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王健林1億賭金 鹿死誰手
專營商業地產的萬達董事長王健林曾對網路銷售不屑一顧。
早在2012年,中國兩大首富馬雲、王健林就電子商務打下億元賭局。王健林當時稱,10年後,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占到50%,他就給馬雲1億元;如果沒到,馬雲給他1億元。
文 _ 卓言
在中國電商高速發展的衝擊下,加上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曾經是高大上的百貨商場如今一直走不出業績持續下滑的低潮,甚至成為關店潮的重災區,實體零售業亦每況愈下。而飛速膨脹的電商同時也帶來一系列問題,如失業、影響商業地產走下坡路等,這些都讓地方政府越來越不支持網購,而不少實體零售商提到電商也恨得咬牙切齒。
百貨商場成關店潮的重災區
據聯商網統計,2015年,在38家涉足百貨與購物中心的公司中,營收下降的企業超過62%,淨利潤下降的公司超過73%。在行業整體不景氣下,去年中國百貨業關店掀高潮,超過100家。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商學院教授周勇表示,百貨業在幾大零售業態中危機最大。
同時,去年中國零售業也已經進入主動關店時代。實體零售店的生存周期越來越短,被關閉的大型門店平均經營周期不到5年。其中,華潤萬佳去年關店達727家,聯華超市全年關店為612家。
電商快速膨脹 10年增長逾10倍
反之,在零售業頹靡的同時,電商規模卻持續高速增長。據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副司長聶林海介紹,2014年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已經突破16萬億元,10年增長超過了10倍,特別是網路零售達2.8萬億元,10年增長超過170倍。
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16.2萬億元,網路購物的強勁增長繼續推動電子商務整體增長。
有分析稱,電商的快速膨脹是導致零售百貨業蕭條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中國經濟持續下行、商業網點盲目擴張、鋪租等成本上漲也是使行業走下坡路的幾大因素。
王健林挑戰馬雲 打賭1億
專營商業地產的萬達董事長王健林曾經對網路銷售不屑一顧。早在2012年,中國兩大首富馬雲、王健林就電子商務打下億元賭局。王健林當時稱,10年後,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占到50%,他就給馬雲1億元;如果沒到,馬雲給他1億元。
賭局才過去3年,到2015年底,萬達的飛凡網和阿里巴巴的喵街「越長越像」,被業內戲稱為「撞臉」,其背後是兩家巨頭都在爭奪線上與線下、實體與電商間的通路。無論是飛凡還是喵街,都被集團寄予快速擴張、做大規模的厚望。
如今,作為中國最大的線下商業平臺萬達正在千方百計向上觸網。萬達金融集團總裁兼萬達網路金融遊戲公司董事長曲德君表示,「作為實體商業來講,必須講互聯網為我所用,與時俱進,實體商業需要從線下長起來,而不是等線上來拉我們,實體商業要全方位嫁接互聯網。」
電商發展帶來諸多問題
值得留意的是,電商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在2015中國(北京)電子商務大會上,連電商巨頭京東總裁劉強東都說,高速增長的電商傷害了傳統商業零售,導致更多人失業、假冒偽劣商品猖獗流通,扼殺了傳統行業艱難培養起來的許多本土品牌。
實際上,單從繳納稅費這一點來看,經營實體店確實要比電商困難得多。經營一家實體店,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稅費,而很多網店事實上連相關執照都不齊全,對這些企業和自然人的稅收監管也存在諸多現實問題。
另外,中共稅務部門抽取阿里巴巴平臺上的資料顯示,大部分淘寶店主屬於個體經營,銷售額很小,達不到納稅的標準。
不少實體零售商家認為,自己與電商並不處在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裡,因為電商的商品成本中,對納稅成本考量往往不及實體店。
隨著電商的飛速膨脹,不少生意被搶走,實體零售業受到的衝擊越來越大,很多零售店不得不關門大吉。不少實體零售商提到電商就恨得咬牙切齒。
