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東院商道與傳統的威力(上)
吳家東院的商道,印證了傳統的威力。圖為《那年花開月正圓》的劇照。
文 _ 謝田(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席教授)
三十年前,街上的老人不夠用
朋友日前轉發過來一段視頻,類似一個單口相聲。講相聲的人說,在中國大地,如今街上的老人摔倒在地上,沒人敢去攙扶;但三十年前,六一兒童節時,街上的老人都不夠用!他說的這個事,可能海外華人和年輕的中國人不一定明白。當時在中國,到了「六一兒童節」,老師都會組織、號召小學生去做「好人好事」,去街上攙扶老人過馬路之類的,在那天做些好事,好匯報匯報。顯然,這裡應景的成分,做秀的成分,是少不了的,但至少社會上還有這麼一點風氣,不會出現看到老人摔倒在地上,卻沒有人管的情況。孩子們一窩蜂的搶著去「做好事」,往往把老人從馬路一邊攙扶到另一邊,另一邊的孩子蜂擁而上,再把老人攙扶回到這一邊,弄得老人都回不了家,所以才有「街上老人不夠用」一說。就說這三十年間,中國大陸人心變壞、道德下滑之快,社會腐敗、人際關係惡化之劇,差異之大,令人唏噓不已。當然,人人都知道,都心知肚明,是中共這個變異的統治集團,通過暴力革命,通過破除傳統文化,通過「文化大革命」,通過腐敗治國,造成了中國社會道德如此迅速的淪喪。
中共為什麼要改變中國人的思想、破壞傳統文化呢?無他,是因為中國傳統的文化,仁義禮智信,信奉天地神明的內涵,跟紅朝的共產主義理念和暴力革命的實踐,是格格不入的。所以中共對傳統文化恨之入骨,必徹底剷除而後快。但即便中共這麼處心積慮的要毀掉中國傳統文化,但傳統的力量,也非常頑強的在中共的夾縫中生存、發展、顯露崢嶸。幸運的是,古老和優秀的文化和傳統之所以成為傳統、成為文化,就是因為其內在的強大生命力,是不那麼容易被剷除的。
中國百姓在骨子裡,在我們的血液和內在的精神中,有傳統的基因,這是外來的精神鴉片如共產主義之類的邪靈所祛除不掉的。
越是傳統的內容,人們越喜歡看
近年來,兩岸三地的電影、電視劇,甚至韓國的許多電視劇,很多都直接和間接的傳播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內涵。越是傳統的內容,人們就越喜歡看;越是傳統和正義的角色,人們就越喜歡;越是講道德、信神佛的德行,人們就越推崇。影視界目前普遍採用混合演員制度,導演、編劇、演員來自兩岸三地,甚至擴展到了韓國演員。究其原因,除了有助於商業市場開發之外,應該也有文化上同種同根、一脈相承的因素。
這些闡述和宣揚優秀傳統的影視節目,深入人心,開始帶動中國人重新認識自己的傳統,仔細審視中共的歪理邪說,反思中國社會這些年走過的路,甚至帶動人民對中共日漸離心離德。這一切,中共當然覺察到了,所以,紅朝最近又開始嚴控文藝圈,百餘名電影人,包括導演、編劇、演員和出品方代表,都被集中起來上黨課、「統一思想」。
不管怎麼說,在中共的夾縫之中,大陸近些年出品了許多不錯的作品。朋友推薦說,你研究商業和商道,應該看看《那年花開月正圓》(《那年花開》),一齣關於吳家東院經商的故事。抽時間看了看,真還不錯,鴻篇巨製,扣人心弦,哲理和人情世故兼具,從市井小販到王公貴族,從陝西富商到英國傳教士,從陝甘總督到慈禧太后,林林總總,刻畫了幾十個栩栩如生的人物故事;時間橫跨中國的洋務運動、甲午戰爭和戊戌變法等歷史事件;是一個基於真實歷史事件的秦商故事。雖然這部電視劇也有其社會的局限,但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看,劇作的出現和傳播,至少展示了在中共高壓的政治環境下,傳統的商道和傳統的道德理念,是怎樣展示了其強大的威力和生命力,在滲透和滋潤中國普通百姓的心田。
《那年花開》的主人公,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真實人物,清末陝西女首富周瑩。她天資聰穎,生於陝西三原縣,嫁給陝西涇陽縣安吳堡的大戶、吳家東院少爺吳聘。由於丈夫和公公因故去世,家道中落,她終生未再嫁,歷經坎坷,一手建起成功的吳氏商業帝國,最後富可敵國,留下諸多傳奇。她的善行和義舉,及基於傳統的經商理念,廣為流傳至今。涇陽、三原兩縣的縣志中,都有關於她的善舉的記載。
周瑩的商業版圖,包括鹽商生意和遍及中國各地的商鋪,全國有七個總號,鹽業之外還涉足蠶絲、棉花、棉布、藥材和茶葉。她在信用管理、供應鏈管理、資源整合、遠期合同、價格管理、員工參股、融資擴張、陰陽薪俸等方面的舉措,可以說是當代商業管理的先驅。據說1900年慈禧西安避難時,周瑩向她提供了10萬兩白銀,因此慈禧親手題寫「護國夫人」牌匾,並收她為義女。《辛丑條約》之後,她又進貢白銀,被慈禧封為「一品誥命夫人」。《那年花開月正圓》(又名《大義秦商》),就是基於這樣的故事的當代電視連續劇。(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