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爭議】孩子不變性就會自殺?


克里斯.埃爾斯頓表示:變性手術後的10年是自殺的高峰期。他們自殺的可能性比同齡人高出19.1倍。圖為2020年11月20日在納米比亞溫得和克舉行變性人悼念日。(Hildegard Titus / AFP)

在美國等西方國家,變性似乎越來越時髦,且越來越年輕化。然而,變性對自身造成的心理傷害則是巨大的。尤其是在性健康方面。它不僅僅涉及學生健康保護問題,更涉及到意識形態方面的問題。宇宙本是陰陽兩種物質構成的,有男就有女,這是神造的。任何違背神的『自由』就是對神的褻瀆。

文•何仁慧

謊言:孩子不變性就會自殺

克里斯.埃爾斯頓(Chris Elston)住在加拿大,在聽說青春期阻滯劑被允許用在患有性別焦慮症的孩子身上時,父親的直覺促使他採取行動來保護他的兩個年幼女兒。

他做了細緻的調查,發現官方的說辭都是謊言,「他們說,如果你不讓孩子變性,他們就會自殺,但這是沒有證據支持的,世界上所有的證據實際上都指向相反的方向。」

他說:「沒有關於這方面的兒童研究,但我們在成年人身上知道:變性手術後的10年是自殺的高峰期。在考慮了類似的心理健康合併症後,他們自殺的可能性比同齡人高出19.1倍。」

雖然芬蘭、瑞典和英國等國家已經系統地審查了支持兒童過渡治療的證據,但實際上沒有找到證據,而且這些國家最終拒絕了這種治療,但加拿大和美國卻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

埃爾斯頓還引用了一項跟蹤139名從5歲到20多歲的男孩的研究。該研究表明,87.8%的嚴重性別焦慮症,在青春期後就自然消失了。

他得出的結論是,官方政策的背後,根本沒有科學依據。所以,他想大聲向公眾說出他的擔憂。

他走到大街上,在自己身上掛上牌子。一個牌子重新定義了「爸爸」這個名詞,稱爸爸是「保護孩子免受性別意識形態影響的人類男性」。他的另一個招牌上寫著「孩子不能同意用青春期阻滯劑」。


克里斯.埃爾斯頓(Chris Elston)和克洛伊.科爾(Chloe Cole)。克洛伊.科爾在拒絕變性主義並回歸她的生理女性身分之前曾接受過變性手術。(由克里斯.埃爾斯頓提供)

據說埃爾斯頓成為步行真人廣告牌的想法,源於另一個在英國掀起波瀾的廣告牌。該廣告牌與哈利.波特系列書籍的作者JK羅琳(JK Rowling)有關,她公開反對為兒童變性,於是有人在愛丁堡火車站豎起了一塊廣告牌,上面寫著:「我(愛)JK羅琳」。廣告牌掛了一天才被取下。

埃爾斯頓在溫哥華用同樣的措辭展示了一個類似的廣告牌,但是它被人用油漆破壞了,第二天就被拆除了,還有溫哥華市議員嘲笑這個廣告牌是宣傳仇恨,稱這個標誌讓她「胃痛」。

然而埃爾斯頓沒有退縮,而是加倍努力,除了加拿大,他還在美國各地豎起標語,包括時代廣場和華盛頓特區。由於美國有言論自由法,這些廣告牌一直豎立在那裡。

多年來他與一萬多人進行了交談。他告訴大紀元,90%的人同意他的觀點,另外10%的人則被宣傳所蒙蔽,喪失了人們天生的同情心和養育孩子的本能。

2021年,他在街上遭到身穿黑衣的蒙面安提法(Antifa)成員的暴力襲擊。他們什麼也沒說,只是走到他跟前,打了他的頭,用一個大交通錐打斷了他的手臂。

名人與州長們反對兒童變性

除了普通人站出來反擊,很多知名人士以及美國州政府官員也公開站出來反對。

著名的加拿大心理學家喬丹.彼得森(Jordan Peterson)在推特上指出,「性別平權護理這個詞是一個罪惡的謊言」。

埃隆.馬斯克回答說,「對未成年人進行性別肯定的護理,是純粹的邪惡。」他還說,所謂性別肯定護理,「這意味著閹割」。

2022年3月11日,德州最高法院通過一項裁決,讓提供墮胎手術的診所敗訴,宣布任何公民可以起訴幫助懷孕6周的孕婦墮胎的醫療人員,這強化了全美最嚴格的反墮胎法案。

同一天,德州州長艾波特還下令調查跨性別兒童家庭,調查在兒童變性過程中,父母和醫療機構是否涉嫌違法。艾波特稱這樣的手術是「虐待兒童」。此舉遭到蘋果、臉書等60家企業的公開譴責。


如今美國50個州中,有19個州都已通過法律禁止未成年人改變性別。2022年德州州長艾波特(左一)還下令調查跨性別兒童家庭,調查在兒童變性過程中,父母和醫療機構是否涉嫌違法。(allison dinner / AFP)

儘管拜登總統在2022年3月國情咨文演講中表示,德州對跨性別兒童家庭的調查「是最糟糕的過度干預」,這樣的政策「必須要被停止」,但德州家庭和保護服務局(DFPS)堅持展開了多起調查。

如今美國50個州中,有19個州都已通過法律禁止未成年人改變性別,它們是愛達荷州、蒙大拿州、北達科他州、南達科他州、猶他州、亞利桑那州、內布拉斯加州、愛荷華州、密蘇里州、德克薩斯州、阿肯色州、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馬州、喬治亞州、佛羅里達州、印第安納州、肯塔基州、田納西州和西弗吉尼亞州。