此外,零售業的持續蕭條還直接影響到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因為商業地產的不景氣導致土地出讓收入大幅減少,與此同時,零售營業稅收也在嚴重縮水。
受電商衝擊,大陸許多實體零售店關門大吉。零售業持續蕭條還直接影響到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圖為大陸聯華超市,去年關店612家。(Getty Images)
中共財政部長樓繼偉去年曾表示,中央政府在達到其財政收入目標上面臨相當大的壓力。路透社曾報導稱,地方政府難以對付如山的債務,它們的稅收和土地銷售遭到經濟放緩和房地產下滑的打擊。
有分析人士表示,由於電商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所帶來的問題不斷增加,隨著實體零售店一波接一波的倒閉,失業率不斷上升,這讓地方政府十分頭痛。另一邊,土地財政收入又隨著商業地產疲軟而不斷下降,而網上零售又不用交稅,這使中共政府開始痛恨網購。
中國電商高速發展的背後
去年中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公布了委託中國消費者協會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淘寶網上抽樣檢查的商品中只有37%是正品,假貨達63%。
淘寶假貨泛濫的背後是旺盛的市場需求。大部分忠實的淘寶買家之所以選擇淘寶購物,答案一致是低價。同一款商品巨大的價格差異,誘惑著眾多的消費者湧向淘寶。
以江蘇8.29製售假冒國際知名品牌化妝品案為例,犯罪嫌疑人在淘寶網上開設專賣化妝品網店中,香奈兒口紅一支19元,正品市場售價為310元,網店售價不足正品價格的十五分之一。
令人費解的是,很多消費者明知道淘寶上銷售的是假貨,仍舊去購買。而消費者的回答是:我當然知道是假貨了,中國市場假貨很多,就算你去到實體店花費一大筆錢也未必買到正品,所以乾脆在網上花小錢買假貨好了。
淘寶假貨泛濫的背後是旺盛的市場需求。很多消費者明知道淘寶上銷售的是假貨,仍舊去購買。(謝東延/大紀元)
電子商務觀察員、萬擎諮詢CEO魯振旺表示,現在中國電子商務的規模和滲透率比美國、歐洲要高很多,當下電子商務發展的速度仍然保持一個比較高的增速,今年的增速預計超過20%,比其他國家要高很多。
中國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在金融服務領域的發展,遠遠超過西方同行亞馬遜、蘋果、臉書及谷歌。數據顯示,阿里在中國協力廠商支付領域的市場份額為33%,而亞馬遜、蘋果、臉書、谷歌在美國的市場份額總共也不過2%。
一份來自花旗銀行的最新報告對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做出了評估。報告稱,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系統,2015年中國的電子商務規模占到全球規模的39.5%,預計2018年中國電子商務規模將占到全球的一半以上。
有分析人士稱,西方國家的電子商務規模之所以比不上中國,是因為涉及到網路支付安全的問題。在國外,銀行存款如在網路支付中出現存款丟失,相關機構是要負上全部責任的。
以美國為例,美國《公平信用交易法案》和《電子資金轉帳法案》為人們的銀行卡及帳戶損失提供保護。如果銀行卡在被使用之前就已經申報了損失,那麼消費者不用為未授權的支付承擔任何責任。如果過失責任在銀行,那麼損失由銀行承擔,如果銀行破產則由保險公司有限賠償。
但中國的情況就不一樣了。眾所周知,近年來大陸銀行業頻頻發生存款丟失事件,如2015年12月山東濱州某銀行一筆1.5億元存款離奇失蹤,涉及22名儲戶。
對於丟失了的存款能否索賠追回,北京中銀律師事務所律師徐玉平表示,現實情況是索賠幾乎不可能。
2008年,浙江台州人張菊花將900萬元存入工商銀行江蘇揚中支行。存款到期後,卻發現已被銀行營業部主任轉走,用於償還個人債務。經過6年訴訟後,銀行在2014年仍被判定無過失。
2008年,浙江台州人張菊花將900萬元存入工商銀行江蘇揚中支行,到期後被銀行營業部主任轉走。經過6年訴訟,銀行仍被判定無過失。(AFP)
2015年7月,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5)》顯示,中國互聯網用戶近一年來因個人信息洩露、詐騙信息等問題,導致總體損失約805億元。
存款明明是在銀行裡丟失的,卻不能獲得賠償,何況再隔了一層支付寶,想獲得賠償真是難上加難。由此看來,中國電商發展規模高於美國等西方國家也就不足為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