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訪美前 中美間的三大衝突
即將訪問美國的習近平,面臨中美間的三大衝突。
一是,奧巴馬公開表態美國「不能接受」中國的網路攻擊;
二是,美國認為中共在南海主權爭議島嶼填海是將南海「軍事化」;
三是,中共對美企與美媒的審查制,使美國經濟年損數十億美金。
文 _ 楊佳
儘管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多次會晤,兩國間也在舉行年度戰略與經濟對話(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人們對中美關係未來的看法卻達到了1989年「六四」流血事件以來最為悲觀喪氣的程度。
除了一連串的老問題如臺灣、西藏、人權、智慧財產權和貨幣政策外,新問題層出不窮。對內,宣導民權與政治權益的人士被拘;公民社會群體遭到騷擾;學術界的言論自由受控,媒體和公民社會的限制收緊;普世價值遭到攻擊。對外,北京近期採取的強勢立場掀起了東海和南海的多起紛爭;網路攻擊行為的爭議成倍增加;宣導政治與社會議題的活動人士遭到騷擾;諸多新聞媒體網站被封禁;希望在中國境內工作的不少美國記者、作家和學者的簽證遭拒,以示懲戒。
皮尤研究中心(The Pew Research Center)調查發現,38%的美國民眾目前對中國持正面看法,而4年之前的資料為51%。一向主張兩國關係更進一步的中國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近期進行了一次會員調查,其中60%的應答者表示外企在中國受歡迎的程度下降,而上一年的資料為41%。
1. 奧巴馬:網路攻擊「不能接受」
在習近平將於9月下旬訪美之際,中美雙方公布其高層官員在華盛頓進行了4天會議,集中討論網路安全等問題。
中美在網路安全問題上爭論不休,美國指責中國駭客攻擊美方電腦,中國多次否認美方指控。
就在華盛頓與北京公布中共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訪美的消息之前,奧巴馬公開表態說,他認為中國對美國的網路攻擊「不能接受」,「總有一天我們會將其視為核心的國家安全威脅,並採取相應措施。」
奧巴馬說,他將在習近平本月下旬訪美之際向其傳達有關訊息。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克拉珀(James Clapper)9月10日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中國駭客持續以廣泛的美國利益為目標,竊取國家安全情報、敏感經濟資料和智慧財產權等。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克拉珀(James Clapper)9月10日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中國駭客持續以廣泛的美國利益為目標,竊取國家安全情報、敏感經濟資料和智慧財產權等。(Getty Images)
一些美方官員近日透露,華府正討論對中國的一些人員和企業實施制裁措施。分析認為,這是針對美國聯邦人事局今年早些時候遭遇大規模駭客攻擊一事做出反擊。
華府6月披露這起攻擊,並稱有400萬聯邦雇員的信息安全遭到危害。
臺灣中央社發自華盛頓的報導稱,華府外交界認為,美方在習近平到訪前宣布制裁,將不利美中對話。
2. 中美南海矛盾升級
與此同時,中共在南沙諸多島礁持續的填海作業引發美國的激烈反應,美國政府的高級官員和軍事將領聲稱,如需要維護美國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的利益,可「隨時戰鬥」,同時指責中共在南海海域的主權聲索「超出常理」,稱中共的行動將南海「軍事化」,是在修建「沙灘長城」。作為回應,中共官員和發言人警告美國不要挑釁,堅稱中共不會讓步,並重申中國「捍衛本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
