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意圖脫離鄧小平政策 兩大家族分歧顯現
據媒體觀察,在中共所謂「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鄧的地位已經下降,習近平很多方面都更傾向脫離鄧小平的政策,強大的「習近平的時代」將至。(Getty Images)
據媒體觀察,鄧小平1997年去世後, 每個中共領導人都試圖將自己定位為鄧小平的繼承人。
然而,習近平似乎採取了不同的方法,雖然沒有完全抹殺鄧小平, 但鄧的地位已經下降。報導直指,習近平很多方面都更傾向脫離鄧小平的政策。
文 _ 姜望潮
國際媒體關注,在中共所謂「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習近平與鄧小平待遇反差巨大,鄧小平家族的勢力發生變化,習意圖脫離鄧小平的政策;當年設立深圳經濟特區的兩大家族分歧顯現。
日媒:習近平鄧小平待遇反差巨大
日本時事通信社11月14日報導稱,在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上,極為引人注目的是關於讚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展示,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顯得被輕描淡寫的、關於中國前任領導人同時也是改革開放主導者鄧小平的展示。
報導認為這種巨大反差驗證了北京學者此前的話,「習近平正在將自己定位為超越鄧小平的歷史領導人」。
改革開放始於1978年12月中共第11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在緊鄰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該次展覽將改革開放稱為「偉大的變革」。習近平的照片被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展示。鄧小平則被降到了與改革開放時期的其餘前領導人江澤民和胡錦濤同等的地位。
時事通信社指出,展示一角半數以上的位置都被自2012年才成為中國領導人的習近平相關的照片與資料所占據。習近平在北京時間11月13日視察展覽時重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卻幾乎沒有談及鄧小平。展覽上其他的展示也主要是關於已成為「大國」的中國在科技以及軍事領域取得的成就,反映出濃重的習近平路線色彩。
紐時:習近平意圖跨越鄧小平
《紐約時報》11月6日報導,觀察人士發現,在中共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將滿40周年之際,中共卻有一場旨在提升習近平黨史地位的行動,且在相當程度上要以鄧小平的地位為代價。
報導引述一名中共官媒資深記者說法指出,2008年中共曾大張旗鼓慶祝改革開放30周年。但今年適逢40周年,官方的紀念計畫已大幅縮減。
這名資深記者更直言,「一旦你開了這個口子,就很容易失去控制,引發新的爭論」。
中共的上述行動,體現在近期創作的一幅油畫上。畫中,習近平站在深圳鄧小平銅像前大批人群中,位置顯眼,但鄧小平銅像卻在習近平後方的遠處,僅有既小又模糊的輪廓。
報導指,鄧小平1997年去世後,每一名中共領導人都試圖將自己定位為鄧小平遺產的繼承人。然而,習近平似乎採取了不同的方法,雖然沒有試圖完全抹殺鄧小平,但鄧小平的地位已經下降。
報導提到,鄧小平的遺產既是對習近平的挑戰,也是對他潛在的限制。既是衡量習近平的歷史尺度,也是黨內其他人可用來限制習近平方針的傳統源泉。報導直指,習近平很多方面都更傾向脫離鄧小平的政策。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學者葛維茨(Julian Gewirtz)表示,習近平「肯定不滿足於在鄧小平的陰影之下運作」,且希望建立一個特殊的政治體系,「由他自己居於中心」。
葛維茨指出,習近平的前任江澤民、胡錦濤的地位和政治合法性都來自鄧小平。相形之下,習近平是在鄧小平去世後才成為全國知名人物,且是第一個並非由鄧小平拔擢的中共最高領導人。
澳洲中國研究學者白傑明(Geremie Barme)說,習近平急於把自己定位為「毛澤東之後更偉大的大一統者」,將鄧小平及後繼領導人置於一個「經濟轉型的時代」,之後則是只有他才能達成的「強大的新時代」。
英媒:最有權勢兩大家族分歧顯現
