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幫了美國大忙
韓國3 月9 日總統大選將決定美中對抗國際環境下韓國的角色。圖為2 月16 日,執政黨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中)在首爾的競選活動中向支持者示意。(Jung Yeon-je / AFP)
文•石山
石山
......................................................................
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員。90年代初移居香港,加盟香港愛國傳統報人李子誦、程翔創辦的《當代》雜誌,曾在香港《信報》、中國《財經》雜誌撰寫《中國股市》財經專欄多年(署名:廖仕明),加入美國《自由亞洲電台》擔任節目主持人、資深記者,曾在英國、美國、西藏居住多年。石山知識廣博,深入了解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並對中國歷史、文化和政局有獨到深刻的認識。
現在世界上吸引了全球目光的,有兩件大事,一個是北京的冬季奧運會,另一個是烏克蘭危機。但實際上,有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其實遠遠超過了上述兩件事情,尤其是對中共政權和美國,這件事恐怕更是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這就是韓國大選。
韓國3月9日將舉行總統大選。韓國總統不能競選連任,所以現任韓國總統文在寅將在3月份卸任,權力交給新選出的總統。目前,文在寅的共同民主黨,和在野的國民力量黨的總統競選人,在民意上「叮噹馬頭」,旗鼓相當。
在外人看來,這只是韓國多次政權接替輪換的其中一次,但在中國、日本這些亞太大國和美國眼中,這次選舉至關重要,決定了在美中對抗大環境下的地緣政治格局。
全世界各國都有左派右派,韓國也是一樣,但在韓國,事情可能略為複雜,自上世紀80年代末民主化之後,總共產生過盧泰愚、金泳三、金大中、盧武鉉、李明博、朴槿惠和文在寅七任總統。如果撇開國內治理理念,單就對外關係來說,盧泰愚、金泳三、金大中、盧武鉉和文在寅,都屬於平衡派,就是在美國、日本、中國中間發展平衡關係,金泳三、金大中更推出陽光政策,積極和北韓發展關係,給錢給糧食。而李明博和朴槿惠,是對北韓強硬派,對華政策也比較強硬。
文在寅對中共幾近屈從
文在寅其實是兩個金總統和盧武鉉路線的跟隨者,除了對北韓親近之外,對中共更是幾近屈從的地步。
2017年,剛剛上任的文在寅訪問中國,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時稱:「中國引領的東方文明領先於西方文明,中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還有「中國是如同山峰般的大國」,他表示:「小國韓國將與中國夢同在。」文在寅政府向中共承諾「三不」,即不追加薩德系統、不加入美國反導體系(MD)、不發展韓美日三方軍事同盟。他委任的駐華大使盧英敏,向習近平遞交國書裡面寫著「萬折必東」,這是受中華文化影響的韓國傳統講法,意思是「黃河經歷萬次曲折,最後都將東流入海」。
韓國《朝鮮日報》一篇評論認為,這是中華帝國蕃屬國發誓效忠於中央帝國天子的語言,所以認為這些行動,是「對韓國的國格造成了決定性的損害」。
文在寅的三不承諾中,薩德系統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一個重要戰略舉措,薩德系統可以監控三、四千公里範圍的太空發射。由於中國到美國的最短距離,實際上是通過北極上空,所以這個系統對中共洲際彈道導彈形成了制約。
韓過去在美中間的平衡外交無法繼續
過往多任的韓國總統,都在中美之間進行平衡外交,獲得不少好處。但事過境遷,現在的環境已經發生巨大改變。以前是美中全球合作的時代,而自七、八年前開始,尤其是2017年以後,是美中對抗甚至衝突的時代。
而美中全面衝突局勢,實際上決定了韓國過去的在美中之間的平衡外交已經無法繼續。文在寅看不到這一點,或者說,他不願意看到這一點。
這次韓國總統大選,文在寅的共同民主黨推出的候選人李在明,基本上是遵循文在寅的路線。而他的主要對手,是國民力量黨的尹錫悅。
最近,尹錫悅投書美國《外交政策》雜誌,他在文章中說:「在文在寅政府時期,韓國遠離了長期的同盟美國,倒向了中國。」
2022 年2 月15 日,反對黨人民力量黨的韓國總統候選人尹錫悅(中)在首爾市中心一場競選活動中發言。(Jung Yeon-je / AFP)
他認為,文在寅保持著此前一直延續的所謂「戰略模糊性」策略,處境變得更加艱難。對於能就美中之間主要焦點問題明確表明立場的問題,韓國也保持沉默,表現出模糊的態度,實際上並非站在美國一邊,而是站在中國一邊。在自由民主主義國家一致譴責中國香港人權侵害問題等中國的反人權行為時,文在寅政府沒有按照美國的要求站出來。
