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案激化習江鬥
中共高層就孟晚舟案公開分裂,顯示習近平不會在華為問題上與特朗普政府對抗。圖為2015年10月21日習近平(右)訪英期間在任正非(左)的陪同下參觀華為英國分公司。(AFP)
孟晚舟被捕消息公開後,中共高層分裂的跡象不斷浮現,顯示習近平不會在華為問題上與特朗普政府對抗。相反,特朗普政府抓捕孟晚舟、全球封殺華為,有助於習陣營政治收益。
文 _ 王淨文
孟被抓習知情 外交部高調抗議
加拿大應美國引渡要求於12月1日在溫哥華國際機場抓捕了孟晚舟。據英媒披露,事發當日,習近平已獲知孟晚舟被捕消息,但沒有發聲。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中方參加G20「特習會」的人士透露,孟晚舟被捕的時間點,剛好時逢12月1日,特朗普與習近平在阿根廷G20峰會見面、共用晚宴談判中美貿易戰問題的「關鍵時刻」。
當時,習近平團隊確實已知道「美國要加拿大在機場逮捕任正非女兒」的消息,但接獲通知的時間距離特習會過近,為了避免談判桌上雙方動氣失焦、進而讓特朗普續增關稅壁壘,習近平才決定「裝作不知道」,晚宴桌上也沒人談到孟晚舟的事。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12月6日在NPR電臺表示,他事先已從司法部門獲知孟晚舟被抓一事。他還表示,不知道美國總統本人是否獲知了這一消息,「這種司法合作的狀況很常見啦,所以我們不一定每一個案子都需要報告總統。」
後來有報導說,特朗普在很晚才知道孟晚舟被抓,而且聽後「沒有任何反應」。
路透社說,任何要在美國以外的地方實行逮捕行動,必須通過美國司法部國際事務辦公室(OIA),而不是由聯邦和州檢察官,向外國同行提出要求。
文章說,被告通常會以他們的權利在逮捕他的國家進行法律訴訟時遭侵犯為由反對引渡,而之前的很多案例顯示,這種法律抗辯可以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有評論認為,最重要的是,為何美國選在貿易談判的最敏感時刻逮捕孟,這對中共無疑增加了很大的壓力。華為的很多項目是「中國製造2025」規劃的重點。
美國選在貿易談判的最敏感時刻逮捕孟晚舟,對中共增加了很大的壓力。華為的很多項目是「中國製造2025」規劃的重點。(AFP)
專注中國經濟和金融的英國《經濟學人》記者歐陽德(Simon Rabinovitch)在推特上表示,對中共來說,華為和中興不僅是大公司,還是「新經濟」的支柱。
不過,雖然習近平當時忍住了,沒提孟晚舟的事,但中共外交部的態度很強硬。
12月6日,中共駐加拿大使館發表聲明,抗議加國逮捕孟晚舟,「對這一嚴重侵犯人權的行為,中方表示堅決反對並強烈抗議。」
中共異乎尋常的反應令媒體界感到譁然,因為華為只是一個民營企業,數月前京東劉強東被美方拘捕,轟動全球,中共外交部只是表示關注。而美方早前對中共軍方軍委委員、總裝備部部長、中將李尚福進行個人財產凍結制裁時,中共雖反應強烈,也沒有指責美國侵犯人權。
有評論分析對比說,孟晚舟在被捕之後申請了媒體禁制令,對比國際刑警組織主席孟宏偉被中共抓捕的時候,其妻主動聯繫西方主流媒體進行曝光,孟晚舟的這一做法有悖常理。在民主國家,個體被公權力壓迫受冤而借助公共平臺喊冤,太正常不過了,除非她自覺不冤。
尤為突兀的是,中共批評加拿大侵犯人權?眾所皆知,真正迫害人權的正是中共。中共年年被評為「不自由國家」,至今仍大規模迫害法輪功學員,關押200萬新疆維吾爾人進行「洗腦再教育」,在國際上中共是人權惡棍。
就在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加拿大獲保釋的幾乎同時,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凱(Michael Kovrig)在中國被拘。
中共急報復 抓加國前外官
12月11日孟晚舟案即將做出最後決定的關鍵時刻,中共抓捕了加國前外交官康明凱(Michael Kovrig)。外界普遍相信,中共當局拘留康明凱,是對加拿大司法機構逮捕孟晚舟所做出的報復行為。
當日,加拿大總理特魯多(Justin Trudeau)表示:「我們清楚了解到一名加拿大公民在中國被捕。我們已與中國(共)當局開展直接交涉。加拿大政府認為該事件非常嚴重。」並在等待中方的答覆。
康明凱從2003年到2016年作為加拿大外交官在北京和香港工作,他會講漢語。目前他是國際問題研究機構國際危機組織的顧問。
加拿大前駐華大使馬大維(David Mulroney)表示,中共似乎是在玩殺雞儆猴的把戲,中共每次面臨弱小對手時,都會玩這種把戲。此次事件中,另一方是強大的美國,相比之下,加拿大就顯得很弱小。他還說,中共每次威脅其他國家都只是想達到自身目的,至於所謂什麼後果從未兌現過。
制裁中共高官 震懾勝過貿易戰
希望之聲評論文章認為,中共根本不在乎拿普通老百姓當貿易戰的代價,但是李尚福事件中共的反應讓特朗普清楚的看到了中共真正關心的是什麼:那些核心的權貴集團自己的錢和在海外的子女。因此抓住這一點,就等於是打蛇打七寸,擊中了中共最害怕的軟肋。
9月20日,美國政府因中共軍隊從俄羅斯購買了軍事裝備,違反了美國的《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下令對中共軍委下屬的裝備發展部及其部長李尚福實施制裁。這一下子,中共出奇的以高音量、大動作回應:
