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拜登經濟學VS習近平戰疫經濟學 世界傻眼


美中兩國的經濟總量約占全球40%,如今「拜登經濟學」與習近平清零的「戰疫經濟學」一齊出現,對世界各國經濟的影響顯而易見。圖為3月28日,上海浦東區進行封鎖防疫的第一天。(Hector Reramal / AFP)

文•何清漣

美中兩國是世界經濟的老大、老二。2021年世界GDP總量約為95萬億美元,美國23萬億,約占總量的21.7%強;中國17.7萬億,占總量的18%;兩國加總約占世界經濟總量的五分之二。也因此,美中經濟今年出現滯脹與類滯脹,必將影響全世界。所謂「經濟滯脹」,指停滯性通貨膨脹,一般是經濟停滯、高通貨膨脹、高失業率同時出現,生產下滑,甚至出現破產潮。對美國人來說,「滯脹」還是1969年發生的事情;中國出現的是類滯脹,這種情況以前也出現過,因此中國人忍耐力強於過慣了好日子的美國人。

美國經濟滯脹 「拜登經濟學」的成果

先分析老大美國。拜登政府上任伊始就以中國為主要競爭對手,擬出一系列投入極其龐大的公共支出計畫,規模超過6萬億美元,占美國GDP的30%。其中以抄中國當年大規模基建刺激經濟的作業為主,推廣綠色能源、發放福利為次,這一系列政策被美媒冠名為「拜登經濟學」。雖然計畫還未正式成行,但福利等各種開支,導致一年多時間內美國公共債務增加了10萬億。

2月10日,美國勞工部公布,美國通脹率達7.9%,為40年來最高。這時還未發生俄烏戰爭,美國左媒也只得癟癟嘴,承認「拜登經濟學」引發了高通脹。2月24日俄烏戰爭開始,美國3月分同比通脹率飆升至8.5%,再創40年新高。白宮發言人普薩基女士在3月10日的發言中,立刻將美國通脹歸咎於俄烏戰爭,稱「預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的汽油和能源價格上漲是暫時的」。


美國勞工部2月10日公布,美國通脹率達7.9%,為40年來最高。當時還未發生俄烏戰爭,美國左媒也只得承認「拜登經濟學」引發了高通脹。圖為2022年1月12日,紐約上西區的一家雜貨店。(Timothy A. Clary / AFP)

更讓拜登政府覺得面上無光的是美國經濟進入負增長:4月28日,美國商務部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美國GDP環比折合年率下降1.4%,急劇逆轉了2021年第四季度增長6.9%的局面。美國經濟自疫情暴發以來首次萎縮。

以上數據表明,美國經濟已進入滯脹期。滯脹的原因很清楚:2020年以來,美國通過大規模印錢來刺激經濟的措施,美國寄希望於通過大量印鈔直接給民眾福利,讓增加大量政府購買,以此刺激經濟增長。一方面是民眾對於「天上掉下來的錢」已經上癮,不再努力工作;另一方面國家債務劇增並發行天量貨幣,截至2022年5月7日,美國債務已經激增至30.43萬億美元。儘管美國從奧巴馬政府就開始鍾情的現代貨幣理論認為可以無限度的發鈔,但現實卻告知世人:通過印鈔希望經濟增長本身就違背常識,是不可能成功的,否則津巴布韋就不會受惡性通貨膨脹煎熬多年了。

美元作為國際貨幣,能把危機部分轉嫁到海外,可轉嫁的幅度也是有限的。到了2021年11月初,美國大量超發貨幣的效果已經開始顯現——經濟增長不僅大幅回落,通脹率繼續高企。美國房價大幅上漲,標普CoreLogic凱斯-席勒20城房價指數Case-Shiller home prices index出爐,今年1月,美國房價同比上漲19.1%。


美國從奧巴馬政府就開始鍾情的現代貨幣理論認為可以無限度發鈔,但現實卻告知世人,通過印鈔希望經濟增長本身就違背常識,是不可能成功的。(Chung Sung-Jun/Getty Images)

事已至此,如何才能抑制通脹?今年1月IMF總裁發言,稱中國的疫情「清零」影響全球供應鏈,導致各國經濟停滯、通貨膨脹。中國應重新評估其清零政策,中國作為主要商品供應國的角色,這些限制現在被證明對中國和全球經濟構成了負擔。

但中國偏偏這裡非得清零——可稱之為習近平「戰疫」經濟學,讓企業躺平。

中國已現類滯脹 戰疫經濟學更助推

早在2021年,中國就出現了「類滯脹」格局。何謂類滯脹?按照創造這個名詞的中國智庫解釋,「類滯脹」特指經濟增速放緩,但仍保持較高的正增長,通脹有但不嚴重,處於可控狀態。這一描述基本符合中國經濟狀態。但2022年中國房地產投資下行,出口增速放緩,由於中國當局堅持疫情清零,上海這個最重要的經濟區域經濟活動幾乎停滯。但俄烏衝突帶來的通脹壓力尚未明顯體現在中國2月通脹數據中,CPI同比增速持穩、PPI同比仍在回落通道。不過,俄烏局勢持續帶來的全球原油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中國料難逃輸入性通脹風險。簡言之,俄烏戰爭開始後,3月以後全球通脹上升,中國難以獨善其身。

