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中歐投資協定存變數 新三國演「利」

(John Macdougall / AFP)
(John Macdougall / AFP)

中歐投資談判在經歷7年時間、35輪磋商、人們都快遺忘的時候,2020年底,在疫情肆虐全球、美國總統大選還沒有定論時,突然傳出中歐投資協議已達成。

歐盟、中國、美國之間縱橫交錯的關係,如果借用中國歷史,可以用魏蜀吳三國時代來描述。可是在1700年後,地球村上演的新「三國演義」,雖然有很多類似的權謀心計,不過卻沒了道義,只剩下了利益,成了三國演「利」了。

文:方天亮

2020年12月30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和習近平舉行了視頻會晤,共同宣布完成了中歐投資協定的談判。

2020年12月30日歐盟和中國達成商業投資協議。圖為習近平與歐盟領導人舉行視訊會談。(Johanna Geron / AFP)
2020年12月30日歐盟和中國達成商業投資協議。圖為習近平與歐盟領導人舉行視訊會談。(Johanna Geron / AFP)

財新網用社論的方式高度評價此事,稱:「對於國際社會而言,它堪稱經濟全球化在逆境中取得的一大進展;對於中國而言,它則是制度型開放的新起點。」評價這是份「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贏的投資協定」。

不過,國際社會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中歐為了利益  搶時間倉皇做決定

據2019年的統計數據,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二大進口來源地、最大出口市場。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場。歐盟GDP約為15.6萬億美元,中國約14.2億美元。雙方經濟規模相當,因為產業發展水平不同,互補性也較強。但過去中歐雙方在經濟利益上的競爭產生摩擦日益增多,在投資方面互設壁壘,因文化、政治等諸多差異,合作中缺乏互信。

中歐投資協定的談判始於2013年11月,但進展極為有限,根本原因除了中歐雙方在各自重大利益上不願做出妥協之外,關鍵是雙方在此期間都並沒有把中歐談判作為首要事項來進行。

對於歐盟來說,與美國的《跨大西洋投資與貿易協定》(TTIP)談判才是布魯塞爾方面的頭等大事,北京方面也同樣將中美貿易談判作為優先任務。

據財新網報導,談判進程是在2020年12月中旬才突飛猛進的。歐洲方面主要是德國總理默克爾主要推動,中國方面則是習近平親自拍板決定。

中歐投資協定的談判進程,主要由默克爾及習近平推動。圖為2019年6月28日大阪G20峰會上默克爾與習近平等人互動。(Tomohiro Ohsumi / AFP)
中歐投資協定的談判進程,主要由默克爾及習近平推動。圖為2019年6月28日大阪G20峰會上默克爾與習近平等人互動。(Tomohiro Ohsumi / AFP)

有專家分析了默克爾為何如此著急,不顧多方面的批評和反對,也要力推在2020年底敲定協議的原因。

一是德國作為歐洲理事會輪值主席國的時間在2021年1月1日就要結束,歐盟有27個成員國(原本歐盟28國,但英國在聖誕節前退出了歐盟),每個成員國輪值半年,也就是說要過14年後才能輪到下一場,好不容易輪到德國,默克爾也很快要卸任了,歐盟的領導力也在衰落,一方面要平息不同成員國的反對聲音,一方面還要頂住美國的壓力,過了默克爾這一茬,誰還能頂住?

