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抗爭改變世界 港泰連成一線
11月5日,在泰國曼谷郊區Mahidol大學校園外舉行的反政府示威遊行中,示威者舉起代表三項訴求的「三指禮」手勢。(Jack Taylor/AFP)
泰國反政府示威持續,當地警方以水炮車驅散人群,抗爭者以雨傘抵抗、「三指禮」表達三大訴求……
一幕幕似曾相識的畫面,讓外界聯想起香港的反送中運動。 專家評論說,港人的抗爭改變了世界,深刻啟迪了泰國民眾的抗爭。
文:方天亮
港泰抗爭似曾相識的一切
泰國曼谷反政府示威持續,當地警方出動水砲車驅散人群,民眾跪在地上用傘陣抵擋;傍晚亮起手機閃光燈,在燈海下高歌;人群「分紅海式」為救護車讓路;「Be Water」如水一樣靈活的抗爭策略;類似「五大訴求,缺一不可」的五指手勢變成了「三指禮」,表達解散國會、修憲及停止打壓異見的三大訴求……
這一幕幕似曾相識的畫面,出現在泰國各地,讓外界聯想起香港的反送中運動。專家評論說,港人的抗爭改變了世界,香港的反送中模式,深刻啟迪了泰國民眾的抗爭。
港警比泰警更凶
11月8日,在曼谷舉行的反政府示威活動中,警察使用水砲驅散人群。(Jack Taylor/AFP)
泰國政府日前在曼谷頒布緊急狀態令,禁止五人以上聚集,仍無法阻止民眾上街追求民主自由的決心。前兩天警察只用盾牌、警棍推進,及驅趕示威者離開集會場地,但17日晚首次出動水砲車對付手無寸鐵的學生及民眾。
面對警方更強勢的回應,香港人向泰國的示威者伸出援手,分享過去一年多來的經驗。泰國的民眾也開始像香港人一樣,戴上護目鏡、穿上雨衣,手握雨傘走上街頭。
有現場受訪者對外媒表示,被水砲車的藍色水噴中後,「不斷流鼻水,睜不開眼……跟香港感覺都好像,但(泰國)沒這麼刺激,可能香港用了過期貨。」
有專家表示,泰國總理至少還同意與民眾對話,而且泰國的警察沒有香港警察那麼凶,還沒有出現棍棒亂打、用膝蓋壓住脖子等方式,目前泰國總共逮捕了幾十人,還不及港警一天的逮捕數量。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泰國示威活動採取了香港去年反送中運動的流水式、無大臺,也就是沒有主要領導者的做法,靈活地對抗政府行動。例如示威團體會在下午三時才利用臉書、推特等社交媒體公布集會地點。而示威者聚集後,發起活動的團隊會有志願者提供「速成班」,現場教導民眾如何對抗衝突,以及學習簡單手勢,協助傳遞食物、水與防護裝備。
泰國抗爭者表示,這些都是從香港學來的。
泰國人為香港加油
在泰國集會上,還出現了「還香港獨立自主!」(Kuen A-Ka-Rhat Hai Hong Kong)的「挺港」吶喊。這段視頻被前香港眾志主席羅冠聰在臉書上發布後,引起了香港民眾的關注,紛紛以中英文留言:「願榮光歸香港和泰國!」「泰國加油!」
在Twitter上,羅冠聰還發貼提醒泰國抗爭者,要「善待夥伴、相信群眾智慧、抗爭策略多變如水、行動果斷、心中永遠懷著希望、注意自身安全」,才能禁得起長時間與政府對抗的考驗。
羅冠聰更以「泰國手足」稱呼泰國的示威者,並表示「在共同對抗暴政的路途上,不同面對暴政的抗爭者互相聲援,是構成國際壓力相當重要的一環」,呼籲港人繼續留意白俄羅斯、泰國等地的抗爭,守護大家共同珍視的價值。
同一道世代難題
在香港泰國兩地互相交流示威經驗的同時,泰國人也漸漸發現,泰國社會也和香港社會一樣,必須正視年輕世代與父母一輩之間的世代隔閡。
香港反送中出現了黃、藍之分,曼谷反政府則是白、黃之分,黃色是親皇室或親政府人士,而白色、白絲帶是泰國大學生及民眾,追求民主自由,盼可改變泰國多年來的腐敗的制度。