2018年是中共所謂「改革開放」40周年,但是關於「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家族的勢力變化引發關注。(Getty Images)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11月27日刊文稱,2018年是中共所謂「改革開放」40周年,但是關於「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家族的勢力變化引發關注。
位於中國深圳的蛇口改革開放博物館在6月2日閉館升級,於8月10日重新開館。
但外界發現,原本放在入口處的鄧小平在1984年首次南巡的雕像被撤下,取而代之的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金句」和播放當地發展影片的螢幕。9月,入口的設計再次發生變化,加入了習近平和鄧小平的語錄。到了11月,展覽館恢復了最初的設計,浮雕牆回到了原位。
報導稱,在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前夕,這兩大中國精英家族之間的意識形態和個人分歧顯現了出來。報導認為,在習近平及其家族看來,此次周年紀念是一個契機,可以為父親習仲勛正名,明確他當年在推動改革方面發揮的作用——正是這場改革將中國從一個貧窮、孤立的落後國家轉變成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習仲勛曾在下轄深圳的廣東省主持工作,這裡成為了中國經濟市場化改革的試驗臺。
坐落於陝西省西安市矽像館的革命家習仲勛雕塑像。(大紀元資料室)
公開報導顯示,文革結束後不久,習仲勛被派往廣東。任上大力發展經濟,吸引外資。「六四」事件後,習仲勛與鄧小平不和而被退休,長期居於深圳,2002年去世。
報導援引喬治城大學美中全球議題對話項目執行主任韋德寧(Dennis Wilder)的消息稱:「習近平家族中的一種看法是,鄧小平在深圳問題上始終未給他們的父親記下適當的功勞。他們似乎有些怨言。」
自7月27日至8月5日中國美術館展出的一張習仲勛向鄧小平等人介紹深圳的畫作引起討論,因為各方對於習仲勛在改革開放之初特別是成立深圳經濟特區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確實有不同看法。
在這個畫作裡,習仲勛站在一張巨幅地圖前,指著廣東省南部的深圳區域,下方坐著改革開放時期的中共高層鄧小平、葉劍英、胡耀邦、楊尚昆、谷牧五人聆聽。從參觀者的視角來看,這張畫展現了在改革開放年代裡,中共決定設立深圳經濟特區,並寓意習仲勛在其中發揮了比較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很長時間裡,官方宣傳和民間印象多是將深圳經濟特區的成立歸功於鄧小平。如在20世紀90年代裡一首官方參與推廣的流行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詞所寫,「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歌詞裡的這位「老人」,指的正是鄧小平,而他畫的這個圈,則是指深圳經濟特區。
因此,當包括《早春》這幅畫和許多媒體開始越來越多地宣傳改革開放裡的習仲勛時,不免令很多人感到有些意外。事實上,說鄧小平創立了深圳經濟特區沒有錯,說習仲勛創立了深圳經濟特區也沒有錯。
另外,鄧小平之子鄧朴方9月分對北京當局不滿言論發表後遭中國大陸媒體封殺,最後被港媒曝光,一時之間引發猜測。
《金融時報》的報導稱,鄧朴方在講話中,回顧了由他父親鄧小平開闢的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進程」,稱這是根本性、歷史性、不可逆的變化。
鄧朴方還呼籲回歸改革時代的重點——解決國內問題,同時保持穩定的外部關係——暗諷當下與美國的貿易戰、國內增長放緩以及北京當局打造的必勝主義宣傳。考慮到中國仍相對貧窮,而且國際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鄧朴方表示:「要害是把中國自己的事情辦好。」這些話一定是令當局不悅了,因為中國媒體未報導此次講話。 ◇
新紀元周刊 第612期
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機場書店
香港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台灣松山機場、台灣桃園機場、台灣高雄機場、台灣台中機場等。
一般書店
香港田園書店、台灣誠品書店、台灣三民書店、台灣建弘書店等。
其他販售處
請逕洽各國服務處或地方書店。
中美貿易戰迄今,牽動中共面向國際局勢變化後的政治佈局,以及一步步走向國進民退的收緊手段。
破題解讀,全中國的下一步在何處?且看分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