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藝術品的風險與回報
藝術品的買賣可以帶來豐厚的利潤,然而,考慮到藝術市場上的作品不太容易在一夜之間價格陡升,藏家總是應該確定購買了自己真正欣賞的東西。如果你珍視這件作品,就不會在意為收穫而付出必要的等待。
文 _ 卡拉.萊桑德拉.羅斯(Kara Lysandra Ross)
譯 _ 舒原
隨著通貨膨脹危機的爆發與國際貨幣的劇烈浮動,股市起伏不定、房價持續走低、儲蓄利率跌至谷底,很多人都轉向藝術投資,寄望其成為更穩定的投資形式。而這項具有吸引力的替代投資方式也早就被視為國際化貨幣,可以避免因貨幣貶值帶來的財產損失。此外,不像股票或其他投資基金,藝術品是可因其美學和文化意義獲得欣賞的有形物品。換句話說,人們可以魚和熊掌兼得。不過,藝術品投資並不意味著它永遠是安全的、良性的投資,在進入這一回報豐厚的領域前,還是有許多方面需要留意。
一、了解細分的收藏領域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藝術流派很多,每個流派都有自己的市場和特色。比如說,同為19世紀的美國繪畫和歐洲繪畫就是完全不同的市場,更不用說與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藝術或其他類型藏品如翡翠或家具的分野了。而同一世紀的兩個時期,也各有自己的收藏家、藝術家群體和專業領域。這些不同因素會影響價格、需求,以及畫作的最佳出售地點。例如,美國繪畫通常在美國會賣出好價錢,然而歐洲藝術家的畫作即便在自己的國家甚或歐洲卻也未必受到自家人的青睞,反而是在國際市場上較為炙手。
以19世紀末的法國學院派畫家威廉.布格羅(William Bouguereau)為例,即便他是法國人,他的畫在美國也比在倫敦和法國賣得好,這就是為什麼人們總是在紐約的大拍賣行看到其畫作上拍。另一方面,如果有人看到一幅畫在海外出售,而其本國的市場更大,那麼買家可能會從需求不足的海外購進,之後在本國轉手售出。挑選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了解該領域的具體情況或者尋求行家的幫助是很重要的。
威廉.布格羅(William Bouguereau)〈天使之歌〉,布面油畫,1881年作,保羅.蓋蒂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二、分析藝術家的成交紀錄
在決定是否要買、以什麼價格買一幅畫的時候,公開拍賣紀錄是藏家的最大資源。你需要選擇那些有長期建立穩定銷售紀錄的藝術家。許多收藏家使用互聯網工具來幫助確定市場上的畫作是否值得買,比如Artnet就保有大拍賣行最近10年藝術品拍賣紀錄的珍貴信息。當你拿一件待售的作品與成交紀錄做比較時,找出可資參考的一系列相關作品是很重要的。為了具有可比性,你需要找出一件成交紀錄中尺寸、題材接近的真跡。購買能代表畫家創作風格的作品也很重要。例如,彼得.門斯泰茲(Peder
Mönsted)是一位丹麥風景畫家,買下他罕見的肖像畫可能不是最佳選擇。
三、詢問藝術品的保存狀況
另一個需要留意的因素,也是Artnet或類似網站不能顯示的,就是藝術品的保存狀況:它有沒有被撕壞或有後人重畫的痕跡?油畫顏料在修復過程中是否有剝落?雕塑作品有沒有局部的損壞或殘缺?其中,修復得當與否對價格有巨大影響。少量的重畫或畫的背景部位撕壞一小塊,不會對價格有顯著影響;而如果修復的地方是人物的眼睛,或者畫布開裂部位正好在畫面的焦點,畫的價值就會大大降低。
專家們會使用紫外線(行內常稱「黑光燈」)來評估畫作的狀況。油畫顏料要完全乾透需要百年以上。新顏料,或在晚於原作的時期加上去的顏料,其光澤度會和原作不同。不過,要區分出原畫區域和重新描繪過的區域,還是需要訓練有素的眼光。例如,上光油(又稱凡尼斯)會隨著時間發污、使畫面蒙上一層綠調子,掩蓋住顏料的實際光澤,其結果,如果上光油有一小部分被洗掉,這個局部的光澤就會不同,這常讓人誤認為是經過了修復。多數大拍賣行都會據買家要求在銷售前提供作品狀況的報告。
四、畫作修復需請行家裡手
再有就是塵污。塵污會極大地影響一幅畫作的外觀。而面對蒙塵的繪畫,許多經驗豐富的收藏家都會為之興奮,因為清洗過後畫面往往會更美,價格也因此會拉高。一幅最高水準的油畫如果蒙上塵污,精妙的細部就看不出來,同時,亮部變暗,暗部變亮,會削弱畫面整體的對比。如果修復者諳熟這位藝術家的筆法,風險倒還不大。另一方面,塵污可以掩蓋技法的缺陷,使得一幅粗糙的畫作顯得細緻入微;也可以隱蓋後人修復的痕跡。
總體來說,要清洗一幅畫而不冒風險幾乎是不可能的,損壞的機率依作品的具體情況和修復者的技巧而異。只有訓練有素的眼光才能看到塵污背後的畫作原貌,修復畫作更是需要專業技巧。切勿在家裡自己動手修復。
五、留意作品的尺寸和主題
多數購買畫作的人不僅是為了投資,也會掛在家裡做裝飾。買畫時記住這一點也很重要,原因有幾個。就繪畫而言,尺寸的確重要,但大畫並不總是更好。收藏家對畫將掛在哪裡通常會預先有個概念,他們會希望畫作舒服地占據牆面,而不會顯得空間太侷促。比方說,一幅畫的高度超過九英尺(約2.74米)就會很難賣,因為多數人都沒法妥帖地掛在家裡。另一方面,畫幅如果過小,掛在牆上就不夠突出,也會降低其價值,除非畫作的水平非同一般。對藏家來說,繪畫的主題也很關鍵。舉一個很好理解的例子,描繪美麗女子的畫作會比表現生病孩童的作品賣得好,前者的售價往往也更高。
