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被低估的法國古典油畫大匠——雅凱


〈身著騎馬裝的女孩〉(Girl in a Red Riding Habit),118 x 76 cm,布面油畫。

在藝術史界,法國畫家居斯塔夫.讓.雅凱,被視為古典主義大師威廉.布格羅最出色的學生之一。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他被公開拍賣的畫作約有200件。但令人驚訝的是,世人對這位既高產又有造詣的藝術家卻知之甚少。

文 _ 卡拉.萊桑德拉.羅斯(Kara Lysandra Ross 現任藝術復興中心首席運營官)

譯 _ 張小清 圖片提供 _ 藝術復興中心

身為19世紀末法國學院派畫家威廉.布格羅(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的得意門生,居斯塔夫.讓.雅凱(Gustave Jean Jacquet)的繪畫題材不是農家女或神話場景,這一點有別於他的老師和很多同門畫家。然而,雅凱精湛的油畫技法,筆下豐腴優雅的女子形象,還有那些描繪近古(16至18世紀)風情的歷史畫,卻讓他在有生之年享有很高的聲譽。


〈大提琴手〉(The Cello Player),布面油畫,150 × 95 cm。

雅凱善於在大幅畫布上描繪與真人等大的人物,不過他更喜歡的還是在木板上畫寫小畫。他的模特並非總是那種古典美的類型,但無一例外地洋溢著活力。

早年生涯

雅凱1846年5月25日出生於法國巴黎。1865年,19歲的他首次參加沙龍展,參展的兩件作品分別是〈謙卑〉(La Modestie)和〈哀傷〉(La Tristesse)。他的藝術生涯就此起飛。兩年後,他憑藉〈戰鬥的召喚〉(Call to Arms)一作引起了藝術界的注意。

1907年的《藝術雜誌》(The Art Journal)提到,1867年左右,藝術評論家埃德蒙(M. Edmond)說過,「看吧,今天這位無名的藝術家明天將會聲震藝壇。」不久之後,雅凱的畫作〈德國步兵出征〉(Sortie de Lansquenets)就被政府購買,並收藏於布洛瓦皇家城堡(Chateau de Blois),歷經一個半世紀,仍然懸掛在那裡。

1868年,年僅22歲的雅凱贏得了巴黎沙龍展的三等獎,獲獎作品為〈16世紀將士〉(Sortie d’ armée au XVI siècle)。然而,他涉足軍事並不局限在繪畫題材:他是一名很熱血的騎兵,曾在德法戰爭(1870至1871年)期間加入過塞納河下游的游擊隊。

1870年10月21日巴黎圍城期間,雅凱還曾隨杜克羅(Ducrot)將軍出擊,據說當時他攜帶的武器和盔甲都是從畫室取用的道具。在戰場上,他親眼見證了雕塑家庫瓦里埃(Louis-Alfred-Joseph Cuvelier)的陣亡。


〈音樂插曲〉(Musical Interlude),1873年,88 × 63厘米,布面油畫。(蘇富比拍賣行提供)

如潮好評

戰爭結束後,雅凱回歸他的藝術天地。他在1875年的巴黎沙龍中獲得了頭獎,獲獎作品〈沉思〉(La Reverie,俗稱「紅衣少女」)被評價為「精采,迷人,有力」;1892年《美國人畫刊》(Illustrated American)形容他筆下的主人公是「一位神色陰鬱、緊張的女子,身裹裘皮鑲邊的深紅色天鵝絨長裙,端坐於扶手椅」。


〈紅衣少女〉(Young Girl with Red Dress),118 x 76 cm,布面油畫。

這幅畫後來在1878年的世界博覽會上展出時,也贏得了美國藝術評論家愛德華.斯特拉恩(Edward Strahan)的好評:

「他的畫作既甜美又精確,平衡地架設於兩個時代之上。他對現實事物進行準確的觀察,然後移植到過去的年代。他萃取了各個年代的美好。」

「他從威尼斯畫派那裡吸收了人體的光彩和肌膚之美;從西班牙畫家那裡學到了肯定的線條和溫暖的色調。從18世紀的遊園雅宴(fête galante)繪畫中提取了融化的形、優雅的光和如花的色彩。他從每位大師那裡汲取借鑒,直到遇見布格羅——進入其畫室受教。」


〈演奏會〉(The Recital),1898年作,布面油畫,99 × 124 cm。

同一年,雅凱的〈聖女貞德為法國祈禱〉(Joan of Arc Praying for France)一作參加了巴黎沙龍展,給他帶來了更大的榮譽。這兩幅得獎的傑作,加上早年的戰功,或許是他在1879年獲得法國榮譽軍團勛章的原因。

著名畫商威廉.紹斯(William Schaus)把兩幅畫都買了下來。〈沉思〉一度懸掛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據《美國人畫刊》記載,紹斯將另一件獲獎作品〈聖女貞德〉贈送給了法蘭西政府。

雅凱的藝術之路始終走得很穩健,在1909年去世前,他一直在參加巴黎沙龍展。即使在他去世後的1910年,他的兩幅作品〈B夫人肖像〉(Portrait de Mme B. )和〈為健康乾杯!〉(À la Santé!)還在沙龍展亮相。很可能是他的妻子了解他的心意,因此為他報了名。

雖然雅凱有家室,但人們對他的家庭生活所知甚少。他是否有子嗣和兄弟姐妹,父母妻子姓甚名誰,全都不得而知。

雅凱最常用的模特很可能是他的繆斯,因為他總是以超大的尺幅來描繪她。按照現代人的標準,她不算是古典美人,不過雅凱顯然別具眼光。將這些畫作與他妻子的肖像放在一起比對可看出,她們不是同一個人。有人猜測她是畫家的情婦或女兒——畢竟她從很小年紀就出現在雅凱的畫作中,但也有可能是他的續弦。

