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估量中國社會火山(上)
馬丁‧懷特(Martin K. Whyte)博士是美國哈佛大學國際關係研究和社會學教授,去哈佛之前曾經在密西根大學和喬治華盛頓大學任教。今年4月中旬,馬丁來到亞特蘭大,在喬治亞州立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培訓中心舉辦的一個專題講座中,介紹了他十年來對中國社會的一項實證主義的研究,亦即中國的「社會火山(Social Volcano)」是不是還是處於「休眠狀態(Dormant)」的有趣課題。他的分析是從中國民眾對社會不均等的態度的變遷,來進行這一考察和研究。兩個跨越五年的社會調查,揭示了許多意味深長的結果。
懷特教授的研究,從2004年就開始了,他與中國北京大學的一位研究者合作,利用面對面的訪問,收集直接的數據。5年之後的2009年,他們又進行了第二輪的對比調查和研究,然後分析在跨越五年的這段期間,中國民眾在許多問題上的看法,是否有什麼變化,而中國的社會火山,是不是有爆發的可能,亦即中共的政權,是否在中國民眾的憤怒中,會轟然垮臺。當然,從2009年至今,幾乎又是五年過去了,演講過後問懷特教授,他們是否會再進行一次研究,看看跨越第二個五年之後,中國民眾的民心所向,今天又是什麼樣的狀態?他說有這個打算,但還沒有實施。
對財富分配的公正性(distributive
justice)問題,懷特表示,中國經濟過去幾十年的發展中,隨著社會財富的增加,社會的不平等(inequality)以更大的幅度增加。從2000年代開始,一系列的社會研究顯示,中國社會的收入差距快速拉開。懷特說,中國的貧富差距問題,根本就沒辦法去研究,因為課題太敏感、太政治化了,中共很不喜歡,所以也不讓外國學者參與研究。懷特說,他已經拿到終身職了,已經不那麼怕中共,經過許多交涉,他對中國的研究工作打了個擦邊球,不直接談貧富差距,只談民眾對社會不公正的看法,這居然得以通過。他和北大學者的合作調查也得以進行,如今結果也已經出來了。對這個跨國的研究合作加以觀察,人們或許可以推測,中共恐怕連自己的社會學研究者也信不過,不相信他們,也不認為這中共體制下中國的社會學研究者可以獨立、公正的做出不受政治影響的真實成果。那如果這樣,讓外國學者從學術的角度做一做,也許可以讓中共領導層清楚的認識一下他們治下的中國百姓,究竟是怎麼樣想的。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這也不是一件壞事。中國自己的真實情況,還需要外國人去調查、釐清,客觀的展示出來,也是當代中國一件令人心酸和感嘆的事情。
懷特第一次訪問中國,是1973年,亦即尼克松訪華之後的第二年。懷特認為,他的研究課題的時間尺度上,中國的社會背景是這樣的:中國處於向市場經濟的過渡的過程中,伴隨著經濟的成長,是大幅度的「不平等(inequality)」和「不安全感(insecurity」)的增加。懷特從2000年開始的研究,就側重與在這種「不平等、不公正、無正義」的情況下,中國民眾對此能夠接受到、忍受到什麼程度?在全中國展開的問卷調查,分別於2004年和2009年展開。
長期財富分配不公引發民怨
基本上說,中國是從毛澤東時代的強制性的「平等」(Mandatory Equality),演變成令人瞠目結舌的不平等(Glaring
Inequality)。1981年時,懷特說,中國的基尼指數是0.28;2007年時,就是0.49了。1981年時,中國的貧富差距(基尼指數)雖然高於俄國、捷克、英國、波蘭、和匈牙利,但遠低於美國、日本;到2007年時,中國的貧富差距就已經大大高於上述所有國家了。
中國城鄉收入的比率(Urban/Rural Income
Ratio),1978年時是在2.5倍左右,亦即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是農民收入的2.5倍。這個比率除了1983年降到低谷的1.8倍左右和1993年的跌落之外,基本上是一路攀升,2004年超過3.2,到2007年,已經超過了4.0。
那麼,中國的社會火山,如果爆發,會是什麼樣的景象呢?就像《紐約時報》的約瑟夫‧康(Joseph
Kahn)在2006年的一篇報導中指出的那樣,「許多中國人相信,中國的財富分配更多是由於權力地位而來,而不是從人們的能力智慧和創業冒險中來,財富的差距就導致了中國民眾的憤懣,這是中國這些年來每年成千上萬的大規模抗議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來說,中國的社會火山有如下的幾個要素:1.一般中國民眾把1978年以後的貧富不均認為是極端、過度的,並且是不公正的。2.經濟改革的成果被權貴壟斷攫取,而權貴階層根本就不配擁有這些財富。3.民眾對毛時代的均等有著懷舊的情緒。4.政府對減低貧富差距應該有所作為,但他們卻無所作為。5.農民、遷徙的農民,和其他弱勢團體對分配的不平等最為憤怒,城市居民和富人則不那麼憤怒。6.對分配不公的大規模憤怒為大規模的抗議添了柴火,並且可能威脅到共產黨的統治。
懷特的中國社會不均等和分配公正性社會調查2004年開始進行,與北京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的沈明明(音)合作,在全中國調查了3267個樣本數。他們使用概率採樣的方式,調查了18歲到70歲之間的中國成年人,調查的響應率是75%,調查結果後來2010年由斯坦福大學出版社出版。
懷特2004年研究的結果平平淡淡,可能會讓中南海有些寬心,他們的結論包括:與社會火山的描述相逕庭,普通中國百姓其實對中國當時的不平等並不是特別的憤怒;跟其他擺脫了社會主義的國家,甚至某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相比,中國民眾的觀念似乎更加正面;中國民眾對社會不公最激烈的批評,是對那些帶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國家政策,如戶口歧視、中共官員的特權等等,而不是針對那些富人;而且,雖然農村居民社會地位低、有很多劣勢,但他們與城市人相比,反倒更加樂觀和正面。
懷特評價了他們2004年的研究結果,在試圖解釋中國的社會火山為什麼在2004年蟄伏、休眠,但是否最終會爆發的問題時,認為有必要持續追蹤研究。於是,他們的研究團隊於2009年開始了新一輪的、五年為期的追蹤研究。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