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獨家解析美國大選常見的三個誤讀


民調測不準是一個普遍現象,上一次2016年底的美國大選,主流媒體與傳統民調組織多顯示希拉里領先。圖為2016年11月9日電視牆播報美國總統選舉結果。(AFP)

2020 年11 月3 日即將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爭議和激烈程度極為罕見,有人認為拜登集結了民主黨所有力量,一定會贏;有人則說特朗普民調不利只是假新聞的結果,他一定會連任。本文解析評判美國大選結果時存在的三大誤區。

文:王華

一、民調就能預示選舉結果?

以民調結果預測選舉結果,可能是有從眾心理的人普遍的看法,不過這個觀點禁不起歷年來選舉數據的考證,也無法在全球各國大選中得到印證,因為最近幾年,民調「測不準」現象在全球比比皆是。

上一次2016年底的美國大選,主流媒體與傳統民調組織多顯示希拉里領先;2012年奧巴馬爭取連任時,民調多數預測對手羅姆尼勝出,結果民主黨總得票數領先3.9%,拿到332張選舉人票。2014年中期選舉,共和黨在國會兩院、州長選舉大勝,但選前預測卻嚴重低估。

在國際上,拿一向沉穩、少有意外發生的英國來說,英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根據民調、市場預測、賭盤趨勢,認定在脫歐公投中「留歐派」一定會勝出,結果主動組織了公投,哪知結果恰恰相反,不得不辭職下臺。

另外,2015年3月以色列大選,總理納坦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成功二度連任;同年10月加拿大自由黨取得歷史性大勝;9月希臘國會大選,推翻紓困案公投結果而下臺的前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班師回朝;6月西班牙大選,極左派滑鐵盧;7月澳洲大選,總理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與執政黨贏得過半席次等各國大選結果,都與民調預測大不相同。

由此可知,選舉民調測不準,並非個別機構的失誤,而是一個普遍現象。探索民調不準的原因,一般認為,排除刻意造假的情況,民調不準確的原因包括抽樣代表性不足、民調回覆率過低、民調設計不良、受訪者不願吐實、游離票比例過高等。

美國18歲以上具投票資格的人口約2.22億,註冊選民約1.53億,約有1.3億人(60%)會投票,但即便知道人口組成以及各種族、性別、教育程度、經濟條件、年齡層族群的政黨偏好,仍不能確知各地實際選民結構。《紐約時報》曾將相同民調的原始資料交給四家信譽良好的機構分析,由於各自認定的選民結構不同,最終得出四種與《紐時》不同的結論。

不過在2016年美國大選時,儘管鋪天蓋地的輿論都是希拉里贏,卻有兩位學者引用歷史資料彙整的評估原則,斷言特朗普贏面大很多。

一是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政治學教授諾帕(Helmut Norpoth)分析歷屆大選,歸納出初選模型與搖擺效益模型兩個預測模型,並成功預測過去五任勝選總統。


諾珀以開發主要模型而聞名,該模型正確預測了前六次美國大選中的五次。初選模型正確預測了特朗普在2016年大選中的勝利。從諾帕理論來看,2020年特朗普是能夠連任的。(影片截圖)

初選模型(The Primary model)是指,1912年至今,初選過程表現較佳的候選人,通常在大選時能夠勝出。2016年兩黨初選期間,特朗普遙遙領先對手群,希拉里與桑德斯(Bernard Sanders)差距卻逐漸縮小。鐘擺效應模型(Swing of the Pendulum model)則是指,1960年至今,政黨連續二任入主白宮的機率是54.7%,之後再繼續執政的機率下滑到49.4%。

從諾帕理論來看,2020年特朗普是能夠連任的。

二是美國政治史學家李特曼(Allan Lichtman)在1981年發表大選預測理論〈入主白宮13關鍵〉,成功預測之後30多年的8任總統當選人,並在2016年的美國大選中,根據其所發表的大選預測理論,斷言特朗普勝出。


美國政治史學家李特曼在1981年發表〈入主白宮13關鍵〉,成功預測之後30多年的8任總統當選人。圖為李特曼2008年10月28日在華盛頓美國大學就其〈入主白宮13關鍵〉作了演講。(AFP)

他分析1860年到1980年間的總統大選,歸納出影響「執政黨」續任與否的13個關鍵是非題(見下表),得分越高、施政成績越好,「錯」6題以上就會選輸。


入主白宮13關鍵問題/奧巴馬政府得分:美國政治史學家李特曼2016年9月底受訪時,表示若獨立參選人票數陡然降至5%以下,民主黨仍有可能勝選。(資料來源:《華盛頓郵報》)

二、得票多的就能贏得選舉?