他說:「現在國際政治正處於劇變時期,要求明確、堂堂正正和堅守原則的立場。韓國應該不再受困於朝鮮半島,要通過自由民主主義的價值和實質性的合作,挑戰成為增進自由、和平和繁榮的『全球關鍵國家』(global pivotal state:世界樞紐國)。」
韓國這次大選,不同政黨有很多爭執,但在國際地緣政治角度看,這是一次韓國未來走向的選擇。
東亞戰略是美國印太戰略重要的一環
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在烏克蘭危機吸引了全球目光的時候,白宮仍然發出了「美國印太戰略」的框架書,美軍重點部署仍然放在亞太地區,美國過去幾年開始的「高科技供應鏈重組」仍然在積極進行,毫不放鬆。很明顯,對美國而言,烏克蘭危機充其量是地區衝突,這與美國和中共全球性的全方位的長期衝突比較起來,顯得並不重要。
美日韓三角同盟,對付的是中共和俄羅斯。大家心裡都明白。
站在美國的角度,東亞戰略是印太戰略中最重要的一環,除了軍事外,還有高科技的問題。美國在東北亞有美日軍事同盟,和美韓軍事同盟,美國在日韓兩國都有駐軍。有人說這是為了對付北韓的,其實根本不是。對付北韓用不了這樣的軍事部署,曾經有美國軍官說,對付北韓,日韓美軍加上海空軍,大概一兩個小時就能解決戰鬥甚至戰爭。
在美國剛剛公布的印太戰略框架中,提到了美國要「塑造中國周邊環境」,點出的國家包括日本、韓國、菲律賓、泰國和印尼,甚至提出日韓關係是關鍵環節。
日本與韓國的關係一直不是太好,但文在寅政府走得更遠,基本上把日韓關係基礎徹底破壞。比如搞出一個安倍晉三向韓國慰安婦跪地求饒的塑像;比如不承認兩國經過多年談判達成的日本賠償韓國戰時勞工的協議,逕自提出另外的高額賠償金額;比如激化竹島主權爭議等等。這導致韓國和日本關係陷入冰點,兩國經貿冷戰已經影響到韓日的高科技合作。
2022年2月12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中)在夏威夷檀香山與韓國外交部長鄭義溶(左)和日本外相林芳正(右)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Kevin Lamarque / AFP)
從中國的角度,要突破美國在東北亞的軍事三角同盟,美日、美韓、日韓三條邊,韓日關係最脆弱。文在寅政府過去幾年的做法,幾乎完全是對中共的投懷送抱,正中下懷。中共在2017年以後在國際上遭遇很多挫折,但對韓國的關係,絕對是中共過去幾年的一大地緣政治勝利。
韓國成為美國高科技封鎖鏈的破洞
不僅如此,美國主導高科技供應鏈重組,正是為了堵截中共在科技創新領域超越西方。而韓國卻成為這個高科技封鎖鏈的一個破洞。正因為如此,美國多份設計未來高科技供應鏈的文件,都未提及韓國。這對韓國經濟來說,是一大隱憂。
韓國製造業在中國大陸頻遭技術剽竊和人才挖角,已經不是新聞,而美國為了防止中共獲取先進技術,未來或許會減少與韓國的技術合作,這對韓國未來經濟增長將構成嚴重影響。
去年8月,在韓國業界的強大壓力之下,文在寅提前釋放了三星集團的李在鎔,目的是讓他赴美活動。李在鎔到美國後,宣布將投入180億美元建立高端芯片廠,通過他個人的關係遊說,希望美國繼續把韓國置於高科技供應鏈中。
韓國產業界開始行動的不止三星。《朝鮮日報》報導說,在今後六年於美國新設的14家電動汽車電池工廠中,有11家是和韓國電池企業合作或直接建設的工廠。整體投資規模接近230億美元。而美國汽車行業「三巨頭」的九家電池工廠,都有韓國公司持股50%的合作企業。比如SK on,就直接宣稱沒有中國技術,是韓國製造。報導認為,這種「韓美電池同盟」,可以使美國和韓國都從根本上降低「中國風險」。
韓大選是左右之爭 也是美中之爭
不管是島鏈還是科技鏈,在美中全面對抗的環境下,韓國必須選邊,沒有中間的灰色地帶。是敵是友,是分是合,大概會在這次選舉的結果中被決定下來。因此,這次3月9日的韓國總統大選,不單是韓國的左右之爭,也是美中之爭。
目前,韓國總統候選人有14個,主要的兩位是執政黨共同民主黨的李在明,和最大反對黨國民力量黨的尹錫悅。2月初的民調,李在明支持率三成二,尹錫悅支持率三成五,幾乎不相上下。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北京奧運,中共走出大錯招。因為冬奧會韓國的幾位滑冰選手被裁判判罰出局,丟掉了幾塊金牌,導致韓國人尤其是年輕人,對中共的不滿和憤怒大大上升。
韓國人對中國的惡感超過日本
目前還沒有看到韓國最新的總統大選民意調查,但2月15日有一個相關調查。《朝鮮日報》和TV朝鮮聯合委託民意機構對韓國人喜歡還是討厭哪個國家進行調查。
對中國「完全沒有好感」並打0分的人占30.5%,相較於表示對中國有好感(打6至10分)的人多出9%。不分理念傾向和支持政黨,反華情緒在韓國社會廣泛擴散。尤其是20至39歲人群的反華情緒高漲,越是年輕,越是討厭中共。
選舉類似社會運動,主要是由情緒主導、情緒推動的,韓國人這種討厭中共的情緒,已經開始在總統選舉中發酵了。這大概就是「人算不如天算」。不管是天算還是人算吧,反正北京冬季奧運會,這次是大大地幫了美國一個大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