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斷機制加劇中國股市的頹勢
新年的第一周中國股市兩天四次熔斷,讓「熔斷」成為一個新的網路熱詞,中國百姓也都再次被訓練成為金融業的行家和高手。什麼是熔斷呢?中國股市的熔斷機制又是如何運作的?為什麼中國股市的熔斷機制倉促上陣,而又迅速的敗下陣來?在中國大陸,他山之石不但不可以攻玉,他山之玉也攻不下什麼石頭了。
中國的熔斷機制反而刺激拋售
所謂的「熔斷」,就是Circuit Breaker,或者電路斷路器。120年前,湯瑪斯‧愛迪生發明了電路斷路器。30年前,美國前財政部長尼古拉斯‧布雷迪(Nicholas Brady)發明了股市熔斷機制。針對中國的熔斷,布雷迪說:「他們完全錯了,他們需要一套恰當反映其市場的熔斷機制。」分析家認為,中國的熔斷機制不但沒有起到讓投資者冷靜下來、交易更加理性的目的,反而刺激了拋售,使中國股市的狀況迅速惡化。恐慌之中,當投資者們覺得熔斷可能發生之際,他們爭先恐後的逃離市場,加速了股價的下跌和熔斷的到來。上海證交所僅持續了29分鐘的交易,創造了中國股市25年歷史上的「奇蹟」。
分析家和投資者認為,中國的熔斷機制不切實際,閾值太低。因為中國設定的系統規定,如股市漲跌幅超過5%,股市暫停交易15分鐘;倘若漲跌幅超過7%,則全天停止交易。美國股市的波動比中國小,熔斷閾值卻高出中國很多(達20%)。中國是不是加大熔斷的閾值,比如說提到10%、15%或20%,就可以恢復這個機制呢?中共當局現在恐怕還沒有這個膽量和自信,他們對中國股市的健康狀況,恐怕有外人所不知道的診斷。
朱鎔基前祕書李劍閣發文指大陸股市監會部門管理混亂,人才大量流失。外界也傳證監會主席肖鋼有可能因為主推熔斷機制而受到拷問,處境不妙。據說,中國證監會的官員告訴《華爾街日報》,肖鋼受到了「極大的壓力」。肖鋼所倡導的熔斷機制,用意原本是為了阻止中國股市直線下墜,但卻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人們應該怎麼看證監會在中國股市管理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呢?其實,筆者頗為肖鋼受到的非難感到不公,看來在紅朝為官,的確很難。美國股市下滑,甚或股市崩盤,不會看到奧巴馬總統去傳訊美國證監會(SEC)的主席,不會出現行政部門對專業的監管機構隨意發難。在正常國家,一個外行的總統非但不會去質疑專業機構的總監,而是會向專業機構的總監諮詢、求教,詢問是否有可以扭轉乾坤的高招!
中國股市是政治鬥爭的延續
在中國,經濟和政治密切相關。去年股災的時候,中共當局指責有「惡意做空」的勢力。這個說法其實非常的滑稽。什麼是「惡意做空」呢?難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善意做空」的人嗎?做空的人們,就是預計股市要下跌,並且,下跌的愈多,他們獲利的空間越大。如果預計股市下跌的人們都是「惡意」的,那麼,可以算得上是「善良」的人們,就只能預計中國股市只能上升、不能下跌?難道世界上還有這樣只升不跌的股市?其實,紅朝如果認為預計股市下跌、做空的人都是惡意的,而且中國股市只會上升,他們就不斷做「多頭」、預計股市上升好了。還可以給予「惡意做空」的惡人們以金錢上的打擊!
消息人士表示,大陸股市再度暴跌,是政治鬥爭的繼續,是習近平對手的瘋狂反撲。不錯,中國年初股市的大跌,的確可能有政治的因素。因為中共高層的內部惡鬥是如此的尖銳,兩派的政治權力之爭,注定會牽扯經濟利益之爭,而江派累計幾十年的經濟利益沉澱,在性命攸關之際,必定會投入股市、房市、債市、匯市,和任何能夠發揮作用的地方。對習李一方來說,鏟除江派的政治勢力的關鍵部分,應當是鏟除其經濟和金融的實力。這種內部錢財上的惡鬥,倒是頗為具有「惡意」和「敵意」的。
2016年首周人民幣大幅貶值,這僅僅是好戲的開始。中共當局似乎是在試水,在做他們自己的壓力測試,看看如果放寬人民幣浮動的區間,市場的反應會是什麼樣的。或者,從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價格變動,也可以看得出人民幣真正幣值的走向。為何人民幣貶值不斷呢?官方也可能因為要測試而在主動引導。尤其是,中國承諾的加入IMF一籃子貨幣的最後期限在今年10月,在期限到來之前,人民幣如果不能更加靈活和接近市場動態,中國一籃子貨幣的夢想恐怕都很難實現。
熔斷機制的引進和在中國的實驗,現在看來是一次失敗的試驗。不僅如此,熔斷機制的進場和退場,還很有可能加劇中國股市的頹勢。因為有了熔斷的機制,當局就不會更主動的去修正系統性的錯誤,去解決體制上的問題,而是會依賴於一次次依靠機制的保護,而不出現大的崩盤。但是,是不是不設置熔斷機制,或者,像現今那樣,無限期終止熔斷機制,就會萬事大吉、高枕無憂了呢?也不是的。
電路如果沒有熔斷機制,可能不會經常斷電了,但會孕育著更大的電力災難、火災和電網故障。這次中國的熔斷機制倉促上馬,又突然下馬,正如中共社會制度下的許多事物一樣。一放就亂,一抓就死。中國股市的痼疾,不是一個簡單的熔斷機制就能解決的。熔斷機制在,當局尚且惴惴不安;熔斷機制不在,當局依然會惶惶不可終日。
中國股市數度暴跌之際,習近平的「首席經濟智囊」劉鶴發聲,批評金融監管不力,稱大陸正處於金融風險易發、多發期,此舉意味深長。劉在文章中承認,中國每一次的金融危機,都意味著政府與市場關係的嚴重失調;每一次危機都意味著金融監管的失敗。中共的金融監管「不長牙齒」,只說不做,在利益面前監管機構的口頭警告不過是紙上談兵,才是最大的問題。而改變這種不公平、對國企有利、對既得利益集團有利、對小股民傷害極大的局面,現在看來,熔斷機制存在與否,都已經不重要。中國股市的頹廢,已經不可避免。要走出頹廢的局面,卻不改變中國的政治格局和分配結構,則是完全沒有可能的。
(小標為編者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