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 第491期 20160804
故宮600年排水系統受誇讚 古代城建勝今人
近期,暴雨乃至特大暴雨橫掃中國南方及京、津等地,洪災氾濫,市區道路積水嚴重,但北京故宮因擁有完善的排水系統而倖免於難。
文 _ 蔡樂
進入夏季以來,暴雨乃至特大暴雨橫掃中國南方大多省分,後北上在京、津等地肆虐,洪災氾濫,市區道路積水嚴重。但北京故宮因擁有600年前完善的排水系統而倖免於難。受進化論影響,很多人以為古代人生活質量很差,不過除了沒有現代科技外,其他方面古人並不活得比今人差。
故宮是在明永樂年間營建,專家分析,紫禁城排水良好首先得益於巧妙的「泛水」設計。故宮的地面順應北京地區西北高、東南低的走勢,整體走勢呈北高南低、中間高兩邊低,而且略有坡度,使積水能緩慢排泄。以前三殿為例,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坐落在三層臺基之上,在臺基四周欄杆底部,有排放雨水的孔洞,每根望柱下還有一個雕琢精美的石龍頭,其口內為鑿通的圓孔,也是排水的孔道。雨水逐層下落,使得檯面無積水。
另外,還要歸功於故宮內縱橫交錯的溝渠和精心設計的暗溝。故宮的整個排水系統是統籌規劃的,院落的周邊設有明溝,院落的雨水匯入明溝,再由明溝排入暗溝。地下暗溝縱橫交錯、四通八達,雨水排入暗溝以後,再由支溝匯集到幹溝,經幹溝排入內金水河。內金水河自西北向東南流經大半個故宮,在故宮東南角流出,匯入護城河,護城河又與北京城水系相連,消化吸納故宮的雨水。
法國文學家雨果曾說:「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在1400多年前古羅馬也修建了「地下水宮殿」,作為當時市民日常飲用水的來源之一。該地下水宮殿位於現今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南邊,由拜占庭查士丁尼大帝於西元527至565年統治時期所建,裡面有366條石柱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