中國這時卻選擇了一種外部人難以理解的方式,通過疫情清零讓中國經濟躺平。上海封城60來天,居民承受的壓力已到極限,現在又將封城的範圍擴大到全國很多城市,其間的民怨民憤充斥社交媒體,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非常嚴重,野村證券警告,中國經濟衰退的風險正在上升。報告估計,目前中國45個城市中約3.73億人處於完全或部分封控中,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高達40%。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教授宋錚今年初與幾位學者進行聯合研究,用按月更新的城際卡車流量變化來推算各個城市的實際收入變化,研究結論認為,在極端情況下,如果中國十分之一的城市被迫封城兩周,當月中國GDP可能損失3.1%。


香港經濟學者研究認為,如果中國十分之一的城市被迫封城兩周,當月中國GDP可能損失3.1%。圖為5月19日,在上海靜安區,透過被封鎖的大院圍欄看到的冷清街道。(Hector Reramal / AFP)

美中感冒 全球都打噴嚏

美國滯脹,中國類滯脹再加上清零引起的經濟停滯,對世界影響甚大。這與兩國的經濟地位有關。

美國的GDP總量,超過了排名第四至第十這七個國家的總和。更重要的是,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大國,近年來,每年為世界提供貿易逆差數千億美元,2021年美國貿易逆差首超1.0784萬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近5%。不少國家的經濟依靠對美輸出商品支撐。

美國人占世界人口的5%,但消耗了世界能源的24%,和美國GDP占世界的比重接近。美國經濟是典型的空心化經濟,不生產大部分消費品,主要依賴於進口;其GDP構成如下:工業占12%、服務業占80%,其餘的由農業和其他行業占據——也就是說,美國的服務業非常發達,尤其金融業和信息產業,比如紐約金融中心、華爾街和互聯網及GPS等。而占GDP約12%的工業,大都是軍工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其中不少是美國政府限制出口的。所以美國出口的基本都是農產品,例如大豆、小麥、玉米。美國汽車雖有少量出口,但無法與德日競爭,因為技術、車型都不如德日,出口量很少。

一個製造業空心化的國家,怎能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與高消費國家?這得益於兩點:一是二戰以後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起來的美元霸權;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美元與黃金脫鉤,1973年美國與沙特為首的歐佩克組織簽訂了「牢不可破」的協議:美元與石油掛鈎,又稱石油美元,再加上美元具有的世界貨幣地位,至此美元霸權正式形成。二是科技發達,占據市場經濟的高端。據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今年3月剛發布的《知識產權和美國經濟(第三版)》資料, 2019年知識產權活動占美國國內經濟活動的41%,共創造了6300萬個就業崗位,占美國所有就業崗位的44%。

美元霸權形成以後,美國可以通過印刷美元和控制匯率(升值或貶值),發行國債,增加本國政府的「財富」(經常被批評者說成是「掠奪世界各國的財富」)。美國的製造業即需要成本,又帶來環境問題,在全球化的過程中,這類企業都因土地、勞動力、稅收等考慮,遷往國外的成本窪地。那麼美國人需要消費商品怎麼辦?進口,所以美國經濟就形成了巨大的貿易逆差。

美國現在經濟增速為-1.4%,這必然影響美國人的消費能力,進而影響世界經濟。美中兩國近20多年形成的相互經濟依賴,雙方一時都無法擺脫。雙方關係如此緊張,中國對美出口2021年增長27.5%,2021年中國貿易順差6764億美元,其中對美貿易順差高達3965.8億美元。

中國既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源進口國,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廉價商品出口國。中國對資源的需求之大甚至讓中國覺得自己可以擁有定價權(與歐盟當初制裁俄羅斯的想法類似),如今中國因清零躺平,西方媒體寫了不少文章批評這種做法對世界經濟造成負面影響,《紐約時報》終於在5月5日發表文章,稱〈物美價廉的時代可能已經結束〉。

美中兩國的經濟總量約占全球40%,如今拜登經濟學與習近平清零的躺平一齊出現,對世界各國經濟的影響顯而易見。 這一次不像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那樣,那時中國經濟正保持高速增長,全世界都將中國當作拯救世界經濟的諾亞方舟。 時任中國總理的溫家寶也算不負世界所望,投入5萬億救市,地方政府亦舉債投入20萬億配套資金,這些錢大多都流入了房地產市場,保持了中國對能源、鐵礦石、鋼材、玻璃等、鋁合金等數十種建材的旺盛需求,世界資源國與工業品出口國才算是穩定了經濟,美國一年後站住腳跟,世界經濟繼續保持增長。

拜登經濟學注定美國經濟陷入滯脹,習近平的戰疫經濟學讓中國經濟躺平,世界現在有點傻眼,但一時還轉不過彎來,都以為俄烏戰爭結束後,世界還能回到以前那歲月靜好狀態。其實就在這兩年內,美國政治經濟已經翻過萬重山了,如果不認清這一點,無法準確判斷國際局勢。◇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