拜登曾公開表示,「僅在2023年,各州和地方立法機構已經推出了600多部針對LGBTQI+社區的仇恨法律。有關LGBTQI+人的書籍正在被禁止進入圖書館」。他還說:「有十幾個國家的變性青年被禁止接受醫療上必要的保健服務。

這顯示出支持和反對的雙方,正在激烈博弈中。

調查:變性會導致偏執和暴力

一篇基於2021年加拿大大學生調查的論文稱,「支持跨性別和性別多樣化的青年,成為支持暴力激進化(violent radicalization, VR)的最高風險群體,這與最近在大流行期間進行的一項調查的結果相一致,該調查突顯了性別少數群體對VR的高度支持以及所承受的心理壓力。

在美國,這樣的實際案例有很多。

比如2023年3月27日,奧黛麗.伊麗莎白.黑爾(Audrey Elizabeth Hale)在田納西州的聖約學校槍殺了6人,包括3名兒童。黑爾被認定為跨性別者。


根據納什維爾警方2023年3月28日公布的監控錄像,官方已經確定納什維爾聖約學校槍擊事件的嫌犯是28歲的奧黛麗.黑爾。(Nashville Police Department)

大約一周後在科羅拉多州,一名19歲的年輕人因謀殺未遂被捕,警方在他的家中發現了多起未遂校園槍擊案的詳細計劃。據當地新聞報導,他變性成為了女性。

同樣在科羅拉多州,在2019年高地牧場理工學校槍擊案中,兩名凶手之一的16歲的阿萊克.麥金尼(Alec McKinney)是一名女性,她變性成為了男性。

除了對他人採取暴力攻擊,跨性別者對自己也不手軟,調查顯示,他們中約有30%的人試圖自殺。

「群體滅絕」?故意製造仇恨

跨性別主義的政治敘事認為,選擇「性別多樣化」(gender-diverse)的人,與心甘情願接受自己先天性別的人——即所謂的「順性人」(cisgender,也就是普通大眾),根本上格格不入。許多具有「自我宣稱」(self-declaration)性別的孩子,對「順性」這一群體不屑一顧,或充滿怨恨,特別是在與他們的跨性別朋友交談時。

2018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在他們眼裡,「順性人都被認為是邪惡的,是不支持他們的,不管他們對這個話題的實際看法如何;如果你是異性戀,對你出生時被分配的性別感到舒服,而且不是少數族裔,那麼你在這群朋友眼中就屬於『最邪惡』的類別,而邪惡的順性人群的意見聲明一般都被認為是病態恐懼的和歧視性的,是不開明的。」

跨性別激進分子頻繁地提及變性人的高自殺率,以及跨性別者被謀殺的傳聞,作為「跨性別者遭遇種族滅絕」的證據。但事實上,這些都是被故意製造出來的謊言。

2021年,根據美國約三分之二的警察機構的數據,只有一起謀殺案被歸類為針對變性人或性別不一致者的仇恨犯罪,而LGBTQ遊說團體「人權運動」(Human Rights Campaign)聲稱,2022年有38名跨性別者在暴力事件中被殺。

統計顯示,跨性別者估計占人口的0.6%,而跨性別者被殺率卻比普通人低約3到4倍。因此,謊稱「跨性別者遭遇種族滅絕」的人,是在故意製造仇恨,散布仇恨,是在欺騙青少年,煽動他們的敵對情緒。

新馬克思主義:壓迫者受害者

麥吉爾大學人類學榮譽教授薩爾茲曼(Philip Carl Salzman)認為,變性運動「這是一個新馬克思主義(neo-Marxist)的模式,將社會分為壓迫者和受害者,並將受害者描述為是無辜的,將壓迫者描述為是邪惡的,因此,自認為是受害者的人覺得有理由憎恨那些據稱是他們的壓迫者的人。」

馬克思主義將這一範式應用於階級;批判種族理論將其應用於種族;激進女權主義將其應用於性(sex);酷兒理論(Queer theory)將其應用於性別(gender)。

薩爾茲曼說,對於跨性別意識形態的擁護者來說,普通人是「想要摧毀他們的敵人」。

他說,這種世界觀會「助長怨恨、對立、仇恨和潛在的暴力。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種偏執心態:我所有的麻煩都是強加給我的,所以我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而是被強加給我的問題。」

這正好迎合了叛逆期的青少年的心態。

擁有宗教研究博士學位,曾在多倫多大學講授宗教、暴力和倫理學的托馬斯.約克(Thomas York)告訴《大紀元》,跨性別群體的激進行為與伊斯蘭教激進行為有相似之處。

儘管跨性別意識形態本身不是宗教,但它符合「宗教的功能定義」,也就是說,它為其追隨者提供宗教具有的「社會功能或心理功能」。「它有儀式,有社區,有自己的善惡觀,有自己的道德觀,此外,它與宗教傳統中導致宗教暴力的激進運動有著相同的特徵。」


2021年10月10日,加州洛杉磯,一名安提法(Antifa)組織的變性成員在襲擊一名手持保護言論自由標語的同性戀活動家。(John Fredricks / The Epoch Times)

在對話作為一種解決方案被拋棄後,暴力就是下一個合乎邏輯的步驟,然後,暴力就被定義為一種自我犧牲行為。他說,「他們認為自己是烈士,認為他們在捍衛一個他們認為受到攻擊的邊緣化社區。」◇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