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習提權力清單批體制漏洞 專家談總統制呼應

?"
(Getty Images)

習近平提出要為執政者設權力清單,暗示權力要設限;有學者呼籲習近平要爭取擁有更多的權力,勸習轉換體制,推薦首長制取代中共現在政治局7常委所謂「集體領導」的內閣制。

這看似矛盾的行動,其實是辯證的統一。

文 _ 王淨文

習提權力清單 暗示權力要設限

1月22日,中紀委官網首頁以〈執政黨對資源的支配權力很大,應該有一個權力清單〉為標題摘錄發表習近平的一些內部講話。文章摘錄習近平2014年5月9日參加河南省蘭考縣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的講話內容:「執政黨對資源的支配權力很大,應該有一個權力清單,什麼權能用,什麼權不能用,什麼是公權,什麼是私權,要分開,不能公權私用。」「實行權責對應,堅決反對特權,防止濫用職權。」

文章還摘錄習近平2015年1月13日在第18屆中紀委第五次全會上的講話內容:「產生腐敗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體制機制存在漏洞。」「制度的籠子越紮越緊,針對幹部工作生活的監督制度已基本建立健全,下一步就是要嚴格執行。」

這裡的權力清單不是強調執政黨有多少權力,而是沒有做什麼的權力,列出一個清單,等於是劃出一個不能逾越的邊框,目的是為了強調哪些事是執政黨不能管、不該管的。

權力對一個極權制度的最高掌權人來說,一般都想「多多益善、越多越好」,然而習近平卻在2014年5月9日提出要為執政者設定權力邊界,要把「權力關進籠子裡」,與中共歷任最高領導人都不同。

猶如前幾年汪洋擔任廣東省委書記時提出的要搞「小政府、大社會」那樣,壓縮執政黨的權力,放權還權給民間社會。有評論說,習近平的權力清單是一個很有民主意識的提法。


習近平提出要為執政者設定權力邊界,是一個很有民主意識的提法。(大紀元資料室)

習近平批中共體制 習陣營密集呼應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的「體制改革」與「制度創新」是在2015年1月13日18屆中紀委五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的,一年後在習完成對軍隊的改革第一步、牢牢掌握軍權之後的2016年1月22日,中紀委重抄舊聞,在這個時間點公布這些敏感言論,讓人覺得這是習近平當局為反腐打虎進入實質性的階段:也就是為「體制改革」鋪路。


1月22日,中紀委重抄一年前的舊聞,公布習近平批評中共體制的敏感言論,似為「體制改革」鋪路。(Getty Images)

與此同時,大陸社交媒體也廣泛流傳英國學者洛克的名言:「財產不能共有,權力不能私有」。洛克認為,權力一旦私有,官員一定會魚肉人民、腐敗淫亂、為非作歹,民眾必將陷入痛苦之中。與之相呼應的是,習陣營也密集發出批判中共體制的言論。

如1月19日,親習近平陣營的「財新網」刊登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陳光中的敏感言論稱,應反思周永康等高官何以一手遮天、為所欲為,是因為中國的政治體制存在缺陷,需要按照民主、法治的原則進行改革。

2015年12月31日,「財新網」發表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永欽的文章,標題及內容談及「制度之制度層面的變革」、「憲政制度」等敏感話題,觸及中共獨裁體制。

2015年12月7日,「財新網」報導胡錦濤智囊俞可平在北京大學的公開演講內容。俞可平結合中共官場亂象,批判中共政治體制違背了6條政治學公理;並表示「如果違背了這些公理,無論是誰都會受到懲罰」。

2015年11月25日,「財新網」刊登美國學者福山關於中國民主轉型的敏感言論稱,「共產黨制定法律卻不完全受法律的約束」,「正式的民主責任制在中國還不能算有」。福山表示,中國可以仿效歐洲國家,從建立法治社會開始,然後再過渡到民主制度。


美國學者福山表示,中國可以仿效歐洲國家,推翻共產制度,從建立法治社會開始,然後再過渡到民主制度。圖為1989年柏林牆被拆除。(AFP)

孫立平解析權力 推薦首長制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此前一兩天的1月19日,清華大學教授孫立平發表了〈從集體領導到雙首長制〉的文章。由於大陸沒有言論自由,他說的很多話都是用暗示比喻的方式。

一般權力統治有兩種模式,一個是中共政治局常委9人或7人的「集體領導」,還有就是目前推行的黨務與政府的兩個首長負責制,如省委書記與省長、市委書記與市長等「雙首長制」。文章說,集體領導這種體制從防止權力過分集中的角度說,當然有道理,「但其實仍然是一種很蹩腳的體制。集體領導,說穿了,就是在缺乏權力外部制衡的情況下,用權力內部分散來實現權力制衡的一種安排。」