得票多的就能贏得選舉。說這話的人是不了解美國總統大選的計票方式的。2016年希拉里就比特朗普多贏得300萬張選票,但她輸了選舉,因為美國總統大選採用的是選舉人團制度,全美國一共有538張選舉人團票,總統候選人需要獲得至少270票才能當選。


2016年希拉里比特朗普多贏得300萬張選票,但她輸了選舉,因為美國總統大選採用的是選舉人團制度。(AFP)

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是一種間接選舉,只用在選出美國總統和副總統。根據《美國憲法》,美國50個州各州公民先選出該州的選舉人(也就是參眾兩院議員),再由選舉人代表該州投票。

一個州為一個選舉人團單位。各州的選舉人數意即該州在參眾兩院議員總人數。例如紐約州有2位參議員與27位眾議員,所以共有29張選舉人票。目前共538名選舉人,其中100位參議員與435位眾議員,外加首都華盛頓特區特有的3張選舉人票。各州當中以加利福尼亞州選舉人票最多,達55張;德克薩斯州38張;紐約州、佛羅里達州29張;而阿拉斯加、特拉華、懷俄明等州最少,只有3張。

美國大多數的州每次總統大選總是支持同一個政黨,比如加州就是民主黨的天下,這意味著實際上只有少數幾個州,兩個政黨的候選人都有機會取勝。這些被稱為「搖擺州」,或「戰場州」的少數幾個州將最終決定誰能贏得總統大選。

據BBC報導,以8月民調來看,幾個搖擺州裡拜登較被看好,如在密歇根州、賓夕法尼亞州和威斯康星州,而這三個州在2016年大選時,特朗普只以不到1%的些微差距取勝。

但是讓特朗普競選團隊更擔心的是2016年領先差距更大的那幾個搖擺州,在艾奧瓦州、俄亥俄州和德克薩斯州,2016年特朗普有8~10%的領先差距,但8月他和拜登在這三個州的民調支持度幾乎一樣。或許是出於這些原因,特朗普7月把競選總幹事換掉,還經常駁斥所謂的假民調。

BBC也強調,這離最後選舉還比較遠,特朗普隨時可以翻盤。

三、拜登上臺中共就舒服了?

有不少人認為,拜登很親共,一旦他上臺,中共的日子就會好過很多。拜登曾公開表示,他執政會取消所有對中國的高關稅,還說「中國人不會搶我們的午餐」,他的兒子也因和中共合作而賺得盆滿缽滿。

不過由於中共病毒肆虐美國,令美國近700萬人感染,近20萬人死亡,這令美國民眾對隱瞞疫情、從而導致自己親人死亡的中共深惡痛絕。在強烈敵對的民意趨勢下,民主黨也開始公開積極反共。


中共隱瞞疫情致使瘟疫肆虐美國,美國民眾對中共深惡痛絕,在強烈民意下,民主黨也開始公開積極反共。圖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外悼念武漢肺炎吹哨人李文亮。(AFP)

8月26日,流亡美國的大陸富豪郭文貴爆料,聲稱他和某美國民主黨「大老」通電話,談及民主黨若贏得總統大選,打算推翻「一中政策」,甚至承認臺灣。

外界評論說,不排除拜登會在競選演講中提到這事,因為這順應了美國民眾的反共心態,民主黨會做得出來,因為他們經常光說不做。而特朗普是說到做到。

然而也有人說,民主黨其實也是反共的。早在奧巴馬、拜登時期,美國就把戰略重點轉移到打壓中共,「重回亞太戰略」也是針對中共的,奧巴馬支持日本提出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也是為了把中共排除在外。奧巴馬還把TPP視為其政府團隊的重要政治成果之一,希望《TPP協議》能迫使中國接受更高的貿易標凖。

為了應對南海局勢,奧巴馬又拉攏東南亞國家,因此美國海軍才得以重啟菲律賓海軍基地,加強駐澳洲北岸兵力,以及駐軍新加坡甚至曾經跟美國打仗的越南。

以民主黨最新通過的黨綱來看,他們雖然批評特朗普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戰「根本沒有勝算計畫」,給美國人帶來巨大的困難,但同時也強調要針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任何試圖操縱貨幣和匯率,用傾銷或者提供不公平補貼等方式破壞美國製造業的國家。

據BBC報導,民主黨黨綱還談到:要對中國偷竊美國知識產權採取行動;要求中國停止針對美國公司的網路間諜活動;為美國農民謀求最好的貿易協定;構建國際同盟反對中國等國家將污染外包給其他國家;談判新的軍備控制協議;譴責中國大規模拘押維吾爾人;將聯合盟國調動世界超過一半的經濟能力抗衡中國等。


民主黨最新通過的黨綱談到,譴責中國大規模拘押維吾爾人等。圖為2019年5月31日新疆和田市郊關押維吾爾人的集中營。(AFP)

民主黨黨綱還提到,將在南海抵制中共的軍事威脅,「將恪守《臺灣關係法》並將繼續支持以和平方式解決海峽兩岸問題」,將全力執行《香港人權和民主法》等。

目前這些都是紙面上的承諾,不過民主黨畢竟提出來了,這會令中共不安。

大陸媒體也說,拜登的競選搭檔儘管有個中文名字叫賀錦麗,但不要因此認為此人就「對中國友善」。

報導稱,賀錦麗(Kamala Harris)在擔任參議員期間,對新疆、香港等問題都曾對中國持批評態度,曾直指中國「不尊重港人自治權利」,還指港府「對和平示威者過度使用武力」。

賀錦麗還與另一名民主黨參議員陸天娜(Kirsten Gillibrand)聯名敦促特朗普政府,針對中國對新疆少數民族採取限制生育政策一事作出回應。

從賀錦麗以往對涉及中國議題採取的強硬態度看來,她加入美國大選,只會讓美國兩黨打中國牌的策略「火上加油」。

有分析指出,目前特朗普因疫情無法控制而支持率落後於拜登,因此他會加強施壓中國以挽回劣勢,未來幾個月會有更加嚴厲的措施來制裁中共。◇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