關於他反覆描繪同一模特,《美國人畫刊》曾引述評論家的觀點:「畫家一以貫之地使用同一位模特來畫人像,多年過去,甜美如她,也難免因反覆出現而變得乏味。」

現代人的誤解

雅凱的畫作被北美和歐洲許多公私機構收藏,其中包括布洛瓦宮以及蒂耶里堡(Chateau-Thierry)、盧昂(Rouen)和巴黎的研究機構。在英國,他的作品見於謝菲爾德博物館、曼徹斯特城市畫廊、布萊頓博物館以及霍夫博物館。在美國的布魯克林博物館、克萊斯勒藝術博物館、辛辛那提藝術博物館和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等處,也可以覓得他畫作的蹤影。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雅凱的一些作品已經被各博物館賣掉了,相關負責人受到變異潮流的誤導,認為雅凱並不重要,忽視其作品對後代的價值意義。在整個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他的畫作與眾多19世紀重要畫作的命運一樣,都被「掃地出門」了。

可嘆的是,近至2007年,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還賣掉了雅凱的一幅代表作。在1960年代,博物館放棄這類畫作還可以歸咎於那個時代的錯誤導向;而今,19世紀歐洲繪畫的關注度已提升藝術收藏領域之一。我們的博物館卻已丟掉了太多的傑作,這種做法該停止了。

2007年10月23日,〈歡迎〉(Welcome)畫作在紐約蘇富比以36萬1000美元的價格成交。據拍賣圖錄,法國藝術家、詩人和藝術品收藏家羅伯特.德.孟德斯鳩(Robert de Montesquiou)認為,〈歡迎〉一作可與華托(Watteau)等大畫家最傑出的作品媲美。


〈歡迎〉(Welcome),布面油畫,180 × 128 cm。

他認為,包括華托在內的很多法國近代名家,在寫實技法的精確性方面都無法與雅凱比肩。孟德斯鳩形容這幅畫展現了「綢緞的飄動和衣裙的光澤」,「宛如由繡花內衣、蕾絲……武器、盔甲和古老樂器構成的詩篇」。

這幅畫作在1892年的巴黎沙龍首次展出,1898年在紐約布蘭德斯畫廊(Brandus Gallery)亮相時也備受好評。據蘇富比圖錄文章,《紐約時報雜誌》還曾將這幅畫和倫勃朗的〈持杖老人坐像〉放在一起刊登。

1892年9月10日的《美國人畫刊》發文寫道:「當今,就描繪女性的迷人而言——無論是面孔、身材還是神情,沒有哪一位畫家比居斯塔夫.雅凱更加忠實、更加熱忱了。」

啟迪與遺產


〈夢〉(Le Rêvé),板上油畫,40 × 30 cm。

雅凱酷愛收藏古代兵器和甲冑,據說他的收藏品在當時是整個法國最棒的。他過世後,大部分遺物在巴黎的Galerie Georges Petit畫廊進行拍賣,包括他所收藏的300多件18世紀服裝,還有盔甲、兵器等。

儘管他不曾出版過畫冊專輯,但雅凱確實留下了相當豐富的作品。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他被公開拍賣的畫作約有200件。令人驚訝的是,世人對這位既多產又有造詣的藝術家卻知之甚少。

在1909年《費加羅報》刊發的雅凱訃告中,藝術評論家亞森.亞歷山大(Arsène Alexandre)中肯地說道:「我們失去了一位優秀的畫家、一位紳士和一位品味精緻的藝術家。在這樣一個時代,他的遠走尤其令人惋惜——昔日的巨匠罕有出現,明日的名家既未獲認定,也還沒全心投入藝術。」

「在取得巨大成功之後,我們佯裝沒看到這位優雅的畫家,而只將他視作過氣的藝術老師。事實上,沒有哪位畫家比居斯塔夫.雅凱走得更穩健、技巧更純熟。……雅凱的筆法不粗放、不鬆散,更不會顯得業餘。想必他擁有巨大的勇氣,才能既忠實又優雅地去刻畫對象,他投入了這一艱鉅任務,做得很出色。」

「居斯塔夫.雅凱懷抱著一種善良的理想,他不認為顏料是用來傳遞恐懼或是挑動情緒的。他筆下的場景以多種方式深深感動著我們,這彷彿是這些畫作的天然屬性。如果說庫爾貝蠻橫、張揚,德拉克洛瓦反映了我們內心的恐懼、狂熱或痛苦,那麼我們更樂於從居斯塔夫.雅凱的畫作前經過——它們或許能讓消逝的柔美優雅恢復些活力。」

「無論如何,人們最好能像他一樣,優雅、友善、隨和(不會讓人為野蠻暴力而哀嘆),且能像他那樣,相信這世上的人是美好有力量的。」◇

新紀元周刊 第613期

新紀元周刊 電子雜誌 一年訂閱 ( 點擊進入 )

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機場書店

香港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台灣松山機場、台灣桃園機場、台灣高雄機場、台灣台中機場等。

一般書店

香港田園書店、台灣誠品書店、台灣三民書店、台灣建弘書店等。

其他販售處

請逕洽各國服務處或地方書店。

中美貿易戰迄今,牽動中共面向國際局勢變化後的政治佈局,以及一步步走向國進民退的收緊手段。

全面破題解讀,全中國的下一步在何處?且看分曉: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