他認為,「一把手專權的體制有利於提高效率,但弊端更為明顯。因為這種一把手專權的體制是在缺乏其他權力制約的情況下發生的,於是各個地方的一把手就越來越像一個地方的土皇帝。所謂縣委書記現象(成為腐敗重災區)就是這樣形成的。」

但他強調,「在現代社會中,最有效率的體制是委託——代理關係明確前提下的首長負責制。」


清華大學教授孫立平近日發文解析權力,推薦首長制。勸習近平轉換體制。(新紀元資料室)

首長制是指行政組織的法定最高決策權由行政首長一人執掌的行政組織體制。其他領導成員均為行政首長的幕僚,只有建議權,而無決定權。

「但首長制的前提是,必須要有明確的委託代理關係。比如,美國的總統,是選民選出來的,要對選民負責,你可以自己組閣,但你得對你自己組的這個閣負責任。如果你組的閣不稱職,你要做好下臺的準備。

同時,為了防止行政首長專權,還要設立各種制約的措施,比如外部權力的制衡,輿論的監督等。但很明顯,在這種制度安排之下,最高行政首長的決策一旦做出,執行起來是高效率的。」

文章最後說:「明確的委託代理關係和制衡機制這兩個前提非常重要。反觀我們的體制,首先是缺乏這些前提。由於委託代理關係不明確,同時也由於缺乏有效的制衡機制,就無法名正言順地實行真正的首長負責制。」

習近平上任以來,在反腐查辦眾多江派高官的同時,成立了十多個領導小組,自己親任組長,架空江派3個常委(劉雲山、張德江、張高麗)的權力。從這一側面來看,文章暗示了習近平實行的就是首長負責制。

孫不是習的老師 勸習轉換體制

孫立平1955年出生在遼寧,比習近平小2歲。1983年至1999年,孫立平在北京大學執教。2000年至今,孫立平轉入清華大學執教。他致力於反思文化大革命,批判當代中國社會的社會潰敗和權力潰敗,提出「陽光法案」。孫立平80年代主要研究社會現代化,90年代後轉向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目前集中研究轉型社會學。

2014年4月,就在江習鬥十分激烈之時,孫立平在搜狐博客新年聯歡會上發表的演講內容廣泛流傳。孫立平在演講中說:今年這一年「充滿著不確定性」,既得利益集團對改革的挑戰還沒有真正到來。既得利益集團或權貴集團對改革的威脅,是在改革啟動之後。

「當局面臨兩個陷阱,左陷極權,右陷權貴。無論哪一種,結果都不堪設想。」孫立平認為,尋找出路關鍵,就在於習近平等人「能不能實現一次重要的跨越,即將反腐敗打開的缺口轉變為對權貴惡政的系統清理」,「通過這種轉換,重造改革的動力,實現真正的制度變革」。

網路上一度盛傳孫立平是習近平博士論文的導師,2014年孫立平再度發表聲明進行否認。他說,清華從來沒有設立「論文指導教師」這個頭銜,可能僅僅因為他是畢業論文評定小組的學術負責人,每個畢業生的論文都要經過他手,才有這種誤會。

美國夏明:習正走向總統制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曾介紹說,世界現代政治制度有總統制和議會制兩種,前者是總統統管國家所有的行政大權,總統由選民選舉產生,行政權力受立法機關國會的制約,但總統權力不是由國會授權的,代表國家為美國和法國。

議會制也被稱為內閣制,行政首長由國會的多數派掌握,行政機構由國會授權,代表國家如英國、德國和日本。

夏教授認為,「習近平正在向接近總統制的方向,對中國政體作出較大改變。」


面對江派的各種阻力和挑釁,習近平為了實現自己的「施政綱領」,就必須得學美國的總統制,讓自己具有一票否決的權威性。美國教授夏明認為,習近平正在向接近總統制的方向。(Getty Images)

2014年1月24日,中共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成立時,《新紀元》周刊就分析說,面對江派的各種阻力和挑釁,習近平為了實現自己的「施政綱領」,就必須得學美國的總統制,讓自己具有一票否決的權威性,假如像歐洲那種內閣議會制,或中共所謂的集體領導,九龍治水等,江派的幾個常委就會趁機暗中作梗。」看來,習近平要走總統制的趨勢被越來越多的人證實。◇

您也許會喜歡