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抗政府巨獸《郵報:密戰》展現媒體道德勇氣
《郵報:密戰》電影劇照。(環球影業官方劇照)
電影《郵報:密戰》寫實呈現媒體面對政府巨大壓力時,仍堅持原則所需要的絕非血氣之勇,而是發自內心的勇氣,因此就道德勇氣的塑造上令人動容,堪稱媒體人的表率。
文 _ 蔡宜霖
近年來,新聞媒體追求真相、對抗各類龐然巨獸的故事,可說是好萊塢的熱門題材之一,如《真相急先鋒》(Truth)、《驚爆焦點》(Spotlight)等作品。最近上映的《郵報:密戰》(The Post),則是取材自1970年代《華盛頓郵報》踢爆美國歷任總統掩蓋越戰真相的醜聞,並在捍衛新聞自由上立下重要戰功。
故事背景為,美國的艾森豪、甘迺迪、詹森、尼克森等總統,不分黨派皆未將越戰的實際情況公諸於眾,某日一位政府官員將越戰的相關檔案偷偷攜出影印,並將資料轉交給媒體。由《紐約時報》開啟揭開黑幕第一槍,但隨後遭法院禁止刊登;接著則由《華盛頓郵報》不畏法律風險接力爆料,最終帶動各大媒體一齊響應。
前期鋪陳 毫不累贅
電影以越南的戰地情況拉開序幕,隨後進入官員將資料偷偷帶出的正題,但並未立刻呈現媒體先後爆料越戰黑幕的主軸,而是先用一定篇幅來闡述《華盛頓郵報》的經營現況。乍看之下,似乎為可有可無的鋪陳,不過劇情仍充分聚焦在新聞媒體的價值上,與電影的調性相當一致,且毫無累贅內容,就劇本設計而言令人稱道。
當《郵報:密戰》進入曝光真相的重頭戲後,劇情的觀賞性、緊湊性更進一步上了一個臺階,儘管本片的主題較為嚴肅,也非高成本商業大片的製作規格,不過娛樂性卻毫不遜色,堪稱近期以新聞業為素材的電影中的翹楚。且電影調性並非不苟言笑,仍適時帶入令人會心一笑的情節,就呈現風格而言,更非喜劇片式的幽默,在課題的嚴肅性與故事觀賞性上,取得了適度平衡。
《華盛頓郵報》為片中擔綱主人翁的媒體,不過就故事的呈現上,主要以報社的發行人凱瑟琳.葛蘭姆(Katharine Graham)與總編輯班.布萊德利(Ben Bradlee)為帶動劇情的男女主角,對於眾多配角們的呈現略為臉譜化,較難給人深入的印象。但因凱瑟琳與班兩人為當之無愧的劇情靈魂,因此這樣的取捨不至於成為電影敗筆。
《郵報:密戰》電影劇照。(環球影業官方劇照)
道德勇氣塑造 令人動容
值得一提的是,凱瑟琳為美國史上的首位報紙女發行人,因此《郵報:密戰》也適時帶入女性職場處境的議題。不過此情節就劇情比重而言,謹起到陪襯作用,劇情仍能充分聚焦在新聞議題上。片中更寫實呈現,媒體面對政府巨大壓力時,仍堅持原則所需要的絕非血氣之勇,而是發自內心的勇氣,因此就道德勇氣的塑造上令人動容,堪稱媒體人的表率。
若將《郵報:密戰》的情節與當今媒體現況對照,則令人不勝唏噓。僅在不久的40多年前,美國媒體的專業素養仍令人欽佩;到了今日,則僅因傳統思想強烈的川普總統與自己的左派價值觀大相逕庭,就對其極盡抹黑之能事,墮落之速令人錯愕。因此,《郵報:密戰》除了立下媒體該有的專業標竿外,某種程度而言,也起到敲響警鐘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