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中國政策對在哪?
在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川普提出的關於基本不公平問題的說法是對的。中共沒有遵守共同的規則操作,在共產黨的專制體制下,沒有政治自由是無法實現經濟改革的,唯有在法律法治基礎上,才能互惠於美中雙邊關係。
編譯 _ 李清怡
《華盛頓郵報》社論編輯海亞特(Fred Hiatt)近日撰文稱,川普(Donald
Trump,又譯特朗普)總統的中國政策不都是錯誤的決定,川普政府試圖重塑美中雙邊關係,在總統大選期間,川普對中國提出的關於基本不公平問題的說法是對的,中共沒有像其他國家一樣遵守共同的規則操作。
中國沒有政治自由就無法經濟改革
克林頓總統當初力挺中國大陸進入世貿組織時,期望中國能變得更加繁榮,並在這個過程中,推動經濟自由化和政治寬容度。事實已經證明,全球化幫助中國幾億人擺脫了貧困,但是,隨之出現了很多問題,如霧霾、交通、上學等成了中產階級的挑戰。
但是,共產黨卻日益變得更加專制,網路成了控制民眾的工具,而不是與世界溝通的窗口,講實話的媒體和學術辯論的空間被逐步縮小,中共加劇了對周邊國家的欺凌,單方面聲稱領土主權的現象也越來越多。
同時,中共雖然一直引誘外商投資,卻沒有真正對外開放,總是想方設法吸收西方國家公司的技術,卻不給予他們進入中國市場的平等待遇。中共嚴格限制外國記者進入中國,中共不讓中國人看到這些外國記者的報導,但是,中共的對外宣傳在西方並沒有遇到同樣的阻礙。現在,中國的公司在其本土優勢的支持下,投資於向他們敞開大門的海外市場。
不難理解,對這些現象如果發動貿易戰,對中國進口產品增加進口關稅,很可能會傷害中國人,也可能會傷害美國人。
川普政府也不應該轉向其他的作法,以中國民眾和美國的民主同盟國為代價,向中共政府尋求什麼大的交易。
至於怎麼可能不作為,這一點,川普總統提供了一個案例,那就是,與臺灣總統的電話交談,這一對話本身,雖然偏離了以前的做法,卻也不無道理,因為臺灣是美國的民主同盟,為什麼雙方的領導人不能對話呢?
從長遠來看,中國倒退的巨大成本還將由自己承擔,大體上來講,中共沒有政治自由,是無法實現經濟改革的。若要實現進一步的繁榮,中國需要更多的創業精神、創新精神,這必須建立在法律法規基礎之上,而在中共的專制體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
川普政府無法描繪中國的藍圖,但是,可以對中共施加影響,更積極地參與地區事務,堅守美國的價值觀,並忠誠對待民主同盟國,不應當以對人權的關注換取經濟的讓步,自由市場原則和經濟自由處於一枚硬幣的同一面。
在經濟關係方面,川普應當更多堅持互惠原則,且強調遵守公平和經濟自由的理念。美國的工人和企業會受益,但最重要的是,中國人也會受益。
企業執行長們向川普求解中國問題
《CNBC》報導,川普就職美國總統的第一天,就面見了一群大企業的首席執行長們(CEO),其中有幾位執行長提出了相同的問題,那就是:與中國之間的問題。
以下是白宮提供的與川普總統會面的CEO:
戴爾技術的戴爾(Michael S. Dell),惠而浦公司的費蒂格(Jeff M. Fettig),福特汽車公司的菲爾茲(Mark
Fields),強生公司的格斯基(Alex Gorsky),洛克希德.馬丁航空航天製造公司的休森(Marilyn A. Hewson),美國鋁業Aronic的克萊恩費爾特(Klaus
Kleinfeld),陶氏化學公司的利偉誠(Andrew N. Liveris),美國鋼鐵公司的隆吉(Mario Longhi),SpaceX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的馬斯克(Elon R. Musk),Under Armour體育用品公司的普朗克(Kevin Plank),International
Paper國際紙業的薩頓(Mark S. Sutton),康寧公司的維克斯(Wendell P. Weeks)。
這12家企業巨頭中,有5家企業遭受到中國的嚴重衝擊,包括美國鋼鐵、美國鋁業、惠而浦、康寧和安德瑪。
美國鋼鐵公司:受到中國鋼鐵過剩的衝擊,去年4月,控告中共政府駭客盜取產權技術。
美國鋁業:該公司受中國廉價的鋁供應衝擊,10多年來一直步履蹣跚,中國的產值過剩以及美元的堅挺,使得2015年鋁產品的價格下跌了10%,同年,中國的鋁產量相當於全球市場供應量的55%。奧巴馬政府已向世貿組織提出了申訴,要求調查中共政府對鋁產業的補貼。
惠而浦:家用電器銷售量最大的廠商惠而浦控告一些同業競爭廠家以低廉的價格在中國生產洗衣機,然後將它們出售到美國,美國商務部對此作出回應,對來自中國的LG和三星大型家用進口洗衣機徵收反傾銷稅。
康寧:中共曾經向康寧公司徵收反傾銷稅,之後,這家特殊玻璃製造廠商就一直步履蹣跚。
安德瑪:技術網站Mashable曾報導中國公司侵犯安德瑪公司版權,使用安可馬汀(Uncle Martian)命名,類似安德瑪(Under Armour)。中國公司無視版權法,這是最令美國公司頭痛的問題。
陶氏化工:雖然陶氏化工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很大,但未來仍然面臨中國化工集團的激烈競爭,中國化工集團是中共國有公司,簡稱中石化,該公司正在收購瑞士農化集團先正達(Syngenta
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