六、藝術收藏是相對穩定的投資
不像股票和債券,繪畫和只此一件的雕塑都有較長的市場周轉期。隨著Artnet被收藏界普遍使用,大部分藏家都知道你在拍賣會上以什麼價格購買了作品。這就使得買家很難於五年之內在公開拍賣會上轉手賣出。人們不願感覺自己花了太多的錢或者錯過了購買的良機。一般來說,如果藏家本可以在一兩年前以低得多的售價購入這幅畫,那麼眼下他們會缺乏高價買進的意願。只有過了10年期,其拍賣紀錄才會被視為已完全過時。
當然,藝術品市場需求的突然劇增或者全球經濟災難的爆發也會帶來變數,那樣,藝術品價值也可能在短期內產生很大浮動。然而,不同於股票,你不能簡單地拉出相關信息,時時刻刻關注行情走勢。短期事件可在數小時或數天內帶來股市的大波動,而決定藝術品價格的是公開的拍賣紀錄。
就任何藝術品領域而言,目前各大拍賣行都沒有每天或每月組織大型拍賣,因此,數次拍賣會之間價格維持不變的時間會相當長,不會受到短期事件的影響。即使一次成交顯示出價格的急升或劇降,也不能就此得出結論:這位藝術家的畫作行情因此上漲。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知名畫家勞倫斯.阿爾瑪-塔德瑪爵士(Sir Lawrence Alma-Tadema),〈發現摩西〉(The
Finding of Moses),布面油畫,1904年作,136.7×213.4cm,私人收藏。(Courtesy of ARC)
以勞倫斯.阿爾瑪-塔德瑪爵士(Sir Lawrence Alma-Tadema)的畫作〈發現摩西〉(The Finding of Moses)為例,雖然2010年上拍時估價僅300萬至500萬(美元,下同),最終卻以近3600萬拍出。然而,多數人都將單次的高價成交視為某種僥倖,會希望連續多次看到價格走高,才會確定行情真的有所變化。就阿爾瑪-塔德瑪而言,他的另一幅傑作〈安東尼和克婁巴特拉的相會〉(The Meeting of Antony and Cleopatra)在隨後的另一場拍賣會上拍出了2900萬。許多阿爾瑪-塔德瑪畫作的藏家都熱切關注著其行情大漲的狀況是否會持續。
勞倫斯.阿爾瑪-塔德瑪爵士〈安東尼和克婁巴特拉的相會〉(The Meeting of Antony
and Cleopatra),布面油畫,1885年作,65.4×91.4cm,私人收藏。(Courtesy of ARC)
這樣看來,藝術收藏是一種相對穩定的投資形式,要從中獲益你必須得有耐心。
七、從小拍賣行和畫廊買畫
小拍賣行的成交情況不像蘇富比和佳士得等大拍賣行那樣受關注,因此對行情的影響力也沒有那麼大。這意味著,從小拍賣行購入再從大拍賣行售出可以獲利。只是,大多數拍賣行都不像蘇富比、佳士得和邦瀚斯那樣能保證畫作為真跡。這一點對於初入門或缺乏專業鑑定知識的藏家來說很重要。如果購買了偽作,要追討損失通常沒有法律可依。有句拉丁格言很適用於購買藝術品,叫做「購者留心」(caveat
emptor)。購畫的一方有責任弄清楚畫作是否為真跡、狀況是否良好,除非賣方/拍賣行保證他們銷售的是真品,即便在這種情況下,也不能保證作品保存良好。
另一個購畫渠道是畫廊,有聲譽的畫廊會保證其銷售的不是假畫。如同藝術收藏的其他領域,從畫廊買畫也是有利有弊。有利之處在於交易紀錄不會公開,你可以拿去拍賣,重新投入市場。再次出售給私人藏家也更容易。然而,畫廊通常會寄望於出售的畫作帶來巨額利潤,買家如果不夠明智,可能會支付兩倍三倍於拍賣價格的錢,這就可能使畫作難以在合理的時段內帶來投資回報。熟悉藝術市場是很重要的。
八、喜愛藏品並理解其文化價值
藝術品的買賣可以帶來相當豐厚的利潤,然而藏家總是應該確定購買了自己真正欣賞的東西。很可能你鍾愛的東西他人也喜歡。考慮到藝術市場上的作品不太容易在一夜之間價格陡升,如果你珍視這件作品,就不會在意為收穫而付出必要的等待。如果一個人進行買賣只是為賺取利潤,除貨幣價值外對購買的東西毫不欣賞,要達成目標也不容易。
對所購買的藝術品擁有文化、歷史和審美層面上的理解是很重要的,如此,買家就可以分出藝術作品的良莠。
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綿延著很多不同類型的藝術。如果對這一投資形式有興趣,花些時間去尋找你欣賞、為之擊節的藝術時期及藝術類型是非常有意義的。◇
作者簡介∕
卡拉. 萊桑德拉. 羅斯( Kara Lysandra Ross)現任藝術復興中心(Art Renewal
Center,簡稱ARC)的首席運營官,兼「達芬奇計畫」(The Da Vinci Initiative)首席執行官——該計畫致力於在美國公立和私立中小學推廣寫實藝術教育。卡拉早年畢業於德魯大學藝術史系,曾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實習,作為19世紀歐洲繪畫領域的專家,現定期為英文《大紀元》的藝術專欄撰稿,同時也是《美術鑑賞》(Fine Art Connoisseur)雜誌的特約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