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要對美妥協 省部級研討班急忙統一思想
中共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研討班每年1月或2月在中共中央黨校舉行,是中共每年「統一思想」的首個高級官員聚會。(AFP)
1月的中共省部級主要幹部研討班專題是「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到底是什麼重大風險讓中共如此緊張?
有評論表示,中共已經感覺到政治局勢的嚴峻,擔心會發生顏色革命。
也有分析指出,中美貿易戰造成中國經濟形勢嚴峻,經濟出現問題必然引發其他的問題,比如意識形態等,牽動的是政權危機。
習近平在中美貿易戰高壓下,不得不向美國妥協,尤以美國要求中國進行經濟「結構性改革」最為棘手。
習近平公開宣稱要保持經濟穩步發展就須做出痛苦選擇。
而這個轉向信息,需要從上到下,一層一層地傳下去,並建構統一思想——為何要對美國妥協,妥協之後怎麼做的問題。
內外交困,習近平急於藉由中共這個研討會,試圖凝聚黨內共識,面對國際及國內的困境。
習近平在中美貿易戰高壓下不得不向美國妥協,在經濟上做結構性改革,公開宣稱要保持經濟穩步發展就須做出痛苦選擇。(AFP)
文 _ 蔡樂
時光進入2019年後,有關中南海的動態,有人認為中共黨內各派之間的內鬥還是主線,但《新紀元》周刊獨家分析,現在的主線是習近平與中共整個體制之間的搏殺。
習「結構性」調整 政治局人人表態
由於內外壓力,習近平不得不向美國妥協,在經濟上做「結構性」調整。這與此前官方宣傳的要與美國血戰到底的態度大不相同,因而中共官員思想上必須大轉彎,習近平必須一層層地、每個人逐個表態,跟上轉變了方向的大篷車。
2018年12月25日至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民主生活會」,習近平要求另外24個政治局委員,每個人發言表態,講述自己對中美貿易戰的態度是如何從「必須強硬」,到最後「必須妥協」的心路歷程。
因為習近平公開說:「為了保持中國經濟穩步發展,我們必須做出痛苦的選擇。」而這痛苦的選擇就是對美國讓步妥協,按照美國提出的要求,保護知識產品、取消強制技術轉讓、取消某些金融市場的准入限制、取消國家對「中國製造2025」的公開補貼等。
習近平說的痛苦的選擇,就是按照美國要求保護知識產品、取消強制技術轉讓、取消某些金融市場的准入限制、取消國家對「中國製造2025」的公開補貼等。(大紀元資料室)
哪怕這些只是經濟上表面的結構性調整,對於中共來說,已經是痛苦的選擇了。於是,這個轉向信息,需要從上到下,一層一層地傳下去。
四中全會或按慣例在秋天舉行
2019年上旬,中國多省市調整「地方兩會」的會期,空出了1月18至24日這幾天,外界紛紛猜測是為中共19屆四中全會讓路。但香港《明報》1月16日文章指,中共全會不會如此倉促召開,各地只是在為中共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研討班做準備。
文章分析,依照中共慣例,除了與「兩會」相關的二中全會外,中共全會一般都安排在秋季,很少在開春前舉行。而且在全會前夕,也會召開中共政治局會議,為全會定調。
文章認為,各地調整會期的目的,可能是為了一年一度的中共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研討班。該例會在每年1月或2月在中共中央黨校舉行,一般都安排在傳統新年假期前,是中共每年「統一思想」的首個高級官員聚會。中共領導人必然出席開班禮並發表講話,與會者都是國務院各部門的正部級首腦以及各省市區的黨政一把手,講課者多為副國級高官。
文章透露,2019年研討班的主題,可能和2018年一樣,還是聚焦「習思想」。
按慣例,中共每屆的四中全會在黨代會後的第三年秋季召開,主題是所謂「黨建」。也就是說,如果遵照舊例,中共本屆四中全會很可能在2019年下半年舉行。
文章還指出,2018年因為加開了一個討論修憲的二中全會,本應討論「兩會」人事的二中全會,不得不改成三中全會,並增加了「黨政機構改革」議題。外界猜測原本下半年召開的三中全會可能改成四中全會,聚焦「改革」和經濟,但卻擺了烏龍。
文章稱,2018年上半年的三中全會討論「機構改革」,也算是「改革」事宜,而且年底還舉行了「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也召開了中共中央經濟會議,已經無需再有一個討論「改革」或經濟議題的四中全會了。
也就是說四中全會不會提前,而是按慣例在2019年秋天舉行。
中美貿易談判的「底線思維」