默克爾之所以全力推動中歐達成協議,是因為德國在中國的利益最大。中德貿易占了中歐貿易的三分之一。過去幾十年,德國汽車製造業早已在中國建立了很多工廠,無論是大眾、奔馳、寶馬、奧迪,德國投入很多,因此急切希望有個協定能讓中共進一步放寬對歐洲企業的管制。

除了機械製造是全球一流之外,作為藥品生產大國,德國的醫藥企業一直在敦促默克爾促成中歐簽訂協議,從而進入中國14億人口的海量市場。

在中共方面,由於內憂外患,中共亟欲找條出路。最近一年來由於中共隱瞞疫情、導致歐洲成為病毒重災區,歐洲很多國家都採取了封城政策,經濟一落千丈,而且中共還在香港強推國安法等,也令歐盟與中共的關係一直很緊張。

習近平也面臨國內經濟下行、反對聲音不斷的被動局面,特別是習近平力推的一帶一路,在歐洲就遭遇滑鐵盧,中共一直無法把過剩的產能推銷到歐洲,中國企業在歐洲的投資併購,往往受到歐洲各國政府層面的干預,說危害了國家安全,從而被拒絕。

趕在美國動盪之際「生米做成熟飯」

促成中歐以最快速度達成談判協議的最關鍵因素是美國。

美國正處在數十年來罕見的權力真空期,大選存在系統性的大規模舞弊的指控始終被擋在正常司法程序之外,整個美國社會被撕裂成了矛盾的左右兩派。

促成中歐以最快速度達成談判協議的最關鍵因素是美國。歐盟與中共趁美國處於權力真空期,倉促達成協議。(Eric Thayer/Getty Images)
促成中歐以最快速度達成談判協議的最關鍵因素是美國。歐盟與中共趁美國處於權力真空期,倉促達成協議。(Eric Thayer/Getty Images)

拜登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當了20多年的主席,而且他一直主管美國與歐洲關係,這是他最得意的老本行。

12月早些時候,歐盟公布了一項跨大西洋戰略,敦促美國與歐洲合作,以應對中國帶來的「戰略挑戰」。不過由於美國兩邊都忙於其他事,一直沒有回覆歐盟。

專家表示,歐委會新成立一兩年,一直說要做大國博弈的選手,不要做戰場,不要被別人當作籌碼。這次歐盟主動和中共達成協議,就是因為歐盟想要成為地緣政治的選手(player),而不是地緣政治博弈的場所(playing field),儘管中歐都尊重與美國關係,但是不想受制於美國。

過去一年多,中美外長連環訪歐,歐洲成了中美兩國拉攏對象。特別是疫情中激化的中美矛盾,倍增了歐洲選邊站隊的壓力。

英國脫歐 中共填空 簽訂多個雙邊協定

促使歐盟快速簽訂中歐協議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英國脫離歐盟。12月24日,英國和歐盟剛剛宣布達成了英國脫歐後的貿易協議。

英國加入歐盟48年正式分道揚鑣,英國脫離歐盟,也是促使歐盟快速簽訂中歐協議的重要原因之一。圖為英國與歐盟的旗幟。(Olivier Hoslet/ AFP)
英國加入歐盟48年正式分道揚鑣,英國脫離歐盟,也是促使歐盟快速簽訂中歐協議的重要原因之一。圖為英國與歐盟的旗幟。(Olivier Hoslet/ AFP)

對於歐盟來說,難纏不絕的英國脫歐談判,不僅耗費了布魯塞爾大量的資源和精力,也讓歐盟的全球戰略藍圖被拖入困境之中。想要打破這一困境的歐盟,必須找到一個強力市場為其做支撐,中國成了最佳選擇。

此外,中共趁機填空,替代了英國。如果英國沒有脫歐,英國會反對歐盟與中國簽訂協議。

如今歐盟需要重塑一個嶄新的強國形象,最佳途徑就是達成規模可觀的雙邊自貿協定。此前,《歐盟-日本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以及《歐盟-越南自貿協定》已先後出爐。於是,中歐投資協定成了布魯塞爾方面嘗試自主塑造全球政經秩序的重要一環。

RCEP超越歐盟成全球最大自由貿易

最後一個原因是中國和東盟簽訂的RCEP,也給歐盟帶來鼓勵效應。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是由東盟10國發起、加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這5個與東盟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共同參加,旨在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爭取在各方面盡快降至零關稅。

