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理髮師也半郎中

文 _ 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據說理髮業在中國的歷史還沒有很悠久。明熹宗朱由校於天啟四年,由於太子頭上生瘡,詔御醫診治。御醫當即甚是為難,不剃頭不好敷藥,剃了頭有觸冒天威之嫌,不敢妄動,只好奏明熹宗。熹宗認為太祖朱元璋崇佛,又曾身為佛門,就詔來龍福寺的維那羅和尚來宮中為太子剃髮,因此維那羅和尚成為天下第一剃頭匠。當時的剃頭業仍不流行,只在兒童身上「牛刀小試」,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能隨便剃頭的,老的不從小的從,因此就默許兒童理髮。明代傳統五子登科燈會,就有五胖娃娃剃成五種髮式,有的頭上剃成「桃尖」形狀;有的剃成「一匹瓦」形狀;有的剃成左右雙「抓角」、「戲蟾劉海」、「沖天炮」等,一直流傳沿襲到清代。

清代開始,剃頭業就成為一個正式職業了,自清軍入關,順治登基,就施行「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政策,征服華夏從頭開始,下令剃髮蓄留辮子,不從者格殺勿論。清政府將剃頭匠集中起來,給予職稱,叫做「待詔」,每人配發一套設備,稱為「剃頭擔子」,一是三屜坐凳,內放剃刀、梳篦、磨石;一是生火爐子,上置鐵銅鍋煮熱水;一是洗頭銅盆,後豎一刁斗桅杆,上掛黃布牙邊長方旗,上書「奉旨剃頭蓄辮」。清順治十八年,鄭成功組織洪門「金臺山」結盟反清,72行皆可入門,唯將剃頭匠拒之門外。清代剃頭業尊羅和尚為開山始祖,清政府在京兆尹衙門和順天府立案給予牌照,正式承認合法地位,並列為百業之一。

自古百業為求生意興隆,多掙錢財,需有一手絕活,十八般武藝使出。剃頭匠也不例外,在簡單的髮型上作不出錦繡文章,便引申發揮,與醫道掛勾,操練出幾手絕活兒,如翻眼皮、刮砂眼、治落枕、治歪嘴歪脖、捏痧、止血、挖耳、剃胎髮、給死人剃頭等等,尤其是端打推拿、舒筋搥背,不開藥,不診脈,不論是外感風寒還是勞損痠痛,利用敲、拍、揉、搓、推、拿、按、端、點等,再巧用各種手法,把關節弄得嘎嘎作響,動手動腿,還有配音,「嗨」、「哈」的聲響。短短十幾分鐘理療,有聲有色,有張有弛,氣血活耀,全身通泰,花一點小錢,獲得意想不到的享受。

落枕痠痛之病,上醫院似乎小題大作,不理它又非常痛苦。找剃頭匠,少花錢,不費神,效果立竿見影,先提肩動手,揉大椎,推拿筋臂,拖下巴,拖後腦,左右輕轉,猛閃一提,喀的一聲,腦袋又輕轉自如。醫院有耳科沒有挖耳,有鼻科沒有剪鼻毛,剃頭匠還有一套例行服務,如絞汗毛、挖耳垢、掃耳孔、揉雙耳,讓人覺得被照顧得無微不至。

剃頭匠還接了迎來送往的業務,如嬰兒呱呱墜地,至周歲要剃胎髮,邊剃口中還念念有詞:「剃去胎髮,越剃越發,人財兩旺,金玉滿堂。」、「麒麟送子到府庭,朝中又添新貴人,狀元及第登皇榜,祿位高昇喜臨門。」等吉祥話;人死後,也要剃個頭,體面精神去見閻王,總與醫道打了點擦邊球。

現代的理髮師,用紅藍白三色旋轉作招牌,紅代表動脈、藍代表靜脈、白代表筋骨,又與醫道沾了邊,還有很多理髮店有按摩服務。難怪古人描述剃頭匠,都說是「半個郎中」!◇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