中共中央政治局25名委員之下,是250人左右的中央委員,而這些幾乎都是省部級的主要領導幹部,因此,這次省部級主要幹部的研討班,等於是對政治局委員以及政府核心領導部門的人,做一次在對美國妥協之後的「統一思想」,以及部署今後如何進行經濟「結構性改革」以應對美國要求。
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鄭宇碩表示,中共這個研討會,是習近平想要凝聚黨內共識,面對國際及國內的困境。他對大紀元記者說:「如果中美貿易談判談不攏,貿易戰就可能全面化了。在這樣的環境下習近平當然要取得黨內的全面支持,所以他就提到『底線思維』,這個思維就是中國(中共)讓步,怎麼讓?要是真的談不攏,貿易戰要全面開戰,中共要準備怎樣承受貿易戰造成的打擊?」
這次會期可能一周,很可能如同政治局常委開會一樣,每個人都得發言,都得講自己的「心路歷程」,最後都要表態如何緊跟「習核心」。
中共讓步六年採購一萬億
中共這次大轉向,主要是因為中美貿易戰的高壓。此前外界以為中美會很快達成協議,現在看來是低估了美國對中共的嚴格要求,以及中共不願真的改革、真的做大讓步的複雜局面。
1月底,美中高級別官員即將展開第六輪貿易談判,知情人士透露,為緩解貿易戰,北京讓步,承諾加碼採購美國商品1萬億美元,預計在六年內消弭對美貿易順差。
1月底美中高級別官員將展開第六輪貿易談判,知情人士透露,北京承諾加碼採購美國商品1萬億美元,預計在六年內消弭對美貿易順差。(AFP)
1月18日,熟悉談判內幕的官員告訴彭博社,北京已提出為期六年的大規模採購美國商品計畫,總計採購金額超過1萬億美元,預計在2024年以前將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降為零。據統計,2018年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達3230億美元。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說,中共提議2019年進口美國商品的金額由過去的1550億美元增加到2000億美元左右,此後逐年增加,直到2024年增加到大約6000億美元。
消息傳出,美國三大股指上揚。截至18日上午12點40分,道指上漲超過350點,S&P500指數及納指的漲幅都超過1.3%。
結構性改革問題仍存在分歧
2018年12月特習會達成暫時停火90天及立即展開談判的共識,美中副部長級官員已於1月7日至9日在北京舉行第五輪貿易談判,中方承諾加碼購買美國商品,但是在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問題上,雙方仍存在分歧。
美國參議員格拉斯利(Chuck Grassley)1月15日在電話會議上告訴媒體記者,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雖然對北京恢復購買大豆等美國商品給予「正面評價」,但是對結構性改革的談判則表示「沒有取得任何進展」。格拉斯利指出,沒有取得任何進展的問題包括(中共)侵犯知識產權、盜竊商業機密、強制美企與中國政府和行業分享信息等。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雖對北京恢復購買大豆等美國商品給予正面評價,但對結構性改革的談判則表示沒有取得任何進展。(Getty Images)
萊特希澤說中共的新方案在結構性改革方面「沒有取得任何進展」,但特朗普總統說「進展非常順利」,看來,兩人的標準不一樣。很多專家認定,1月30日至31日劉鶴在華府會見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和財長姆欽,雙方達成協議的可能性很低。
不過,具有最終判定權的是特朗普。《新紀元》周刊分析,這次中美會達成一個折中協議,雙方都不是最滿意但都能接受的一個臨時性協議。於是,中美貿易戰暫時停火,也許等特朗普把美國國內事務和北韓事務處理好後,回過頭來,又會進一步要求中共做出結構性改革,又會有新一輪的中美貿易戰交鋒,以及新一輪的中美談判協議。◇
新紀元周刊 第619期
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機場書店
香港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台灣松山機場、台灣桃園機場、台灣高雄機場、台灣台中機場等。
一般書店
香港田園書店、台灣誠品書店、台灣三民書店、台灣建弘書店等。
其他販售處
請逕洽各國服務處或地方書店。
中美貿易戰迄今,牽動中共面向國際局勢變化後的政治佈局,以及一步步走向國進民退的收緊手段。
四中全會推遲,內幕如何?全中國的下一步在何處?且看分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