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學家:可信度越來越差 科學走向衰敗
萬事萬物都在變化,科學也不例外。人們注意到,科學已經明顯衰敗,那些科學研究可信度越來越差。整個科技領域只注重發表文章的數量,而不是研究本身的質量。
編譯 _ 張秉開
9月21日,《大西洋》(Atlantic)雜誌引述加州大學的人類學家保羅.斯馬狄諾(Paul Smaldino)和理察.麥克里奇(Richard
McElreath)的論述,科學已經變壞了,這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規律。
科學家的職業已經依賴他在權威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而不是研究本身的質量。研究結果越來越不能真實地反映問題。
報導說,想像一下你是科技領域內競爭的一名科研工作者,你將會選擇做那些任務量小、分量輕的研究,這樣你會更加容易得到所需要的研究結果。如果得到了不需要的結果,那就立即將它丟掉,因為你所要的是新的、令人激動的結果。
在現在的科技領域中,這是極為普遍的現象,所謂科研基本就是為了發表文章,而所謂的研究結果實際上是不真實的。
正如《柳葉刀》(The Lancet)編輯理察.霍頓(Richard
Horton)曾說:「沒有人受到正確的鼓勵。相反,科學家受到的鼓勵是如何多發表文章。」《柳葉刀》在世界上是歷史最悠久、最受重視的同行評議醫學期刊。
斯馬狄諾和麥克里奇用統計方法分析得出,科研工作者的更多努力會得出更為真實的結果,卻會造成發表文章數量減少。
而且期刊衡定研究好壞及能否發表的標準也存在問題。那些含有所謂理想的研究結果(學術界稱之為「陽性結果」)的論文更容易被發表,而那些不理想的結果(「陰性結果」)往往被雜誌拒絕。
而且,發表研究多的實驗室會得到更多的實惠、更多的資金、更多學生的青睞等等。
報導說,科學家也是人,他們把這些東西傳給學生,其後果可想而知。
斯馬狄諾說:「我不想太悲觀的看待這些。」因為還有很多素質很高的科學家,在努力進行高質量的工作。而且非常多的科研工作者已經意識到科研的質量問題。
但是整個科學研究的前景如何?也不會離開萬事萬物的規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