RECP的達成,也是歷時八年,經過多輪談判。從2018年統計數據來看,RCEP作為新型自貿協定,覆蓋15個成員國約23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30%,GDP總和超過25萬億美元。

2020年11月15日,這15個RCEP締約方正式簽署協定。由此,RECP超越歐盟自由貿易區,成為世界上最大自由貿易經濟體系。於是一個多月後,歐盟也與中國達成了協議。

2020年11月15日,東盟10國與中、日、韓、澳、新西蘭這15國在線上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Nhac Nguyen / AFP)
2020年11月15日,東盟10國與中、日、韓、澳、新西蘭這15國在線上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Nhac Nguyen / AFP)

內容簡介類似中美協議  中共讓步更多

中歐投資協議的內容,依據雙方透露的信息,其涉及領域遠遠超越傳統雙邊投資協定,涵蓋市場准入承諾、公平競爭規則、可持續發展和爭端解決四方面內容。

有評論認為,這類似中美簽訂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很多內容早就超越了貿易。可以概況地叫成:中歐合作協議。由於雙方的起點不一樣,中國的市場更加封閉,而所有人本來就可以在歐洲自由投資,因此這就決定了談判進程主要取決於中共的讓步。

但中國要求進入歐盟的能源市場,投資可再生能源,遭到部分成員國的反對。

雖然中歐雙方完成了投資協定談判,但雙方達成協定後,還需要幾個月時間被轉化為法律條文,並經過歐盟27個國家的議會分別通過,以及歐洲議會的批准,這一過程可能要在2021年下半年才會開始,到大約2022年結束。

外媒評論說,中歐投資談判的成功,對於中國來說,堪稱「重大外交勝利」,不僅成功化解了特朗普當局對中國的圍堵壓力,還讓自己推行多年的一帶一路戰略在歐亞大陸全線貫通,成了一帶一路「戰略補足」的重要支柱。

屆時,東有RCEP,西有中歐投資協議,中有「一帶一路」,中共就突破了全球圍堵的被動局面。

中歐投資協議一旦落實,中共有機會擺脫孤立並補足其「一帶一路」戰略。圖為往來於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集裝箱國際鐵路「中歐班列」。(Dan Kitwood/Getty Images)
中歐投資協議一旦落實,中共有機會擺脫孤立並補足其「一帶一路」戰略。圖為往來於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集裝箱國際鐵路「中歐班列」。(Dan Kitwood/Getty Images)

美國罵歐盟「連遮羞布都不要了」

中歐投資協定的簽署,引發美國輿論和國會議員的痛批。英國《衛報》評論說,歐盟不顧美國反對,仍執意簽署協定,讓美國感覺很憤怒。

拜登表示,目前美國在領導力方面存在「一個巨大的真空」。「我們必須重新獲得世界的信任和信心,這個世界已在設法找到繞過我們,或在我們缺席的情況下運作的方式。」

美國保守的經濟評論人士摩爾(Stephen Moore)談到歐盟簽下這項協定時說,「這就像我們這個時代的綏靖」,「歐洲人怎麼能站在中國一邊而不是美國呢?」

特朗普的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抨擊說,「歐盟委員會不顧(中國)惡劣的踐踏人權狀況而匆忙與北京合作,把遮羞布給撤掉了」。

《紐約時報》認為,這個投資協定還需歐盟成員國議會和歐洲議會的批准,預料歐洲和美國的政治反對派最終可能使這個協定擱淺。

巨大變數  人權惡棍能維護人權嗎?