2016年香港大學主導的研究發現,18至39歲的香港人更傾向支持民主派政黨;但40歲以上的香港人更偏好親中政黨,如今泰國出現了相同的局面。
由於成長環境和不同的社會價值觀,令泰國父母與年輕人「一談到王室就吵架」。泰國父母一輩自幼開始,就被教導要尊敬、愛戴泰王,不能任意批評王室,泰國法律也規定不准隨意批評泰王,否則議論王室就得面臨牢獄之災。
不過很多泰國人說,前任泰王蒲美蓬聲望頗高,勤政愛民的形象使他在民間享有一定聲譽,但今日的泰王瓦吉拉隆功,除了豐富的私生活和豪奢的作法,很少在公眾面前露面。
特別是疫情爆發後,依賴旅遊業的泰國經濟雪上加霜,泰王卻在疫情最嚴峻時,拿著納稅人的錢跑到德國去享樂,還帶去20個妃嬪,這令泰國年輕人認為,「泰王拋棄了自己國民,為何民眾不能批評他呢?」
香港返送中抗爭改變世界
10月25日,在曼谷舉行的反政府集會中,抗爭者亮起他們的手機燈。(Lillian SUWANRUMPHA/AFP)
10月18 日,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歷史學教授華志堅(Jeffrey Wasserstrom)評論稱,香港的抗爭運動正在為世界帶來改變,與六四事件相比,香港去年的反送中運動強調的「be water」如水精神,正前所未有地在全球範圍,激發出對抗專政的更堅韌的力量。
華志堅專注研究中國近代史,還有研究香港政制發展的專著。他在評論中指,香港的抗爭者曾在2014年和2019年發起大規模運動,均未能如願推進民主化進程。然而,即使香港如今看來前景黯淡,只要留意白俄羅斯、美國明尼蘇達州、黎巴嫩貝魯特,以至泰國曼谷的示威者如何表達訴求,可以明顯發現,香港的抗爭鼓舞和影響了全球人民對抗各自的專制政權時的行動。
他認為,反送中比天安門事件更具影響力。
回溯中國近代抗爭史,由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開始,抗爭者即使遭到血腥鎮壓,仍未能成功爭取到他們想要的自由,然而中國的「六四」抗爭還是啟發了之後在布拉格和德國萊比錫的政治抗爭。即使在中國,對天安門的記憶仍在持續影響好幾代人,天安門六四事件也在香港的民主抗爭運動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014年的雨傘運動成了自六四後,大中華地區最大型的示威活動,引起國際關注,雖然最後仍未能成功爭取普選,但卻影響了很多人在去年再次走上街頭,並且持續了更長的時間,再次引起了全球更多目光,從反對引渡法案開始,演變成了一場抗爭,對抗政權的打壓和警暴。
後來雖然《逃犯條例》被撤回,但同時北京卻在今年7月實施了國家安全法,令異議人士更容易被送中,一旦被拘留,隨時因無法與律師聯絡而被判刑。同時,政權更取消了今年的立法會選舉,亦限制了港人遊行集會的權利,警權不受束縛。
華志堅認為,不能單純或簡單地說香港的抗爭運動就如1989年六四事件一樣失敗了,因為無論2019年的抗爭會否在將來醞釀成更大的行動,都已為全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令抗爭者的抵抗力量得以大大提升。
無可否認,很多戰略和組織手法的起源無從考究,是香港的年輕人從不同地方借鑑而來,但是香港人在其中發揮的創意,令這些抗爭方法變得獨特。
更重要的是,由美國到泰國等地的示威,都看見示威者貫徹了香港抗爭中「be water」的精神,強調靈活性和堅韌。「be water」起源於道教、武術,由香港武打巨星李小龍發揚光大,這種精神令示威者的行動多變,讓警方難以應對。
看來,香港點燃的星星之火,正在世界各地燎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