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多領域調查中共補貼 歐盟避免教訓重來


多領域調查中共補貼 歐盟避免教訓重來(大紀元製圖)

【新視角聽新聞】為抵消房地產行業嚴重低迷的影響,中共正把投資引向龐大的製造業。因廉價貸款支撐,中企正為國內市場難以消化海量過剩商品尋找海外買家,歐盟與美國已不再容忍。

繼電動車、火車、太陽能板之後,歐盟又對中國的風力渦輪機展開調查。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表示,需要系統的解決方案,不能讓以往的教訓再次發生。

4月9日,歐委會宣布對中國風力渦輪機供應商進行調查,以確定外國補貼是否給他們在歐洲市場帶來不公平優勢。

歐委會執行副主席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當日在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發表演講時表示,歐委會將對西班牙、希臘、法國、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風電場的情況進行調查。

這是歐盟保護其成員國企業免受廉價清潔技術產品影響的最新舉措。在此之前,歐委會已經對中共可能採取的不公平競爭進行了一系列調查。

4月3日,歐委會宣布,對兩家中資太陽能電池板企業進行調查,其中包括中國光伏電池製造巨頭隆基股份公司的一家子公司。

兩家公司都參與了羅馬尼亞光伏產業園區的招標。歐委會表示,有足夠的跡象表明,這兩家中資企業都獲得了扭曲市場條件的外國企業補貼。

本次調查是根據歐盟去年7月生效的新規《外國補貼條例》。該條例規定,在公開招標時,如果合同估值超過2.5億歐元,且公司在前三年內獲得400萬以上歐元的外國財政資助,則公司必須進行通知。

歐盟將在四個月內做出裁決。

2月16日,歐委會也宣布對世界第一大鐵路製造商、中國鐵路巨頭、中國中車公司的一家子公司展開調查。因為該公司涉嫌接受補貼,從而扭曲歐洲市場。

被調查的是中車公司的青島四方機車車輛有限公司,該公司參與了保加利亞政府的招標。該招標涉及20輛電動列車以及這些列車在15年期間的維修工作,市場價值6.1億歐元。

約40天後,歐委會停止了調查,因為青島四方公司退出了保加利亞的公開採購招標。

歐委會從去年10月開始,還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如果掌握足夠的證據,可能會徵收懲罰性關稅。

最近兩年,中國出口到歐盟市場的電動車大幅增長。據中共海關數據顯示,去年前八個月,中國對歐盟出口純電動車33.9萬台,同比增長95%。2022年出口33.8萬台,同比增長94%。

這些汽車進入歐洲之後,由於缺乏銷售網絡和後續運輸,致使大量汽車停留在港口。有外媒報道,歐洲港口如今已經變成了「大停車場」,車輛堆積如山。其中中國電動車就是造成堆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有的中國品牌電動車更是已經在港口停留了18個月。

歐委會執行副主席維斯塔格在4月9日的演講中說,「每當我們懷疑任何外國公司獲得不當優勢時,我們都會進一步挖掘。但我不禁覺得像在玩打地鼠(一種遊戲,地鼠從哪個洞裡冒出來,就用錘子去打它的頭)。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個案的解決方法,而是需要一種系統的方案。」

維斯塔格說,「我們需要它,以免為時已晚。」「我們無法承受在太陽能電池板上發生的事情再次發生在電動汽車、風能或重要芯片上。」

中國太陽能產業進入歐洲市場時,其巨大產能及低廉價格讓歐洲的太陽能企業步履維艱。2011年之後的短短幾年,許多歐洲企業相繼宣布破產。2012年申請進入破產程序的德國Q-Cells公司,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版製造商。

如今,歐洲已對中國的光伏產品形成了巨大的依賴。維斯塔格透露,歐盟安裝的太陽能電池板中現在只有不到3%是在歐洲生產的。

這種依賴引發擔憂,尤其是俄烏戰爭爆發過後,能源轉型更為迫切。有人擔心,中共可以輕而易舉地以出口禁令要挾歐洲。然而擺脫這一依賴、復興歐洲太陽能產業並不容易。

維斯塔格知道中共是如何通過不當手段做到這一點。她說,中共採用了四個步驟。首先,吸引外國投資進入其龐大的國內市場,通常需要合資企業。其次,獲取技術,而且並不總是光明正大的。第三,對國內供應商給予大量補貼,同時逐步向外國企業關閉國內市場。第四,以低價向世界其它地區出口過剩產能。

維斯塔格說,隨著中共加倍實施供應方支持戰略以應對經濟低迷,同樣的劇本現已部署在所有清潔技術領域、傳統半導體等領域。「這不僅對我們的競爭力有害,還危及我們的經濟安全。」

她說,「對我們來說,中國是合作夥伴的同時,也是經濟上的競爭對手,以及系統性的競爭對手。」

維斯塔格表示,歐盟進行的調查,並不是為了限制中國的成功,而是為了恢復經濟關係的公平。「歡迎每個人取得成功,但他們必須遵守規則。」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的調查目前還沒有最終結果,但是德國的一項研究為歐盟調查增添了新的證據。

4月10日,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KIEL)發表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中共政府大力補貼國內工業,特別是電動汽車和風力發電等綠色技術領域。據估計,中共補貼總額是美國或德國等其它經合組織國家的3到9倍。

研究顯示,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是主要受益者之一。其2020年所獲得的直接補貼估約為2.2億歐元(2.33億美元),2022年激增至21億歐元(22.3億美元)。這些補貼導致比亞迪技術和產能的顯著擴張以及競爭力的不斷增強。

作者指出,中共政府補貼在中國十分普遍,2022年超過99%的上市公司獲得政府直接補貼。中共經常戰略性地利用補貼來推進關鍵技術的市場競爭。

研究顯示,中國企業在各個綠色技術領域迅速擴張,除了直接補貼之外,還獲得中共的其它支持措施,如優先獲取關鍵原材料、強制外國投資者轉讓技術、在公共採購和行政程序方面的優惠待遇。這些企業不僅主導中國市場,還日益向歐盟市場滲透。

西方國家對企業雖然有時候也有補貼,但與中共有著本質的不同。

旅美學者、華盛頓「訊息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李恆青4月12日對大紀元表示:一個新產業剛開始出來的時候可能沒有市場,在研發階段也沒有那麼多人對它有根本性的認識,這個時候政府對它進行一些政策性的補貼,扶植這樣產業的發展,這種補貼在各國都有。

李恆青說,但是當產業過了這個階段,如果還要再從原材料到生產,到後續研發,到後續的銷售,然後再到出口,對各個環節都進行補貼。這對同級的、同樣產品的生產者,就是不公平的競爭。所以需要查它的補貼是在哪個階段。所以才會有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這些調查的需要。

為了抵消房地產行業嚴重低迷所造成的影響,中共正把投資引向龐大的製造業。在廉價貸款支撐下,中國企業正為國內市場難以消化的海量過剩商品尋找海外買家,而歐盟與美國都已不再容忍。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專題部記者易凡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聽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52832)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雜誌購買網址:https://shop.epochweekly.com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