在這次急匆匆的談判中,歐洲獲得的中共承諾,比美國經過2年貿易戰獲得的還多。

比如,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沒有觸及中共對國有企業的補貼,從而導致競爭的不公平。中共大筆投資「中國2025製造」規劃的科技企業,令中共國家級別的5G、AI、大數據公司,更容易戰勝美國的私營科技企業。

這次在中歐協議中,中共第一次承諾將公布對國企的補貼,同時中共還承諾將遵守人權,同意「繼續和持續努力」爭取批准國際勞工組織關於強迫勞動的基本公約。

目前中歐投資協定只是框架,還有一些細節如保障勞工權益須再進行詳談,而協定轉化成法律條文,在翻譯上要字斟句酌,在27國藝會全部通過之後,還要呈交歐洲議會批准才能落實。歐洲議會內很多人權捍衛者,中歐協議能否在2021年下半年通過,還是個問號。

第二個變數是美國,拜登的「聯歐制華」布局被打亂,會否因此而惱羞成怒,對華出更狠招數?抑或拜登會以戰略安全、意識形態來遊說歐盟站在同一陣線遏制中國。

雖然歐中投資協議獲得歐盟27國的大使同意,但部分歐洲議員仍準備就勞工標準和人權問題提出更多質疑。歐洲議會貿易委員會的主席蘭格(Bernd Lange)在Twitter上警告說:「我們如何在投資綜合協議中解決強迫勞動的問題,將決定這個協議的命運。」

過去20多年,中共因為迫害法輪功、基督教地下教會、和西藏、新疆少數民族,而被聯合國人權組織定性為「人權惡棍」。人權惡棍、人權殺手,能捍衛人權嗎?

有專家提醒歐盟說:「到目前為止,中國在很多領域做出了承諾,這些口頭承諾能否兌現,還有待觀察。」

儘管中共否認在新疆強迫被拘押的近百萬維吾爾族穆斯林進行勞動,但北京否認不了的是,在中共監獄,強制犯人勞動的奴工產品,卻是一個巨大的產業鏈。

2008年3月7日,囚犯在中國重慶市一家監獄的縫紉車間裡工作。(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2008年3月7日,囚犯在中國重慶市一家監獄的縫紉車間裡工作。(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中共奴工產業鏈巨大出口全球

中共一直在勞教所、監獄,利用被押人員從事奴工生產。

據中共司法部提供的資料顯示,「2001年與1984年相比,全國監獄企業總產值從(1984年)27.7億元增加到117.2億元,增長4倍多;固定資產從34億元增加到116億。」

中國雜誌《lens》曾報導:「高峰時期,馬三家(勞教所)的勞教人員超過五千人,無償勞動產生出龐大的效益……(包括那些出口奴工產品在內)總產值一年近1億元。」這樣的奴工企業在中國各省比比皆是。

多次被關押在馬三家勞教所、現居住在美國的法輪功學員于溟,2019年發布了一份偷拍的錄像,錄像顯示馬三家勞教所2008年製造二極管,這種電子元件被賣到國際市場。

2008年奧運會期間,法輪功學員在馬三家勞教所加工二極管。(于溟提供的視頻截圖)
2008年奧運會期間,法輪功學員在馬三家勞教所加工二極管。(于溟提供的視頻截圖)

來自中國監獄系統的服裝生產量,約占全國服裝生產量的10%,也就是占全世界的4%左右。

現旅居紐約的法輪功學員李殿琴,從2007年至2010年被關押遼寧女子監獄,被強制製作便宜的衣服,從女性的胸罩到褲子不等。她每天工作約17小時,但沒有薪水;如果完成不了生產任務,就要面臨獄警的懲罰。

法輪功是以「真、善、忍」為原則的佛家身心修煉功法,中共國家體育總局於1998年5月在廣東省對法輪功進行調查,得出結論:法輪功祛病健身總有效率為97.9%。

據中共官方統計,1999年前,法輪功學員人數約7000萬至1億人,這個數字超過當時中共黨員的人數,令中共獨裁政權恐懼,1999年以來,中共一直維持著對法輪功的大規模迫害。

除了強制勞動,中共還活摘法輪功學員器官,發展器官移植手術謀取暴利。

2020年3月,英國獨立人民法庭發表判決說:「(活體)強摘人體器官已在中國各地大規模發生多年,法輪功學員是其中一個——而且可能是主要的——人體器官來源。」

歐盟真的相信,這樣的惡魔能因為中歐投資協議,就金盆洗手、不再作惡了嗎?