外交部和國防部發言人先後抗議,召見了美國駐華大使和使館代理國防武官,要求美方「糾正錯誤」,撤銷制裁;召回了正在美國參加會議的海軍司令員沈金龍,並且推遲中美兩軍聯合參謀部對話機制第二次會議。與此同時,黨媒連發評論,稱美國「此舉史無前例」,「不能小看這個看似對中國幾乎沒有什麼實質性傷害的制裁措施」……
這一番官方的密集動作,徹底露了中共的底:它根本不在乎老百姓受苦吃虧,但是對於其核心利益集團、黨的高級黨員幹部來說,它絕對不可能忍受受傷、受威脅。
這次之所以抓華為的未來接班人,因為華為不僅是一家普通的技術企業,任正非也是中共核心利益集團裡面的核心成員。特朗普打蛇再次打到了「七寸」。
中共高層分化 孟晚舟案激化習江鬥
孟晚舟被捕消息公開後,中共高層分裂的跡象不斷浮現。首先,中共當局對孟晚舟被捕事件的態度從最初較「隱忍」陡然轉為「強烈」。
孟晚舟被捕事件發生八天後的12月8日,中共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緊急召見加拿大駐華大使麥家廉,指責加拿大政府扣留孟晚舟之舉「性質極其惡劣」,並「強烈敦促加方立即釋放被拘押人員,否則必將造成嚴重後果,加方要為此承擔全部責任。」同時要求美國「立即採取措施糾正錯誤做法,撤銷對中國公民的逮捕令」。
這類措辭極端、恐嚇挑釁的詞彙,超出了正常國家的外交溝通辭令,也再次透射出中共「霸道外交」的黑幫心態。
中共外交部在孟晚舟被捕一案上措辭極端,透射出中共「霸道外交」的黑幫心態。圖為2018年12月10日加拿大駐北京大使館外守衛。(AFP)
而就在中共外交部強硬放話後,12月9日開始,外交部官網出現癱瘓;直到12月10日中午仍未恢復。
中共外交部的種種異常,折射中共高層的分裂與暗戰。
其次,就如何應對孟晚舟案,中共內部分成兩派。
外媒12月7日披露,中共政府中的經濟官員和國安官員間,就如何處理貿易談判上意見分歧。經濟事務官員認為,應將貿易談判和孟晚舟被捕事件分開處理,並警告,雖然華為是中國發展5G網路技術的關鍵企業,但美中貿易談判若破裂,對中國會造成更大傷害。
但中共國安官員認為,孟晚舟被捕只是美國在貿易談判上獲得更多籌碼的策略,中共應該同樣打擊美國公司做為回應。
以習近平親信劉鶴為代表的經濟事務官員剛剛隨習參與同特朗普的會晤,見證雙方達成90天的「停火」協議,並將負責與美方的後續貿易談判。經濟事務官員的表態應該代表習陣營的意見。
而中共國安系統長期被江派曾慶紅、周永康等人把持,並與華為公司勾連密切。近期,中共各省級國安廳被裁撤,而在省級黨委中設置國安委,顯示習近平加強清洗、掌控國安系統;而美國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下半年密集查處了數起江蘇國安廳間諜案,並跨國逮捕了江蘇省國安廳高官。
遭受特朗普政府與習近平陣營內外夾擊的中共國安系統要求習當局對美國做出更強應的回應,不僅暴露其垂死反撲的心態,還隱現其欲捆綁習當局、讓習當局與特朗普政府對抗而坐收漁翁之利的企圖。
貿易戰不斷升級以來,習近平當局不僅面臨美國的壓力與大陸經濟危機的困境,更受到江澤民集團藉機攪局、反撲的危險。在阿根廷特習會前夕,習近平當局已頻頻向特朗普政府作出妥協姿態,同時釋放清洗官場、震懾江派的信號。
另一方面,近年來,尤其2018年以來,特朗普政府發動盟友全球封殺華為的態勢愈演愈烈。2018年11月26日,習近平當局公示了為「改革開放」作出傑出貢獻的百人表彰名單,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蹊蹺落選。
在上述兩重背景之下,習近平獲悉孟晚舟被捕消息之後在與特朗普會晤時並未提及;習外訪回國後,又傳出中共高層就如何應對孟晚舟案而公開分裂的消息。這或表明習近平早已決定不會在華為問題上與特朗普政府強硬對抗。
相反,特朗普政府抓捕孟晚舟、全球封殺華為,對習陣營至少有兩大政治收益。其一,習近平可以藉機加速清洗國安系統江派勢力,將華為重組、收編為己有;其二,習當局在貿易談判中不得不向美方作出妥協時,與江澤民家族及江派國安勢力勾連緊密的華為公司被特朗普政府箝制,可令江澤民集團有所忌憚,不敢過分反撲、攪局。
特朗普政府在敏感時機抓捕孟晚舟,不僅為全球封殺華為及中美貿易談判布下關鍵棋子,還微妙介入中共高層內部博弈,為中國政局發展增添變數。(Getty Images)
特朗普政府在敏感時機抓捕孟晚舟,不僅為全球封殺華為及中美貿易談判布下關鍵棋子,還微妙介入中共高層內部博弈,為中國政局發展增添變數,為國際圍堵中共的浪潮帶來新的亮點。◇
新紀元周刊 第613期
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機場書店
香港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台灣松山機場、台灣桃園機場、台灣高雄機場、台灣台中機場等。
一般書店
香港田園書店、台灣誠品書店、台灣三民書店、台灣建弘書店等。
其他販售處
請逕洽各國服務處或地方書店。
中美貿易戰迄今,牽動中共面向國際局勢變化後的政治佈局,以及一步步走向國進民退的收緊手段。
全面破題解讀,全中國的下一步在何處?且看分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