而兩國政府周邊評論人士主張採取更激進措施的誤導性聲明、指責和要求,也使雙方言辭間的火藥味更濃。在美國,很多人認為中共所從事的是一項有計畫的戰略行動,旨在奪取南海海域和空域控制權,是中共野心勃勃地擴張其亞洲勢力版圖、企圖將美國排擠出亞洲並取而代之的表現之一。他們甚至堅稱,只有以持久且更為激進的威懾性軍事行動回敬中共,方可打亂中共的如意算盤。
另一方面,也有許多中國分析人士將美國在南海海域及其他地區的主權爭端問題上,視為美國全面遏制和削弱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並將這一問題升級到軍事層面的手段之一。他們斷言,中共政府必須加大投入,加倍努力鞏固自身的地位。
這一緊張局勢不僅僅意味著起伏不定的中美關係又一次走向下坡路。它還可能將兩國關係引入一爭輸贏、魚死網破的死胡同,對中美關係造成永久性損害,並導致亞太地區局勢動盪。
3. 中共審查制傷中美關係
過去2年間,中共當局為阻止中國公民獲取來自美國公司和媒體提供的信息,採取了新舉措,這些措施不僅限制中國公民接觸新聞和娛樂的管道,還損及美國公司、媒體以及技術革新者的利益。事實上,中共用此類激進手段維護其專制統治,每年都會讓美國經濟損失數十億美金。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外國媒體在華曾經歷過一段短暫的寬鬆期。但此後7年間,這些媒體在中國受到的壓力、駐華記者受到的騷擾不斷增加,尤其是網站被封、簽證被延遲發放,還有事實上的被驅逐出境。而且,幾乎任何一家包含信息服務和網站的美國企業,只要中國使用者可以訪問他們的信息服務或網站,都與中國同行一樣面臨一種壓力:接受中共的監控和審查規定。那些拒絕審查的企業都要承擔被這個世界最大的網路市場拒之門外的風險。
每一家包含信息服務和網站的美國企業,只要中國使用者可以訪問其網站,都面臨一種壓力:接受中共的監控和審查規定。圖為北京一網咖。(AFP)
除了這些長期存在的挑戰,自2012年末習近平執掌中共政權以來,中共政府的一系列行為也給中美兩國間信息的自由流動設置了新的障礙。
首先,一些此前在中國能夠訪問的美國網站和網路服務被屏蔽了,其中包括一些中國使用者已使用多年的服務。2014年5至9月,照片分享應用Flickr和Instagram以及幾乎所有的谷歌(Google)服務都遭到屏蔽。12月,通過Outlook和Apple mail這類協力廠商軟體登陸Gmail的管道也受到干擾。追蹤外國網站在中國使用情況的Greatfire.org組織的資料顯示,這些服務在被屏蔽之前,在中國都有2年以上的自由使用期。
其次,這些屏蔽措施開始瞄準被廣泛使用的雲存儲服務。去年夏天,Dropbox和微軟的OneDrive被屏蔽。11月,Verizon 公司旗下Edgecast的某些功能被屏蔽,影響到包括索尼移動(Sony Mobile)這樣的商業平臺以及FreeWeibo等活動人士建立的網站(FreeWeibo蒐集並發布在中國微博平臺上被屏蔽的內容)。在中國營運的許多中外企業都依賴雲服務來儲存和分享資料,這些屏蔽措施意味著會影響到它們的日常運作,其後果比屏蔽某一個新聞網站更加嚴重。
此外,一種新型的大規模網路攻擊也出現了。今年3月,全球電腦程式師所廣泛使用的代碼分享平臺 GitHub受到大規模的網路攻擊,攻擊者劫持了通過中國虛擬邊界、流向中國領先搜尋引擎百度的流量,並將其重新定向到被攻擊目標上,從而實施了一場大規模的「阻斷服務」(DoS)攻擊,使GitHub平臺癱瘓了5天。技術專家稱,無論是毫無戒心的用戶還是百度都無法阻止這種攻擊。位於多倫多的公民實驗室(Citizen Lab)在4月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提供了充分證據,顯示中共政府與此次攻擊有關聯,並將這種新工具命名為「大炮」(Great Cannon)。
實際上,這些新的動向對緩和雙邊關係是個挑戰,會漸漸破壞兩國間的相互信任,為合作帶來障礙,並為雙方的經貿往來帶來潛在的不公平感,使中美關係因此變得更加緊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