習近平策略改變背後是王岐山

投資金融專家麥先生對《新紀元》表示,「最近這半年多,習近平的政策好像突然變了很多,無論國內國外政策,都變得更有章法、更有力度了。」

「我感覺最近北京的政策變了。原本是王滬寧、劉鶴幫習近平出主意,都沒好效果。自從去年10月24日王岐山高調到上海參加金融峰會露面之後,北京的很多政策就變了。」

投資金融專家認為,原本王滬寧、劉鶴的主意都沒好效果,去年10月24日王岐山參加上海金融峰會之後,北京政策就變了。圖為2020年5月22日王岐山(右)和劉鶴(左)於中共兩會開幕式。(Leo Ramirez/AFP)
投資金融專家認為,原本王滬寧、劉鶴的主意都沒好效果,去年10月24日王岐山參加上海金融峰會之後,北京政策就變了。圖為2020年5月22日王岐山(右)和劉鶴(左)於中共兩會開幕式。(Leo Ramirez/AFP)

原來外界盛傳在美國的全球圍堵下,中共要閉關鎖國,重新搞計畫經濟,但10月底就傳出股市要改成註冊制,這會吸引海內外眾多資金,這對盤活經濟很有好處。

11月東盟簽訂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開始也是談了8年沒結果,後來北京讓步了,就達成了協議,緊接著12月,北京又對歐洲讓步,談了7年的中歐投資協議也談成了。

「這幾招下來,北京就突圍了,不再被孤立了,一盤棋就活了。」

麥先生表示,「這說明習近平有高人在幫他,這個智囊很務實,而且很有手腕,你看,自從7月蓬佩奧在加州尼克森圖書館發表新鐵幕演講,呼籲全世界和中國人一起來改變中國共產黨,從那之後,北京就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歐洲,王毅去了,但灰頭土臉回來了,可能個人形象差導致的。

接下來就是收拾馬雲,螞蟻上市被終止,然後是簽訂兩個協議,RECP和中歐投資,同時還打澳洲,故意挑起中澳貿易戰,目的就是分化五眼聯盟。

結果五眼聯盟真的沒有怎麼出手幫澳洲,加拿大,英國,新西蘭,只有國會議員嚷嚷,沒有實質的,都在等美國老大說話,而美國又被中共參與的大選舞弊案搞得焦頭爛額,無暇顧及其他事。可以說,這一回合,五眼聯盟算輸了。

他們在等,北京可不等,中共抓住機會做了很多事,結果出了口氣,腰板也挺了一下。

我想來想去,能有手腕把這些事都做出來的,北京圈子裡的人,我覺得就只有王岐山了。」

王岐山重回江湖是經歷了磨難

早在2020年10月2日,中紀委官網宣布,中央巡視組原副部級巡視專員董宏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處,當時網路就熱傳董宏是「王岐山的大管家和貼身心腹」,習中央要對「隔壁王朝」的王岐山動手了等等。

不過《新紀元》當時就分析說,這是故意誇大董宏的地位,目的就是為了抹黑和打壓王岐山。

董宏雖然一路跟隨王岐山,但僅僅是一名副祕書長,而且董宏在53歲時調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任副主任,這是一個虛職。如果董宏真是王岐山的親信,他應該被提拔到更重要的位置。

《新紀元》認為,散布「習王決裂」消息的人是在搞離間計,是反習勢力在渲染習王分裂。

如今回頭來看,估計在2020年9月底或10月初,習近平在困難重重、走投無路下,想到要重新啟用老朋友和老大臣王岐山,於是反習勢力就利用趙樂際拿下董宏並散布謠言,目的就是想製造輿論、阻止王岐山出山。

不過,習近平最後聽了王岐山的建議,並授權王岐山處理國內外大事,於是才有了後來的中歐協議。◇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