年7月21日曾主持召開了一次企業家座談會。在這次座談會上要求企業家:「增強愛國情懷……主動為國擔當、為國分憂。」
當時外界的解讀認為,中共當局正面臨嚴重的財政困難,所以其要求企業家「愛國」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求企業給中共出錢。
一方面是企業主導捐錢,若不捐,那官方就會有另外的辦法,利用各種手段來罰款,也就是最近傳出的阿里巴巴被反壟斷罰款182億人民幣。
就在這時,傳出了騰訊成立「可持續社會價值」(SSV)事業部,首期投入500億元人民幣的消息。
然後,4月28日官方宣布,騰訊因為收購「途虎養車」、「易車」違反《反壟斷法》,被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祭出行政處罰,合計罰款人民幣100萬元。
100萬對於騰訊來說,只是小零頭,於是騰訊就這樣輕輕鬆鬆地逃過了反壟斷的大棍子。
馬雲拒交用戶數據 令官方惱火
中國人民銀行2018年推出百行徵信,欲讓螞蟻等公司分享用戶的信用資料,開放給全國的金融機構訪問。螞蟻集團以維持市場競爭力為由拒絕貢獻數據。(Liu Jin/AFP)
為何中共對馬雲和馬化騰的態度截然不同呢?
2021年1月5日,《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監管機構正在試圖讓馬雲分享他旗下龐大的金融科技事業所收集到的消費者信用資料,此前一直被馬雲拒絕。
消息人士表示,當局提出兩個選項, 一個是要求螞蟻集團將資料轉移給中國人民銀行運營的全國性信用系統,另一個則是要求螞蟻集團分享數據給央行實際掌控的信用評等公司。
該消息人士表示,雖然螞蟻集團和中國其他七個數據公司都一樣是該信用評等公司的股東,螞蟻卻從未交出數據。
馬化騰的微信支付一開始拒絕交出用戶數據,但後來上交了。
在中國支付寶有10億名使用者,累積大量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借貸行為與貸款紀錄資料。憑藉這些資料,螞蟻已經從大約100家商業銀行取得大部分資金,也已經向5億人發放了貸款。
官方認為,這讓螞蟻金服對小貸公司甚至大銀行擁有不公平的競爭優勢,這種安排讓銀行承擔了借款人倒帳的大部分風險,而作為中間人的螞蟻集團卻將利潤收入囊中。
多年來,以央行為首的中國金融監管機構,一直試圖效仿美國Fair Isaac Corp.所創建的FICO評分,在中國建立一個讓放款人更能評估借款人信用的評分系統,藉此擴大公司和個人的融資渠道。
然而,馬雲多年來卻都拒絕配合政府。馬雲雖在過去多年利用公司搜集的數據協助當局「打擊罪犯」、讓異議者噤聲,甚至利用追蹤聯絡人的功能協助當局控制疫情,卻始終拒絕讓監管機構取得更多螞蟻集團掌握的個人信用數據。
中國人民銀行2018年也推出了個人信用評級的公司「百行徵信」,控股股東是由央行監管的國家互聯網金融協會。該公司還邀請馬雲的螞蟻,以及旗下擁有微信的騰訊和其他六家公司成為百行徵的小股東。
當局的最初想法是,讓螞蟻等公司分享他們用戶的信用資料,開放給全國的金融機構訪問,但官方計畫失敗了,螞蟻集團以維持市場競爭力為由,拒絕貢獻數據。
為何馬雲敢和官方對著幹呢?他不怕被中共抓進大牢嗎?誰能和中共抗衡,給了馬雲這個膽氣呢?
馬雲力推大重構 削弱中共主權
馬雲同世界經濟論壇上那群支持「大重構」的精英們關係密切,也一直支持全球化。有國際財團和精英的支持,馬雲才有膽量與中共抗衡,中共也就不敢抓馬雲。(Fabrice Coffrini / AFP)
《新紀元》雜誌在2021年2月刊679期的封面故事中,介紹了馬雲同世界經濟論壇上那群支持「大重構」(The Great Reset)的精英們關係密切;也一直支持全球化,想促成一個世界級的大政府來統管全球,這就會削弱各國主權政府的權力。
有國際財團和精英的支持,馬雲才有膽量與中共抗衡,中共也就不敢抓馬雲。
如今中共對馬雲緊、對馬化騰鬆,打馬雲、拉馬化騰,王華分析說,也許為了區別對待,北京從輕處理了騰訊,這樣一打一拉,樹立正反兩個典型,做給其他企業看,「學騰訊馬化騰跟黨走,我就給你好果子吃:學馬雲跟政府唱反調,我就給你顏色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